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心理学理指导特殊学校班主任工作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30 浏览:73133

摘 要 :本文就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特殊学校班主任工作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特殊学校的班主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身工作,定能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示范效应;期望效应;公平理论;木桶效应

中图分类号:G76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事物巨细,没有固定的模式.现实中许多特殊学校的班主任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经验的指导下,把班主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班主任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个“章”和“法”就是有关的教育法规和教育心理理论.我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正确应用以下几个理论是不无裨益.


一、示范效应

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在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别人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以别人的言行为参照物,受别人的影响,这种交叉影响,心理学上叫群体相互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就学校教育工作而言,我们班主任对残疾学生的示范效应最大.因为班主任是最经常最直接与学生交往,对班级的管理最具权威性,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也最重要.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形象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当你教育学生时,学生才会信服于你.那种苍白无力的说教,学生是不可能真诚接受的.同时班主任还应不断地充实、完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业务素质以及丰富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充分发挥非权利影响力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该注意学生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选拔干部、评选先进等方面要注意选取那些确能起到示范效果的个体作为群体的榜样.只有这样,示范效应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期望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佛卢姆的期望理论表明,在期望概率适当的情况下,人们会对目标产生一定的追求意念,期望通过努力,把美好的憧憬变为现实,期望对人们形成一定的压力,造成心理不平衡,就要付之以努力.由此可见,目标能使人产生动力,使人处于追求之中,从而发挥人的潜能.

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制定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让全班学生有一个奋斗的方向.这种目标的制定,既要有近期的,如一周,一月,又要有远期的,如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

对于班级目标的制定,班主任要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前提下,具体分析集体的形成情况,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适中的目标,这个适中即所谓“跳一跳,接得着.”那种虚无缥缈的好高骛远的目标是不利于班级管理的.

三、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劳动所需要的满足具有二重性,即客观上的满足和观念上的满足.人们要求是实质上的公平,客观上的满足.只有成为观念上的满足(即实质上的公平)时,才是真正的满足、真正的公平,而实质上的公平是在群体差别所形成的比较中得到的.根据这一原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在管理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表现的好坏,家庭经济的贫富,学生家长社会地位的高低等差异而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如果那样,就难管理好一个班集体.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注意防止人际认知偏见,比如“光环效应”、“定势效应”等,尽可能公平对待每个残疾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

四、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所涉及的理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协同学”即“合作的科学”.它是以信息论突变论和控制论为理论依据,研究不同系统内各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既有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意义,又有重要的应用效应.

木桶效应即整体效应,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木桶是由多块木板共同组成的,它盛水的多少在于所有木板的共同长度,在于板块之间相互联结的质量,缺哪块或短哪块都不行.

我们的班集体也如一个木桶,每一个学生即是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因此,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进心进行精心打磨、雕琢,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更应下苦工夫,任何歧视与放弃都是不可取的,这对班级的共同进步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除此以外,对个体积极性调动的需要层次理论,教育评价中的归固理论等都可能对班主任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总之,在教育管理中,特殊学校的班主任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实施严格管理遵循教育法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班主任工作.这样,一定能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