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选课制度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30 浏览:127762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层次的多元化.然而,目前公共选修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拟针对公选课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一些可行性改进措施,以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调动教师开课积极性、扩大主动开课教师群体,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促进高校选修课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目前选修课制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公共选修课开课是由教师自我申请,虽校方会进行最终审核,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的开设没有系统性、目标性,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个人的情况.尤其是部分教师,在思想方面,对开设选修课的意义不够明确,只是粗浅的意识到开设选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却很少思考如何将选修课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并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为了开设而开设.(2)选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选课前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选定哪门课程主要取决于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课时的长短、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部分学生只是为了顺利取得学分而选择选修课,喜欢“轻轻松松上课,顺顺利利‘过关’”.学生选课就喜欢选择一些学的比较轻松的课程,甚至任课老师的课堂考勤、考试要求是否严格也成了选课与否的理由.这种盲目性的选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违背了最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3)教学管理不严格,质量不高.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是许多高校选修课的通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方面,由于专业老师资源的稀缺,很多课程的老师并非科班出身,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不能给学生提供该学科的最新信息,也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少.通过调查,85%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从选修课上学到什么知识;学生方面,对于90%的学生来说,上选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学分,对选修课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理科学生认识不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人文类的公选课抱着混学分的想法,而文科学生对自然学科课程,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听课常常是云里雾里,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学分才选修的,没有太大意义,对自己作用不大.从长远看,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度方面,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自身方面,选修课的考核制度方面也存在缺陷.选修课课程考核不规范,大多数考核方式是以论文为考题,或者是开卷式考试,而教师为了让大部分能顺利过关获得学分,往往会降低考核标准,致使考试流于形式.通过问卷调查,83%的学生喜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陈述课堂所学内容.而现行的选修课的考核制度,导致选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目的一样不能很好的实现,严重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4)选课的自由度较小.我国高校总体上都表现出选修课的比例偏低,可供选择的课程种类不多.教师数量、水平及积极性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可开出的选修课仍然很少.必修课也存在同样问题:同一门课程提供的教师数量不是足够多,检测如某位教师不受学生欢迎,但是因为其他的老师均已选满,最后还是有学生会选择这位老师,特别是选课迟的学生,选课时的冲突较多,选择的范围更小.通过调查,81%的学生表示,为了取得足够的学分,会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课程.(5)学生选课的态度存在问题.各大高校开设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在校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我国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竞争力.其实有很多的同学对于选修课更看重的是实用性是不是很强,是否与自身的专业有关,是否自己对这门课程有兴趣.但通过调查显示,有89%的学生表示对现在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选而不学”的现象表示理解和认同.对于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通过调查显示,并非是学生对选修课没有兴趣,更多的是必修课的压力太大、忙于学习各个社团工作或,从而放松了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而这种选课态度也严重影响到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二、目前我国高校的选课制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1)学分制的制约.我国目前在高校实行学分制,高校学分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在于,高校管理者在学年制管理观念中运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从而导致各种不适应,影响了学分制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这些旧有的学年制管理观念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行,更影响选课制的实施.很多的学生并不是为了学分而去选修课程,他们想从自己所选的课程中真正的去学到点东西,可是在现行的学分制度下,他们不得不去选修一些高学分的课程,但从中所学到的东西就并没有自己所预料的那样.(2)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约.人才培养方案是安排教学的重要依据,是选课的指导性文件.学生根据培养方案规定的必选和选修课程,结合自己的要求,来进行选课.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比例高、选修课课程比较少,培养方案缺乏弹性.通过调查显示,85%的学生希望选修一些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课程,课恰恰这方面各大高校做的不足,以至于很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的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些甚至用不上自己四年所学到的知识.甚至87%的学生希望多开设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课程,这样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角度去了解自己所学到的课程,使自己能再及时的时间了解到自己所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这样也有利于自己的专业课学习.

三、完善选课制的对策与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科学、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压缩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各种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实践课学分比例,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增选修课数量,使学生更加重视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建立起以“打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注重综合、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学校要吸取各个专业的专业老师,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为各位老师创造条件,为各位老师提供外出进修机会,关心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教师安心于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新课、讲好课.同时以选修课作为各位老师竞争的平台,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将教师的工作量和选课学生的数量挂钩,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吸引学生.(3)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选课.为了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有效进行选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对各门课程做详细介绍,包括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具体将会涉及到哪门课程,以便让学生更能全方位的了解课程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二是对任课老师做详细介绍.包括教师的职称、学历、个人专长等等.三是及时对选课时间进行通知,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选课,以此才能保证学生选课的公平性.对于错选或漏选的情况,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选课有序进行.(4)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学里存在很多的社团,且大多数学生是这些社团的成员,他们对学生日常行为影响比较大.发挥这些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建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些硬性措施,以规范部分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行为,避免他们出现无计划的现象.如设置每学分修的学分低于总学分的一定比例设置预警、严重警告、退学等不同的等级措施.(5)尝试运用新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91%的学生同意“预听选修课,然后进行选修课的申请”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等,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课程.87%的学生表示希望能过像外国的学校一样,只学习专业所需要的,其他课程可以按照个人意愿选择,并适当可以考核到相应的证书.83%的学生希望可以将课程精炼化,只学有用的,不学虚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从选修课中学到所学的知识.

选课制的实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调.在选课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对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全校统一思想,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适合本校选课制、学分制发展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