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抓住你的心,我的学生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89 浏览:81657

在当前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建高效课堂以成为一个突出课题.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的坐着,面无表情的看着,唯唯诺诺的举手,小心翼翼的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灌输,而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由此可以看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的爱 感化他们的心

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们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报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所期望的效果,心理学家把这种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的至关中要.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越.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朋友.这就需要老师时刻注意把爱的阳光洒在每个学生身上.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而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以示对其的信任、关心和爱护.在提问和练习环节上,要多给学生活动以及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一展身手.如在每节课的分角色表演对话时,我先让优秀的学生作示范,再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并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难度.而当其羞于开口时,老师与全班同学一起以掌声鼓励其大胆开口说,表现自己.在其表演之后,老师抓住其点滴进步,用“GOOD” “CLEVER”“OK”之类的话或赠送小礼物予以鼓励,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其树立成就感,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让他们做中等程度或偏难的练习,之后教师再做鼓励性评价,对于成绩较好者,则要创造多种语言环境,扩大训练范围,使其特长得到发挥,当然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唱歌好的同学教唱英语歌,让擅长绘画的学生在黑板上画画,让活泼爱动的同学表演动作.在他们创造性的表演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增加自信心.

二、学习的趣 吸引他们的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小学生感情的情绪性和无意性很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记得牢,反之,则很快忘记.可见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小学英语教师应研究并熟知童心,充分利用儿童无意识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叉进行,采用听、说、画、演等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产生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内在潜能的发挥,在轻松、亲切、自然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要做到这些,就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常言到,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如能一上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儿童心理学特征告诉我们,唱歌能使学生感到松弛、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识记的东西很多,此时如果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而如果老师注重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趣记、巧学,学生则能在愉快中接受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投影仪等多种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际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知识.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可使人的需要不断地满足,心情舒畅愉快而求索不止,这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心智发展为重点,让学生经常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身份的变 陶冶他们的心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的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里,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教师培养学生就如同园艺师手持剪刀,从早到晚不停的修剪,把原本千姿百态的幼苗都修剪成统一的样式,像大工业流水线一样把一个个学生锻造成“标准件”、“通用件”. 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不再是“教师该教些什么”,而是强调学生“能干什么”.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试一试等形式的内容贯穿整个教材,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导演而不再是演员,学生成了演员而不再是观众了.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己,实现角色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有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鼓励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真正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素质得以提高.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千姿百态”,“百花齐放”.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集中反映先进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也是教师综合素质集中体现的载体.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抓课改,踏踏实实做研究,大面积的高效课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