邓锋:不投资的逻辑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75 浏览:16908

在风险投资、计算机、通讯和数据网络产业有超过20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先后获得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有几种类型的公司我们不投:一是资产太重的公司并且不具有特色的创新;二是我们不懂行的不投;三是创始人有巨大道德风险的

如果一个小公司一上来就按照世界500强的做法去做肯定会失败,要允许它们有一个野蛮成长的时期,讲究速度,适度激进

当基金越来越多,那些挂得比较低的果实都已经被摘完的时候,专业化水平就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寻常的创业背景和独到的投资眼光,一向被外界视为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锋的标签.2005年,邓创办了北极光创投,专注于投资早期和成长期技术驱动型的商业机会.目前旗下共管理着3支美元基金和3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10亿美元.它的LP大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流大学捐赠基金、主权基金、家族基金、慈善基金以及国内有政府背景的母基金等.成立至今,北极光先后在高科技、新媒体、TMT、清洁技术、消费及健康医疗等领域投资了70多家公司,在很多耳熟能详的案例中,都能窥视到北极光的身影.

眼下,北极光创投在新能源、环保产业领域频频,深耕于以清洁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在邓锋看来,投资者会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当基金越来越多,那些挂得比较低的果实都已经被摘完的时候,专业化水平就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邓告诉《环球企业家》.

如何来看清洁能源市场?实际上这个市场的周期性是比较强的,但从长期的方向来看,清洁能源的发展属于国家战略,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因为短期的周期性波动而把整个方向否定了.其实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增长还是很快,有些细分领域还存在很深的技术壁垒,并没有过量.什么过量呢?就是做风机、建风场,或者是太阳能的晶硅,这些的确存在过剩的现象.

我们近期投了十几家企业了,新能源领域只有一家具有先进技术的太阳能企业;风能方面,我们不会直接去投做风机或叶片的厂商,但会关注风能相关领域.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投了一个主营风机运营管理和维护维修的项目.目前在风能发展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大量存在的风机,如果管理和维护跟不上,风机的损耗和效率就会变低,因此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就很大.

在环保领域,我们投了一些新材料、水处理和污泥处理,还有就是能源里面的存储技术.我们并不觉得投的那些环保企业是必须靠政策来推动的,比如说污泥处理绝对是环境治理急需的.当然政策会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快一些,但企业增长并不是完全倚赖政策.

在现阶段,有几种类型的公司我们是不会投的:一是资产太重的公司,如果没有特色的创新我们不投;二是我们不懂的不投,像基建项目、养殖业和种植业,不是这些领域不好,而是因为我们不懂行;三是创始人有巨大道德风险的,我们不投.

投资机构在选择项目时大部分看两方面,一是上市面,一是基本面.我们更看中的是基本面,就是企业能创造多大价值给客户,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多大.把这个分解一下就是看市场、团队和创新能力—所处的市场是否在一个规模很大的高速发展的行业中,是否在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其次是团队够不够强,技能是否互补,领导人是否具有领袖气质和领导力;最后就是看企业创新的特色和深度.

具体说到帮助投资的公司,我们并不是一进入就帮着运营,如果投了一个公司,觉得自己都比他们强,那这个公司就不应该投.我们投的公司团队一定是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握比我们还深入.但即便这样,也不是我们不帮被投公司,因为我们对行业上下游看得比较宽,认识的人也比较多,所以在公司发展中有一些是可以互补的,比如这个企业家以前是搞技术和生产出身的,没有财务背景,于是在需要加强内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他们选一个财务背景的人进来.

我们的前提是给企业家充分的信任,在不同的阶段给他们一些专业提醒,一起给企业增加价值.对不同的公司我们会不同对待,如果一个小公司一上来就按照世界500强的做法去做肯定会失败,要允许它们有一个野蛮成长的时期,就是说能够讲究速度,适度地激进,不要被传统的观念束缚太死,允许一些失败.如果公司做到了一定的规模,马上临近上市了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野蛮生长了.我们的原则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我们前段时间刚投了一个公司叫诺菲,属于新材料行业的创新型公司,它的技术是通过玻璃上导电来显示印刷的效果.公司创始人是一个海归人士,有非常好的技术和专利,但对国内的商业操作程序不太了解.我们就帮他做前期,包括和政府建立关系找到政策支持,还有资金、土地、厂房.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案子,公司其实是有着相当大的风险的,一年以后都不能说这个公司会成功,但如果说这个技术已经完全走向市场了,那其实就不需要我们了.我们现在就是根据公司的发展特点做孵化.

目前投资机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最近我们也分析了一下过去丢案子的原因,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竞争而丢案子,而是我们严格的判断.比如有一个项目,创始人其实并没有融资的打算,但我们的合伙人因为专业和懂行,和他聊过之后便有了让我们投资的想法.可我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最后在会上否定了.

以后投资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这是大势所趋.因为投资基本上在两点:一是投资人的背景和行业经验,另一个就是看投资的方向是否符合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比如低碳经济、高科技等.为什么前段时间很多基金不那么专业化?因为在投资机会很多的时候,就是不懂行也能投了就赚,但当基金越来越多,那些挂得比较低的果实都已经被摘完的时候,专业化水平就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