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本科教学存在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89 浏览:14420

摘 要 :我国高校经过扩招、合并和大学城建设,经过对本科教学的深入改革,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薄弱,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改革中盲目推崇学分制和新编教材等系列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观念,回归基础,重视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应结合现状,理论联系实际.以东华大学为例,认真分析探讨了东华大学针对学分制和科研教学问题的相应举措.

关 键 词 :教学;师资队伍;科研;学分制;教学改革;教材

高校经过扩招、合并、大学城建设,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需求不断变化,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高校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教学大楼越建越高,但取得的结果却不甚理想.在现有的新形式下高校的本科教学存在问题如下:

一、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1.师资力量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

随着近年来的扩招,学生的增长速度很快,但相对师资数量却未能按比例增长,甚至个别院校师资力量变化不大,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严重不足,加上科研压力越来越大,致使教学和管理的教师都疲于奔命.终日应付数倍于以前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提高和创新,致使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2.高校教师招聘中对教学能力和教师道德水平有所忽视

现在的高校普遍提高了对应聘教师的学历要求,一般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却恰恰忽略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许多高校对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忽视,这也导致了高校教学水平的下降和教师道德水平的良莠不齐.

3.青年教师缺少实践背景

现在高校的许多青年教师往往延续了从学校到学校的路线,很少教师有在企业或研究院所的实践背景,这对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无异于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教师质量.

(二)重科研轻教学,没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时期,在“教育产业化”的鼓励下,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的附庸.同时又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重科研重成果.从学生角度来讲,上大学的目的仅仅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大学是通向就业的台阶,而不是追求自己理想的桥梁.我们正在培养一种实用的、保守的、缺乏和幻想的文化.


无论是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性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础和关键.高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因原本是希望通过教学发现问题,通过科研解决问题,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现在的科研多数已经走向纯学术的研究,教学学术研究不多,这种研究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学,使教学成为科研的附庸.

(三)教学改革中未考虑现状,盲目跟风

1.学分制改革并非适宜所有高校

学分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我国大学入学以前一些学校的填鸭式、高压式教学往往造成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学分制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彻底的放松,甚至沉迷于网络,虚度光阴,致使学分制加速了大学学生的两极分化.这种情况在那些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自我约束力差的高校中更易出现.

2.教材盲目推崇新编教材

近几年,高校一直推崇近三年出版教材及十一、十二五规划教材,这主要是考虑到知识的更新,但却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弊端:

(1)低水平重复

某些出版社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热门课程竞相出版,同一门课的教材竟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在教学编写过程中,一味推崇学科带头人和较知名的专家教授,但这些人通常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做大量的管理和社会工作,要让他们潜心编写教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个别教授只是挂名,实际撰写的实际上是其所指导的学生,错误率和重复率很高.

(2)教材为几门课的重复交叉,不成体系

个别编著人或机构一味追求新意,将几门课揉和在一起,造成课程间的重复交叉,不成体系.

(3)个别高校片面追求自编率,在已有高质量教材的情况下,仍然自编教材,在选用教材时无论自编教材的质量如何,均选用自编教材.

二、针对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

高校在招聘中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设置,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一名博士生未必比一名建筑工人建房子建的好.另外,严格控制师生比,控制招生规模,杜绝盲目扩招.

2.引进人才时把好教学质量关和师德关

高校应逐步完善教师遴选制度,严把教师的“入门关”.不仅要看应聘教师的学历、学位、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更要注意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不仅要看他的独立研究能力,更要看他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综合素质,同时严格试讲制度.

3.抓引进,注重教师实践背景.

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在进校时应多关注教师的工程背景.这样的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工作中才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良好的教学科研效果.其次,更要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观念,回归基础,重视本科教育

1.观念的改变

要改变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最根本的是观念的转变,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回归教育的根本,即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手段,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而不是影响教学.

2.教育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美国教育学家弗莱克斯纳曾说:“大学应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应随社会的风尚、喜好乱转.大学基于一定的价值体系,在对社会风尚保持适度的批判性的抵制中,有助于避免愚蠢的近乎灾难的莽撞.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的.”我们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而不是盲目附庸于经济的商品,如果把学生当做商品,当做盈利的手段,这真的是我们高校的悲哀,因为教育是一项关系民族存亡的事业而不是产业.

3.将教学贡献纳入到高校考核和职称评定中

高校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是高校的指挥棒,所以作为高校,一定要把教学贡献纳入到高校考核和职称评定中来.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将教学和科研并重,在东华大学的职称评定中,专门设置了教学副教授的评审办法,对教学特别是从事基础性教学的老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三)教学改革应结合现状,理论联系实际

1.学分制应与学年制相结合,避免一刀切

结合我国大学前的教学现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学分制的教学适宜学习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学生,所以高校应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避免一刀切.东华大学从2002年开始实施学分制,采用3-6年的弹性学制,针对学分制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针对高中和大学不同的学习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过渡措施,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晚自习制度.

(2)针对个别同学选课时为了取得较高的学分绩点,侧重选一些课程相对简单,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情况,从而导致对知识的割裂,忽略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根据各专业特点,设置了一些指定选修课,并建立了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选课.

(3)东华大学实施学分制以来,也出现了两级分化问题,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却以很高的淘汰率为代价.

2.教材的选择应侧重于质量

教材的选择应根据学生基础、专业特色、专业特点以及教学经验选择质量高、系统性强的教材.对基础课程,以经典教材为主;对专业课程,以科学理论和最新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材为主.同时建立学生教材反馈机制,规范教材选用管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教材选用程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