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08 浏览:20566

摘 要 :基于学术职业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应回归学术职业本源,包括提高学术标准,建立职业准入资格制度;遵循学术自由与平等,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坚持学术公平原则,优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立足学术职业的特征,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建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促进学术职业发展等.

关 键 词 :学术职业;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6-0009-05

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是高校教师管理改革的关键内容.我国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遵循“政府本位”和“市场本位”价值取向,以此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我同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仍然受到行政控制模式控制与市场经济力量推动的双重制约,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高校教师岗位具有学术职业性质,基于学术职业主体地位的高校组织也具有自身特征.由此看来,基于学术职业的视角,探索如何创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学术职业与高校教师管理

(一)学术职业的内涵

学术职业是以学术为工作对象的一种社会特定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的产物.学术职业是一个逐渐演变、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受到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学术职业存在官师形态、宗师形态和专业形态三种主要历史形态.在不同学术体系和不同教育体制下,学术职业所指对象也有所差异.比如:美国的主体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国学界所指的学术职业从业者是专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我国,学术职业从业群体则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高等学校的教师、政府及社会团体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人员等.我们认为,学术职业是以学术作为工作对象,以高深知识的发现、整合、传播和应用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专门职业.

(二)学术职业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管理

高校组织是以专业学术人员为主体组成的专业组织,不同于一般组织.基于学术职业主体地位的高校组织特征体现在:学科是高校学术职业的组织基础,松散结合是高校学术职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双重权力格局是高校学术职业的组织管理特性.基于学术职业视角,高校教师管理具有严格学术标准、强调学术自治、遵循学术自南、重视学术成就与声望等基本特征.

教师管理的制度改革是当前高校教师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制度带有规制性,和相应的理念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首要环节便是要确立科学的制度理念,即“人性化”理念和“学术本位”理念,进而指导整个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全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既要立国实情,又要善于借鉴国际教师管理的先进经验.因此,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在遵循动态开放性、公平、竞争效益、循序渐进等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自治与自由、科学管理等原则.

二、创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路径——回归学术职业本源

高校教师作为学术职业从业者,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方式.因此,创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需要回归学术职业本源,构建契合学术职业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一)提高学术标准,建立职业准入资格制度

高校教师从事学术职业,需要经过长期学术规训和专业训练,并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发展潜力.因此,应改进与完善职业准入资格制度,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1.提升任职资格标准.加强职业准入资格立法

高校教师职业资格标准应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考察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术职业准入标准,保障高校教师的整体质量.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学术职业阶梯的教师发展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任职资格标准.

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资格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订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的立法缺陷.通过立法保障学术职业资格制度的合法地位.

2.建立多级的、时效性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体系,设立职业资格实施机构

从学术职业个体发展过程的需要和学术职业终身发展的理念出发,建立多级的、具有时效性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体系.为此,建议将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设立为若干级别,并把其中的最低级别作为学术职业的资格认证标准.同时,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为每个级别资格设定有效期限(如每五年为一个有效期),有效期内要获得一定的继续教育经历和成绩,参加下一个级别资格认证标准考核合格,方可获得继续任教资格.这样,资格认证标准级别之间相互融通,引导、鼓励教师继续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指明方向,力求保障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机构,是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如:设立高校内部资格实施机构和高校外部实施机构——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或机构来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制定一套规范、公平、可行的教师资格认证程序,保证高校教师资格认证的顺利开展;高校外部设立高校教师资格认证的监督机构,保障资格认证的公平公正.

(二)遵循学术自由与平等,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是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主要环节之一.基于学术职业特质,高校应该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优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1.建立职业“准入期”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学术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其自身特殊要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甄选”和“优化”的过程,应该设置合理的“准入期”.如采取将“有固定期限”聘任和“无固定期限”聘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制定高校教师职业“准入期”须注意几点:一是设立合理的“准人”时间;二是为“准入”群体提供专业发展和平等竞争的机会:三是在“准入”阶段,实行同行学术评议,采取“发展性评价”;四是对“准入期”内聘任应有相应的规定.保证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岗位管理旨在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学术职业的合理流动,促进学术繁荣发展.高校教师岗位根据学校、学科的整体规划,宜实行分类设岗、分类管理的策略,使教师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学术得到最大限度、最有成效的发挥.通过设置流动编制和流动岗位,促进学术职业自由流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保持高校的活力.

2.建立完善灵活多元的高校教师聘任制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建立灵活多元的聘任制.根据不同类型高校或同校不同教师.高校教师聘任制的设计宜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任用方式:在教师职业成长的不同学术职业阶梯,采取各有侧重的处理方式,促进高校教师学术的异质性、多元化发展和高校的特色发展.其次,建立保证学术平等的聘任合同制,提高学术生产力.根据学术职业自身的特点,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宜采取集体合同与契约合同相结合的形式,明确高校的义务和教师的权利,逐步实现双方权利、义务的真正平等性,保障聘任合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此外,优化教师退出机制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重要保障,如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健全教师考评机制、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

(三)坚持学术公平原则,优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应把促进学术职业发展和教师自我实现的达成作为考评的最终目的.因此,优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必须坚持学术公平和自由原则,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术职业的发展.

1.建立促进学术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

高校教师主要从事学术工作,学术自由是其内在逻辑,教师评价考核制度的建立一定要考虑学术职业特点,遵循学术自由原则.一方面,营造和谐的学术评价氛围,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应尊重学术成长的规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尊重高校教师作为文化人、学术人、教育者等多重角色的职业体验,重视教师的自然生命、学术生命和精神生命;另一方面,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高度认同教师学术创造价值,大胆鼓励学术创新和创造,注重教师的学术潜力和今后可能的进步;同时考虑评价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使优秀人才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真正贯彻“以教师为本”的人文理念.

建立以学术职业声誉为主导的教授评价制.学者的学术声誉是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内部承认建立起来的,对学术成果、学术创新的认同是对学术职业者的价值肯定.因此,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坚持“学术主导,教授治学”.如:逐步建立专家声誉约束机制,加强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建设;增加评议过程的透明度,保障专家实施评价的合理性;建立健全的外部同行评议机制,制定和完善学术规范政策,实行匿名评审、利益相关回避制、专家组定期制、轮换无记名制度等,有效地保证教授评价的公正性.

2.建立多元主体的教师学术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工作涉及教学、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等学术事务.学术评价是衡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尊重高校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充分满足每个教师的个性需要,显得尤为必要.一是对高校教师进行适当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二是强调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综合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术共同体评价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考评信息得出最后的考评结果,借助于多角度的信息反馈确保考评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三是考评过程中坚持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以及聘任评价、年度评价和聘任期满评价相结合等原则:四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不同学术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发展支持;五是建立多元、独立的学术评议机构,保证学术评议的独立性,从而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立足学术职业的特征,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高校应立足学术职业的内在激励特点,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促进学术创新和高校教师职业发展.

1.加强学术职业内在激励.创设学术团体激励机制

学术职业作为一种学术性专门职业,竞争、声望和荣誉构成了学术职业的内在激励机制.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调查组调查发现:教职工选择在高校工作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工资和福利待遇,而是其工作性质和学术氛围.创新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要立足于学术职业自身的激励特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坚持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坚持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创新.

团体激励能引导学术组织健康发展,促进高校教师共同提高,能有效地增强对学术职业的激励作用:有效克服来自学术组织本身对学术创新与创造的限制,增强高校教师凝聚力,提升学术职业群体的合力: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终身教职后考核的弥补作用;通过名额限制的制度安排,能有效促进选人和用人的公正性,起到促进组织之间竞争,鼓励高校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作用.由此,高校教师学术职业激励宜采取个人奖励与团体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未来学术职业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2.营造学术至上的文化氛围,重视学术职业人文激励

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高校教师的工作特征主要是学术性.因此,加强学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文化氛围和人文发展环境能有效激励高校教师.

首先,摒弃现有的不利于学术职业发展的陈腐学术文化制度:摒弃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学者“学而优则仕”的激励制度,建立适合高校教师学术发展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轨迹:改革目前学术价值货币化、物质化、功利化的学术激励倾向,丰富激励内容和激励形式;用制度有效杜绝学术领域存在的学术“关系化”倾向、学术职务权力“寻租”等现象,保证学术公正性.

其次,建立并健全有利于“学术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学术文化,充分发挥其对高校教师的激励作用.如营造“开放、公正、、创新”的学术文化环境,建立让教师醉心于学术的长效机制,开展“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文化活动,丰富高校教师学术生活,提供更有利的成长成才环境,培养和激励年青教师学术创新;尊重学术成长的规律性和学术职业者个体的差异性,激励学术职业群体的异质性、多元化发展.


(五)创建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促进学术职业发展

教师发展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应以促进学术职业发展和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为目标.

1.形成灵活多元职业发展制度,促使教师职业发展法制化

高校教师群体的组成复杂,且每一类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制度应有所区别.如开放多样的培训制度、灵活的合作发展制度、学术规范制度、终身发展制度、学术休检测制度等.同时,根据不同学术职业阶段的特点分别为高校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机会,满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术发展需求.

高校教师发展的法制化是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立法来保障教师发展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与措施,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某些原因而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有必要制定高校教师发展的专门法律规定或将相关的规定列入有关法律,以保障教师发展制度的顺利实施

2.建构以学术职业专业化为目标的教师发展制度体系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其职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持续的过程.立足于学术职业的内在规定性的高校教师制度,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教师主体价值.如:制度的制定应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权,真正推动高校教师的学术发展: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应遵循学术职业的价值向度:制度的制定,应切实提高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总之,高校教师发展制度需要以学术职业专业化发展和帮助教师完成自我实现为目标.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市场化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管理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加大对教师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研究的力度.基于学术职业的视角.对创新教师管理制度进行的初步探究,以期能增强高校教师管理政策的适切性.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逐步建立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