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老人的长寿经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0 浏览:10777

出生于1908年8月的民革监察委员、上海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汪一鹤,如今已是105岁的高龄.解放前,老人曾任国民党组织部总务处处长,旧交通部秘书厅主任秘书等职;解放后,老人又任上海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后入华东革大学习.结业后,老人响应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去了新疆,后回上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人经当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北华先生推荐,受聘为上海市社科院特约研究员;1988年代,又受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老人的高寿和他的心态及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历尽人生劫数但依然能保持淡定自若的心态是老人高寿的主要原因.上世纪50年代初,老人从华东革大结业,去了新疆.由于那里临近西伯利亚,气候十分恶劣,不久就出现了四肢僵痛、关节失灵等毛病.无奈之下,他只能以重病辞职的方式,辗转回到上海.1954年代,老人经人介绍,进入培明中学高中部,为学生讲授世界地理课程.哪知好景不长,“1955年,肃反运动扩大化,提蓝桥监狱一时人满为患.不久,我也以反革命分子罪被判刑7年,走进了牢房.我想我觉悟不高,未曾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但我思想进步,热爱祖国,决不反对革命.我在国民党组织部当过处长,做过官,但那时是国共合作,反革命分子这罪名迟早会澄清.果然,1957年7月1日,新成区人民法院重审此案.此堂宣布,对我的政治历史问题‘原判刑确有不当’,‘应不予追究’,‘无罪释放’.于是我就安然回家了”.(《汪一鹤自传》)事后,有关部门安排老人进入当时的卫星中学(后并入上海民立中学)任教.“”期间,老人再次受到冲击.在一次批斗会上,有个学生用鞭子朝着老人的头部狠狠抽去,顿时血流如注.到了医院才发现,他的左眼晶状体被打坏,就这样,老人失去了左眼.但万幸的是,他的右眼视力一直很好,晚年还能读报、看电视,确保了他下半生的正常生活.“”后,上海某大学的一个负责人突然来到老人家中,向他了解一位学生的情况.原来,鞭打老人的学生在“”后进入某大学学习,毕业后,他想留在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这位负责人来询问老人,正是组织上对这位学生的政审.在得知学校的来意后,老人说,当年打坏自己左眼的事,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就不要再追究了吧.老人的话让这位负责人深感意外,同时也对这位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健康的体魄和始终如一的人生追求是老人得以高寿的另一个原因.对于这一点,老人曾用“好”与“找”两个字来概括.老人说,这“二字真言”并非是他的“首创”,而是受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启发.老人祖籍安徽绩溪,和胡适先生是同乡.当时老人因家道中落,迁往北京,借住在北京的绩溪会馆.老人回忆:时任馆长的胡适先生对馆务十分热心,这也让他有幸聆听到了先生的教诲.当时胡适先生经常提到的两句话就是“一个人要好好地活”和“一个人要动脑动手去找”.老人认为,胡适先生所讲的“好好地活”,就是要身体好、道德好、学问好;所讲的“动脑动手去找”,就是要找知识,找真理,找振兴民族和国家的道路.他说“胡适先生的两句话让我受益终生”.后来,老人的一生就以此为目标,勤奋求学,认真锻炼,努力寻找振兴民族与救国之路.他先是勤奋刻苦的学习,考入了当时并非一般人都能考进的北师大附属中学,后来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经济系,又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入读研究生,拜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先是为导师.大学期间,他还努力学习外语,先后学会了英语、德语和法语,为他日后留学欧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好学的同时,他也十分好动.他曾担任校排球队的主攻手,并在华东运动会上取得冠军.这种偏好体育运动和锻炼的“好动”精神,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退休,他还时常进行徒步旅行、登山等活动.百岁以后,他还在女儿的陪伴下,在楼道里、小区花园里散步.“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在老人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也正是有了这种“好动”的习惯,才为老人的健康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人高寿的另一个原因是坚持用脑.上世纪70年代末,老人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但他并没有停下“好”和“找”的步伐.受聘为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后,老人凭借学生时代打下的专业基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先后编写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如何引进外资、利用外资这一热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成为当时最早的专著.为此,社科院将这两本书评为“最佳著作成果奖”,上海市委宣传部也将此书列为1979~1982哲学社会科学得奖著作之一.此外,老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编写了有关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外向型经济、开发浦东等问题的论著,刊登在各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全国性刊物上.2012年8月23日上午,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在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沈祖炜一行的陪同下,登门看望了老人.那天适逢老人105岁生日,赵雯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向他表达了生日的祝愿,肯定了老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和老人合影留念.老人虽不如往年那样反应敏捷,但显得十分高兴.

如今,已是百岁有五的老人正平淡悠然地享受着自己幸福的晚年.也许,用“一生祸福荣辱皆过往,淡然已如烟;从来勤学好动不曾歇,悠然度百年”来形容他的一生,是最贴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