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轻松学习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46 浏览:59281

【摘 要 】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会运用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事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章节,甚至每一课时,教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教师都要有全局观念,整体把握.在教学实践中要明确目标,以情感人,监督反馈,全面提高.课堂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关系一节课的成与败.我们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讲得如何,更要考虑学生学得如何.更要为如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而做打算.


以前,有些学生习惯于指望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还有些同学表面上在那儿,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对其听课效果老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课堂气氛最理想的境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全员参与,是师生平等和谐的相互交流,是动与静的有机整合.它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老师的、师与生的平等.这种教学活动面向最广泛的学生群体,注重每个人的参与,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识

最近听了我校几位教师的课,我特别关注了一下课堂气氛,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活泼有余,严肃不足".课堂气氛貌似活跃,学生能积极举手,能踊跃发言,讨论也激烈,但仔细观察却发现不少学生根本未参与到课堂中去.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纯粹在随声附和.而高年级的数学课堂却恰恰相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当教师提出问题,举手者寥寥无几,小组讨论也只有一两个同发言,其余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沉默不语,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出现此种情况我想:除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自身,那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1.改变教学方式

特别是要改变教师一味包办代替,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对例、习题采取教师讲(提示)--学生做--教师讲评的模式;对提出的问题未让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的自问自答;对学生需动手操作、实践操作的内容采取以结论或自己的经验替代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这样,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丧失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难题"教师会解决.这样其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课堂必定是一潭死水.所以我们教师应不怕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其课堂气氛则不言而喻.

2.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地对课堂气氛进行调控

小学生心理变化快,情绪极不稳定.一节课的课堂气氛有涨有跌,我们允许课堂气氛在一定的峰值范围内波动.但教师应该做到激得起,压得下.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精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妨来点简短的笑话,有趣的故事,幽默的提示;不妨来点歌声,来点朗诵,来点班级口号.缓解一下压抑的气氛.当学生情绪高涨,一发不可收时教师不妨来点有挑战性的问题,挫挫学生的锐气.当然,我们在关注全班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那些思想和精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我们应及时提醒,主动干预,切勿听之任之.

3.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创设好课堂教学情境,为一节课做一个良好的开端.预设好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好教学语言,让一节课有条不紊.设计好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单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防患于未然.

4.教师应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

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和暗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试想:当一位教师拖着疲惫的脚步,满脸愁容地走进教室,操着有气无力的口音.那这节课学生还有听下去的吗?这样的课堂气氛一定是沉闷的,压抑的.所以教师切勿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带进课堂.我们应适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5.课堂气氛需要学生的配合

课堂气氛的好与坏也是师生双边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努力营造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学生默契配合,若学生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种语气,一种语调中捕捉到教师的内心意图,知道什么时候该举手回答,什么时候该全班齐答,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这对教师营造课堂气氛不无好处.

总之,课堂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关系一节课的成与败.我们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讲得如何,更要考虑学生学得如何.更要为如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而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