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可能当不上教授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4 浏览:9949

在今年的“”上,曾被认为是中国高校改革先锋之举的定量考核泛数字化,遭到了来自教育界人士的猛烈“炮轰”.十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陆善镇尖锐地说,检测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他很可能不仅当不上教授,甚至连工作可能都会成问题,因为他有10年的时间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而且他最重要的论文也是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上的.

“泛数字化”,亦即把所有的工作都简化为一组数字,然后再根据此组数字的高低来分配荣誉、地位和物质待遇.这可能是多年延续的“GDP崇拜”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带来的最大的负面影响了.当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本意是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后来的演进中,GDP逐渐成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数字好看,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当地人民有没有得到实惠,都不再重要.这种风气投射到学术研究的考核上,就是只看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级别,至于实际的学术水平,就只有天晓得了!

“泛数字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版面费的登堂入室.由于够级别的“核心刊物”的数量有限,而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支撑急欲发表的论文又很多,所以利用掌管版面的权力寻租――收取版面费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收取版面费当然可以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热情,把创收增效变成每个编辑人员的自觉行动,但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腐败,它给学术研究带来的恶劣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版面费肯定会造成学术研究的低水平重复,使大量的低水平“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充斥在各类刊物上.因为缴纳版面费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有偿怎么写作,这样一方面使一些好的稿件可能因为无法缴纳版面费而不能问世;另一方面质量低劣的稿件可能由于付得起版面费而发表.“核心刊物”们因为收取了版面费之类,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自然怎么写便怎么登,明知不妥,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版面费还常常会造就虚检测作者.因为收入低的学术论文作者为缴纳版面费,而不得不将能解决版面费、而与科研和论文写作无关的人员列入作者而署名.应该说,这种由版面费引起的不正常的多作者现象,不仅使一部分人无偿地占有了他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批检测作者.在社会强调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今天,论文的多少和档次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因而这方面的失真,将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

版面费还破坏了学术界的诚信原则.学术刊物录用稿件的基本原则,应是以论文的质量水平为惟一标准.学术刊物是学术研究的神圣阵地,是国人心目中仅存的一方净土.而版面费的介入,使上述原则和净土蒙上尘垢,虽然编辑部声称录用稿件的基本原则不受影响,但还有多少人会相信这种说辞呢

当然,学术刊物在市场经济下处于夹缝中步履维艰也是实际情况.由于学术期刊市场定位的广义性及其消费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的经济支撑,不可能仅限于靠纯粹市场回报的发行收入或广告收入.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拿来出卖的!学术刊物的经费困难,应当通过某种积极性的办法,比如设立由政府监督或参与的出版基金来解决,而不应当收取版面费!

陈景润很幸运,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日子”,所以他只需要为“哥德巴赫猜想”焦虑,而不必为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发表刊物的级别焦虑,当然更不必为版面费焦虑.不然的话,他本人和中国数学界都可能会失去一个巨大的荣誉,而多了一个工于心计、巧于钻营、醉心于名利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