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之衔接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69 浏览:20380

【摘 要】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其独特的“理论+实践”双重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分配和设置,使其良性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学模式向更科学的道路上发展,是一个值得当今高等院校去深入探索的教研课题.

【关 键 词 】衔接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理论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50-02

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培养当今社会和市场广需人才而在国内外高校普及开设的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其学科特点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交融.在培养该领域的专门人才时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变得尤为重要.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的战略和方法上,国内外各高校也都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和特色去探索和创造出更科学更理性的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之路.在对艺术设计类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方案部署上,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把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视为本世纪在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研究课题之一.

我国现阶段的培养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研究型,以学术理论教学为主导培养出科研人才;第二种是创新应用型,以学术理论为基础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综合人才;第三种则是职业技能型,以一线岗位的技能需要为依托,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尤其是第二种人才的培养体系是我们现今众多普通高等院校一直关注和探索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求能将扎实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要懂得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还应具有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二次研发能力等,这是大多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及社会所需的理想化人才.要具备上述的综合素养,必须对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进行更深入的研讨和革新.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从四个方面入手,找到突破口,制定出周密的人才培养计划,将其中每个环节的详细内容、具体目标和功用都剖析清楚,以方便构建有秩序的教学体系,这种循序渐进“教”与“学”的秩序也可理解为是一种先后关系或因果或递进的关系,而众多高校一直在追寻的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奥秘,不是也正在于此么?

一、合理确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怎样制定科学的基础课程?以国家颁布的科目大纲为蓝本,除了尊崇严谨的政策体制和传统文化,更多的还应当考虑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科技前进的步伐,保守禁锢不是艺术,艺术是自由的;因循守旧也不是设计,设计是前沿的.因此,在寻找基础课的主线时,要对拟定的所有基础科目再三思考:这门课的内容是什么,任务是什么,对进一步系统深入的专业学习有何作用,会给学生在专业上的成长打下什么基础,对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多大的意义和影响.只有把这些因素考虑清楚了,对下一步专业课的制定才会有更明确的方向,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中才会有个扎实的根基,才会真正做到循序渐进的有效学习.比如大学年级学生一般会开设:艺术概论、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专业导论、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外建筑史、设计美学、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写生实习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除了专业类基础课,也会开设一些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入学教育与军训等公共课程来丰富和完善大学新生的人文科学知识,培养健全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以便今后更好的深入学习繁重的专业课程和承受就业后工作岗位带来的强大压力.

二、深入各专业方向制定系统的专业课程

艺术设计类专业细分出数个小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博览展示设计、染织服装设计、数码动画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等,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高年级开设的专业课,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就业方向、社会缺口和行业走势来设置.关注行业命脉和前沿动态,才能保证学生所学是市场所需,减少教育资源浪费,避免人才流失,减轻就业压力,让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了大学三年级开设有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如AutoCAD/Photoshop/3Dmax等)、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绿设计、小区规划设计、环境照明设计、室外小品设计、家具与陈设、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装饰施工、工程预算、建筑装饰材料、装饰壁画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等专业课程.从环艺专业的课程中看出,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是建立在低年级所学的基础课程之上,没有当初的专业入门,很难进入后面更加系统深入的专业学习.


三、由各专业课程推导出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地将大学前阶段的理论学习巩固加深,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在专业理论课告一段落时,可以安插一些相关的课题来进行实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环境艺术设计,根据上述的理论专业课程安排的相关实践环节有:室内课程实习、景观课程实习、施工图课程实习、小区规划设计课程实习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设计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一定艺术鉴赏与项目策划能力,有较强的方案手绘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懂得设计基本方法、技巧和设计项目工程施工工艺等.在专业课后安排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好方法.

四、以项目课题为衔接纽带贯穿理论和实践环节

到大学后期的高年级阶段更应着重加大应用能力的培养,确保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课时充分,将人才培养体系中知识构架的理论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建构起大学学习生涯素质结构中所需的文化素养,以达到“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属于人才培养体系中能力构架的第一个梯度,该阶段课程的有效设置非常重要,为达到第二梯度“应用知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从第三学年开始才能开设知识构架中的专业课程,将学生的素质结构从文化素养层面提升至专业素养层面,同时打造出能力构架中第二梯度,该梯度是通往第三梯度坚实的奠基石.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愿望,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详细周密的实践教学计划.融汇整合前两个阶段的知识和素养,用项目式实践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社会或者学校内部的实践基地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把大学期间前两个阶段所习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锤炼升华至第三梯度“创新能力”的层面,达到最终的人才塑造,建成完整的能力构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这种培养模式,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及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关节点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项目课题上,把教学内容和应用价值用任务说明的方式融入到项目中,项目命题或虚拟或真实.基础课和专业课在项目课题中很好的衔接起来,理论和实践不再孤立,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学模式向更科学的道路上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