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64 浏览:32002

学生的课堂发言对课堂教学效益关系极大.积极踊跃的课堂发言,能够畅通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反馈,利于教师引导点拨,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然而,在大量的课堂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堂发言主动性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参与发言的主动性却越来越小,甚至有时启而不发,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课堂发言,是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结果.他们发言的情趣、质量的高低与否,受其心理支配,学生的课堂发言出现如上状况,说明他们发言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1.找出症结,分析障碍成因

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症结主要还是因为教者的教学方法问题,课堂对话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利场,大部分学生成为局外人;课堂对话的话题随意,指向不明,使大部分学生无从回答;课堂对话的话题预设不看对象,不注意到层次性、差异性;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心理,对学生采取强制手段,形成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和违拗.

2.叩开心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1)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气氛的创设,关键是教师“导”的作用.因此,要融洽关系,让学生敢于发言.① 创设学生敢于表达的氛围.对于表达流利、内容正确的学生,要予以恰当的肯定,树立其信心,激发其兴趣;对于表达欠流畅、内容不正确的学生,更要百般呵护,耐心启发,积极诱导,以免挫伤其积极性和自尊心.② 让不愿发言的学生吃“偏饭”.浅显易答的问题,多让他们答,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发现点滴进步,予以鼓励,使之逐渐尝到发言的乐趣,增强信心,调动其积极性.③ 设法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教师要利用闲暇时间,多接触了解,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摸清学生发言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开展趣味活动,创设优良的练习气氛,消除心理隔阂,融洽师生、生生关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

(2)课堂上的传递知识、交流感情主要靠语言.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功底对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语言通俗、鲜明生动、饱含情感能激起师生共鸣,从而产生“唯恐聆听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反之,学生会丧失兴趣,厌倦困乏.因此,教师尽量做到进入角色,随教材内容激动、悲愤、低沉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待学生回答,始终感情关注,与学生一起喜忧哀乐,创造融洽热烈的课堂氛围.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不断地提高提问艺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达到了促进思维和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为了达到以上效果,在问题预设时,教师要从这几方面做出努力:① 含旧带新.问题预设,要起新架旧,引导学生容易做到知识的自我建构,有利于激起学生发言求知的兴趣.② 易中有难.提问要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直接过渡到抽象,层层提高,这样从易到难,学生不会感到无处下手,有利于激发学生发言兴趣.③ 平中有奇.小学生的“探奇”心理是很强烈的,因此问题预设要曲径通幽,学生发言才能兴趣盎然.④ 激化矛盾.这是诱发发言的重要手段,能促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发现问题,引向深化,最后“豁然开朗”.


3.质疑问难,让学生善发言

(1)教给质疑的方法.心中有疑团,才会提出问题.如何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的方法?笔者认为,一定要立足教材,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疑点.①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发问.例如课文《 第一朵杏花 》为什么要强调的是“第一朵”?② 从关 键 词 句入手,引导学生发问.例如课文《 祁黄羊 》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祁黄羊是这样的人?③ 从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发问.例如课文《 公仪休拒收礼物 》中有一幅插图: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难道他不爱吃鱼吗?为什么要拒收呢?④ 从标点符号入手,引导学生发问.例如课文《 生命的壮歌 》中“蚁国英雄”为什么要加引号?“生命桥”为什么也要加引号呢?⑤ 从课文留白处入手,引导学生发问.例如课文《 燕子 》中“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这首“春天的歌”是什么样的一首歌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首歌吗?

(2)培养求异思维.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讲解提出异议,教师要肯定其学习态度,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争论,保护其积极性.例如教学《 祁黄羊 》时,通过学习,大家都认为祁黄羊是一位“一心为国”的人,一个学生却产生质疑:“我认为祁黄羊是一位心眼很不好的人.”(教室里一片哗然,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师没有慌乱,他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质疑精神,并让其他学生静下来,听这位同学的解释.)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

生:解狐有病,他想让解狐累死在这岗位上.

(这时,班中许多同学纷纷表示认同,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祁黄羊是借刀杀人,是杀人犯.)

师:祁黄羊是不是想害解狐,关键是看他知不知道解狐有病.那么他知道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理由.

(学生纷纷读课文,讨论答案,很快找到了这样一句话: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等)

教师引导大家理解“没想到”,从这里可以看出解狐大病在身是他们都“没想到”的,祁黄羊当然也不可能想到,这就为祁黄羊洗清了不白之冤.

这样,教师既肯定了那位质疑的学生,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潜心读书,认真思考,才能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更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受到了保护,不仅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作者单位:睢宁县城西小学,江苏 睢宁,2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