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体系中贯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45 浏览:95658

摘 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虽然篮球在教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也不难看出在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与评定不合理等等,促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根据21世纪体育教育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教学的新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了学生身、心两健的主体需求,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篮球教学,体育教学,健康课程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劳动者,而是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应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新世纪的学校体育,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这项课程,必须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以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模式体系.据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并试行了三年.本文就专项课内容中篮球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作一简单阐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宣化师范学院2007级、2008级、2009级公共课选修篮球的学生(第二学年),从2007年3月开始共进行了三年四轮的教学实验(一轮为一年,2009级正在实施中),各年级每周2学时,共72学时.

2.2研究方法

对2007级、2008级、2009级篮球班8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四个年级篮球选项课学期考核成绩与其入小磨地测试成绩对比分析,95.6%学生身体素质相应提高,体现了锻炼的实效性,97%的学生出满勤,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94.3%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课程学习,体现了学生浓厚的兴趣,90.5%的学生在创编能力的测试中,交上了不同程度的合格试卷,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篮球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体育与健康教学除了传授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外,还包括其它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个人的活动.生理方面: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后期(女17~23岁,男18~24岁),身体发育到完全成熟阶段.心理方面:青年期是情绪蜕变的时期,一方面正体验其心性变化所引起的更广泛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在经历着其追求的新的社会对抗时所进行的新情绪的探索.知识方面:经历了十年以上的系统性学习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已有了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定),有了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与评定、俱乐部式教学等方面,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课程教学新体系.

3.1教材内容

以总体目标为指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运动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全部内容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并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接受能力、协调能力、运动技能及系科特点等)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3.2篮球教学模式

一个教学轮次(一学年)共72学时,分四个教学阶段进行,每个教学阶段各有侧重但无明显界线并呈螺旋式上升,以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3.2.1第一阶段(10学时)欣赏――尝试――个性发挥――自我欣赏,侧重于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

欣赏:通过教师的示范或电视播放等,给学生一种健康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的自然情感,学习与运动的动机,并将动机转化为行动.

尝试:教师给学生做简单示范动作,让学生尝试模仿,初步体会动作的本体感觉.

个性发挥: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观察引导,实行个体引导与集体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特点,掌握运动的方法,并在不断熟练的过程中使动作美化、规范化.

自我欣赏:选择简单动作,在教师示范动作的牵引下,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运动中,自我陶醉成为运动的主体,自我欣赏运动带来的美的感受.

3.2.2第二阶段(15学时) 激发情感――感受运动氛围)――自娱自乐,侧重学生参与娱乐.

激发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外部表现(身段表情、言语表情)激发学生愉快的运动的.

感受运动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体,使教与学融为一体,师与生融为一体,交流与运动融为一体.

自娱自乐: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3.2.3第三阶段(35学时) 完整示范――分解教学――小群体练习――强化训练,侧重运动技能的培养.

完整示范:通过示范(教师示范和电教示范),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感受器,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对运动有一个整体认识.

分解教学:分解动作的同时用语言提示学生的运动,产生正确的运动知觉(视觉、运动觉、皮肤觉、平衡觉、机体觉),刺激肌肉感觉的协调活动.

小群体练习:运动技能的形成存在个体差异,按学生的交往与情感造成适应自己的小群体,互帮互学,进行技术与情感的相互交流,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社交能力.

强化训练:在学生基本熟练动作的基础上,从动作的熟练、规范、力度、节奏、幅度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3.2.4第四阶段(12学时)理论引导(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方法指导――自觉锻炼――记忆编写,侧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理论引导:在理论上对不同职业与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各种运动方法的意义,并能用不同的运动方法满足主体身心健康的需要.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习不同运动目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发挥,为以后的运动打下基础.

自觉锻炼:把锻炼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根据理论引导与方法指导去自我感受、互相学习,在锻炼的同时有所创新.

记忆编写: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把课外获得的理论知识、诱导方法、技能、感受与创新用语言文字与图形编写下来,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储备.

3.2.5综合 观摩――知觉组织――实践――创新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观摩:通过走出课堂或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一些篮球竞赛与表演,为学生的创新灵感提供素材.

知觉组织:人脑是将输入的信号和图像转化为有组织的模式,从而产生有意义的过程,通过观摩,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知觉,教师为已具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提供条件与环境,发展知觉,创编一些自己独特的动作和练习方法.实践:从实效性、协调性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检验创新的可能性.

创新:将已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创造出新颖的,有锻炼价值的内容和方法,推动体育走向更高、更强.

3.3考核与评定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教学特点,选择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进行测试.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开卷笔试,减轻学生负担,评定以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意识为主,着重于对学生主体的综合评价.从理论(占20%)、运动能力(占40%)、创新能力(占20%)、学习主体性(即课堂表现占10%)、出勤(占10%)等多方面系统综合评价,实行差、合格、中、良、优等级制评定.

4结束语

实践证明,篮球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吻合,建立以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与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能力与知识体育意识等方面有一定的优效性,在推行素质教育同时,切实把“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了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