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尼.罗塞特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988 浏览:55256

巴尼罗塞特是一位睿智而勇敢的出版人,也是位糟糕的商人.

1959年6月,美国联邦邮政局在邮寄包裹中发现了许多未删节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随即将书查扣并将与此相关的格罗夫出版社告上法庭.此举正中格罗夫出版社社长巴尼罗塞特下怀,为这一天,他已经筹划五年.如同多年前兰登书屋通过法庭诉讼成功出版《尤利西斯》一样,巴尼罗塞特打赢了官司,利用这次机会使美国司法体系放宽了对文学作品中性描写的容忍度.

美国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以“二战”后的1946年开端,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众多独具个性魅力又有文学品位的美国出版人,成为文化大变革的幕后策划者.而巴尼罗塞特则是这一代顶尖出版人中最大胆、最前卫、最有争议者.


1922年,巴尼罗塞特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是富有的犹太银行家.虽然这位银行家持保守派思想,却出人意料地将儿子送进以开放和激进著称的弗兰西斯帕克学校.在这所学校,罗塞特叛逆的天性被放大,其偶像是美国最著名的银行劫犯约翰迪林杰.

中学毕业后,他于1940年来到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学院.这是一座以贵格教派信徒为主的私立学院,气氛保守、沉闷,还有反犹倾向.苦闷中,罗塞特在一家旧书店发现了《北回归线》.他深深为之着迷,其一年级学年论文的主题即为此书.

“二战”期间,罗塞特入伍并被派驻中国.战争结束后,他到芝加哥大学念完哲学系课程.有一阵子,罗塞特迷上马克思主义,还加入了,但当他抱着朝圣心态跑到东欧看了一圈后,满怀的梦想被那里残酷的现实所击碎,他毫不犹豫地退出,开始另寻精神寄托.

1951年,罗塞特听说纽约的格罗夫出版社即将倒闭.几乎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他就将此机会与《北回归线》联系在了一起.他找到格罗夫出版社的拥有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该出版社收入囊中,花费不过3000美元.

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出版于1934年的巴黎.1944年,盟军攻入巴黎后,美国大兵们发现了这本奇书并争相传阅,还偷偷将其带回国.可在美国,《北回归线》被列入“淫书”,长期遭禁.罗塞特判断,要打破这出版禁令,似乎须下一番功夫,于是他决定以出版未删节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突破口.

为此他精心谋划.为了避免打不完的地方官司,他选择了联邦机构――邮政局.这样可以直接上联邦法庭.一切如他计划,法官认定《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出现的性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情节,作品不应受禁止.

接下来轮到《北回归线》了.1961年,巴尼罗塞特飞往德国汉堡,面见亨利米勒,希望得到《北回归线》在美国的版权.他做足了功课,了解清楚米勒的爱好后软磨硬泡,还换上运动裤,陪米勒打乒乓球,最终在球台边说服米勒,与之签订5万美元的版权合同.

《北回归线》在美国的出版激起轩然大波.格罗夫出版社被卷入60多起官司,该书在全美21个州被禁.在芝加哥的法庭上,巴尼罗塞特被指控为了牟利而出版《北回归线》.巴塞特拿出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写的论文,当庭朗读,以证明自己出版该书是出于对文学的喜爱和年轻时的梦想.最终,针对《北回归线》的禁令也被撤销,此书在美国上市一年就热销逾百万册.

罗塞特并非只知制造争议话题的出版人,他对新作家、新思想的推介十分热衷.早在1957年,罗塞特创办文学期刊《常春藤评论》(Evergreen Review),推出许多饱受争议却才华横溢的作者,创刊号上刊登了萨缪尔贝克特的一篇小说和一首诗.第二期则推出了艾伦金斯堡的著名长诗《嚎叫》.

当然,作为出版人的罗塞特,也犯过错,其中一些让他懊悔至极.有位作家带作品找到他.罗塞特看过手稿后,不客气地说“我完全不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这位作家只好另寻出版商,他名叫托尔金,那部书稿就是《指环王》.

对自己看好的作者,罗塞特则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1954年,他付给萨缪尔贝克特200美元的预付款,取得剧本《等待戈多》在美国的出版权,这本书上市后销售惨淡.罗塞特没有怀疑自己的眼光.两年后,《等待戈多》被搬上百老汇舞台,这本书也开始畅销.贝克特更再接再厉,最终于1969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罗塞特在自己的出版生涯中推出佳作无数,还有不少是过百万的超级畅销书,可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更是个糟糕的生意人,没能积累起多少财富.

一再扩充出版禁区的同时,他付出了大笔的诉讼费.还有接二连三投资影视作品失利,在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也多数亏本,最后搞得自己财务拮据,不得已于1985年忍痛卖掉格罗夫出版社.

之后他还曾创办出版社、办杂志,却再难重现当年的辉煌.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将出版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巴尼罗塞特.

作者为出版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