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文言语感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13 浏览:119509

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而言,文言文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苦心钻研考题,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只是把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串译、解题上,虽然也有朗读,但也只是随意地让学生读读,能读准音就行,需要背诵的,能背下来就可以了.还有一些教师也一心想要革新这种应试教学,但只注重了活跃课堂气氛,运用竞赛、讨论、表演等形式,结果学生乐完,笑完后,所得知识只浮于表面.进入课程改革后,大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仍处于困惑之中.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考试”的禁锢,习题练习当然免不了,加之学生能力有差异,教师教学总是针对能力中等偏低的学生,大部分文言文都需要串译.那么,阅读摆在哪里?教师只能是偷工减料了.其实,阅读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加强文言文朗读能力有助于对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得到增强.

不管是古人的经验还是今人的实践,包括《课程标准》的要求都告诉我们:应该重视朗读,不能将其偏废.《语文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标准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当然也包括了文言文的朗读.《课标》要求背诵优秀文言文16篇.由此可见,朗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熟读,乃至背诵名篇好段,读他个琅琅上口、口熟心熟,这样一来,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句式、常见实词、虚词也就能在再次遇到时凭敏锐的直觉感受出来.朗读、背诵是一种心、眼、口、耳乃至表情、手势并用的训练方法,通过训练是能练就学生对文言文的敏锐直觉感知的,这也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可见,朗读、背诵之于文言知识的掌握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一样.

在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时,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普遍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再就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避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做到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循序渐进.

首先,朗读的教学应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学习文言文是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从学年阶段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初学文言文,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几乎为零,因此,这时候需要有准确的示范朗读及到位的指导,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此时,不应立刻将学生引入到枯燥无味的解释翻译中去,让学生觉得味同嚼蜡而对文言文骤然失去兴趣.到了八、九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增多,难度增大,知识掌握的要求也高了.但如果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在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探讨,在学生尝试朗读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

从一篇课文的朗读、背诵训练的顺序及目的来看,一般是:听范读—仿读、试读(扫清读音障碍,初步明确音节停顿及语气语调)—理解读(明确读音、音节停顿及语气语调,理解字词句和文意)—入情读(读出抑扬顿挫、情感韵味).

第一步力求读准.一方面,因为文言文中有一些通检测字及生僻字的读音难读准,如《三峡》中“略无阙处”的“阙”读音为“que”,另一方面,由于文言文如同半门外语,在语意不明的情况下,往往句子的音节停顿较难判断,教学时课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或指导学生运用注释及工具书查明读音,使学生学会一般的停顿方法,如在长句中的主谓之间、较长的动宾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之间与中心语间、较长的并列问停顿等.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学生“书读百遍”,增强语感,这样一开口就能对文言文的音节停顿及语气、语调比较准确地把握了.

第二步是在理解字词句和文意的基础上力求读得畅达.教学时,教师注意指导训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意义,在语气语调及重音上更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如陈述句要读得平缓,疑问句、祈使句语调上扬,感叹句语调降抑等.

第三步力求能读出情韵.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学生能对文章产生强烈共鸣,朗读时就能将自己的感情与文章感情融为一体,在朗读的艺术再创造中达到音、情、韵的和谐统一,产生美的艺术共振.如读《三峡》读出祖国河山之壮美;读《爱莲说》读出君子之高洁;读《岳阳楼记》读出忧国忘我之情等学生读出了文言文的情韵,这岂止是获得了语感的加强,这对理解和品味文言文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其次,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朗读、背诵的教学时间安排来看,课堂上可以主要进行读准、读流畅的指导训练,同时进行入情读及背诵的指导.晨读时,则可以让学生在多读中自我体味、感悟乃至熟读成诵.一学年或一学期中,还可以适当安排文言文朗读比赛,以推进学生的文言朗读、知识掌握、语感培养.此外,还应将学校教学和学生的校外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多听、多看、多读课外文言文作品,拓宽视野,加强训练,提高文言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从课堂上的朗读形式来看,可以有教师范读,利用电教手段播放相应的优秀作品;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自由读、比赛读;文章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精彩片段、句子等.

从朗读材料来看,材料不同,朗读指导的侧重点也应有不同.故事性强的作品,如《晏子使楚》《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中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的还有对话,这样的作品,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角色朗读或结合表演进行朗读等.论辩性强的文章,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等,朗读时,语气语调须一气呵成.这样的文章,就可侧重于语气语调、力度轻重的指导训练.写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三峡》《小石潭记》等,文章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怀,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来处理抑扬顿挫.不同类型的作品,根据文章的特点恰当地处理好训练的侧重点,才能恰到好处地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


总的来说,要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加强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其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所谓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这都是在掌握了文言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思索.相信通过有意识的朗读训练和引导,能让文言文的语感之花在教学的园地里盛开,让学生们能真正地体会到文言文的优美动人.

(责任编辑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