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翻译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31 浏览:153411

摘 要:习语是语言的结晶,它蕴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丰富深沉的文化底蕴.翻译习语时既要保持语言的本来面貌,又要根据其文化背景进行艺术加工,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从英语习语的来源入手,分析英语习语的特征,探讨其主要翻译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帮助我国英语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及其背景,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 键 词 :英语习语 翻译 策略 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45-02

习语,指的是人们通过长时间使用某种语言,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汇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情、民情、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凝聚了无数语言使用者的经验智慧,它蕴含着无数语言之外的信息和哲理.随着翻译的发展,人们不再把翻译仅仅当作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当作一种跨文化交际.习语翻译的准确程度对译文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正是基于此,本文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英语习语的来源

英语习语的来源主要有《圣经》、民间创作、希腊神话、以及文学作品四种.

(1)《圣经》.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很多外国的小说、诗歌以及戏剧都是以《圣经》中的某个故事为题材来展开创作的.《圣经》不仅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对作品中的语言也有着深入地影响.譬如,英语习语“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源自《圣经出埃及纪》;而“Neither do men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 else the bottles break, and the wine runh out and bottles perish”(同样没有人想把新酒装进旧皮袋里.如若这番,皮带定会裂开,酒定会溢出,就连皮袋也难免坏掉.)随着时间的前进,英语也在不断发展,来自《圣经》中的许多习语,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其字面意义也出现了一定的引申,譬如“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翻译成“不要把珍珠丢在猪的面前,恐怕它会践踏珍珠,转过来咬你们”)源自《新约马太福音》,不过已被引申为“明珠暗投”.

(2)民间创作.

很多国家语言的习语是来自民间创作.他们有的来自海上水手、有的来自森林猎人、有的来自田间农民.他们在工作劳动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精简短小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因此,他们就会无意识地、从他们身边的事物中找出一些传神的词句,作为他们的术语.后来,人们发现,他们无意识地“创作”出的这些词句,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所以,在相似的情景中,不断的进行引用,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词句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习语,并成为现代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s like as two peas (翻译成“一模一样”)、To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译为“机不可失”),As cool as a cucumber (译为“泰然自若”)这些习语均来自民间创作;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翻译成“趁热打铁”)、To go through the mill (翻译成“经受磨炼”)等源自英国工人们的创作;You cannot eat your cake and he it 翻译成“两者不可兼得”)、To be half-baked(翻译成“半生不熟,一知半解”)、To cry over spilt milk(翻译成“覆水难收”)、in hot water(翻译成“处于困境”),in apple-pie order(翻译成“整整齐齐”),都是源自家庭.

(3)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均来自欧洲最早的民间创作,约是产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它经过古希腊长达百年的传承,历经多人的艺术加工,最终保存在以后的文学、历史、哲学著作中.例如,“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译为“杀鸡取卵”)是来自希腊寓言.据说当时一乡下人养了一只鹅,每天产一个金蛋,但他嫌嫌钱太慢.为了一次性得到全部的金蛋,就把鹅给杀了.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后来该习语就用来代指那种贪婪、短视的行为.“to act the part of a Trojan Horse”(翻译成“里应外合”)同样源自古希腊传说.当时古希腊人攻打特洛伊,久攻不下,在城外留下大木马,内藏伏兵后佯装撤围而去.之后,该木马被当作战利品拉入特洛伊城内,是夜,希腊人与木马内的伏兵里应外合,一举攻陷了特洛伊城.如今,“Trojan Horse”常被用来指代使敌方或对手上当,并误以为对自己有益的破坏,也被用来命名电脑病毒.

(4)文学作品.

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文学作品丰富了英语习语的内涵,也成为了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许多脍炙人口的英语习语均出于此.“to paint the lily” (翻译成“多此一举”)来源于莎士比亚戏剧《约翰王》;“To 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译为“咎由自取”)出自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to stick in sb’s throat”(译为“难以启齿”)出自于莎士比亚的《麦克佩斯》;“to drop mill stones”(译为“铁石心肠”)出自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Shangri—La”(译为“世外桃源”)则出自于英国作家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 “an ass in a Lion’s skin”(翻译成“色厉内荏”)来源于《伊索寓言》.

2.英语习语的特征

英语习语,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中一个最活跃、并且富有趣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语中经常使用的语言部分,其特征具体表现为语义的固定性、语义的民族性、以及结构的整体性. (1)固定性.

英语习语结构的固定性是指英语习语的每个单词和词组的搭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不可改变,它不因语法或个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这要求英语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词汇理论知识,还要拥有深厚的欧美文学底蕴,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譬如,不能将”by twos and threes(译为“三三两两”)”写成“by threes and twos”;不能将“make haste” (翻译成“赶快”)写成“make him haste”;不能将“neither flesh nor fish (翻译成“非肉非鱼”)”写成neither fish nor flesh,或改成neither donkey nor horse;不能将“rain cats and dogs (翻译成“倾盆大雨”)”写成 “rains dogs and cats” 或”rain a cat and a dog”.综上所述,习语一旦形成,其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均已固定,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将会出现词不达意或与原义相去甚远的情况,甚至闹出啼笑皆非的笑话.

(2)民族性.

英语习语大多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习语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想意义相似,表现出民族的共性,譬如hang by a hair(翻译成“千均一发”)、add fuel to the flames(翻译成“火上加油”)、thin as a stick(翻译成“骨瘦如柴”)等等;二是比喻物体相异,表现出民族的特性,譬如汉语中就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某事物迅速地产生.众所周知,英国不产竹子,因此常用“to boom like mush-rooms”来表达同样的含义.类似的还有birds of a feather(译为“一丘之貉”),he a face like a fiddle (翻译成“愁眉苦脸”).

(3)整体性.

英语习语的整体性,指的是英语习语作为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尽管英语习语的形式各种各样,有词、词组、短语、句子,但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彼此不可分割,也不能被孤立地分开、截取使用.譬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翻译成“一石两鸟”);face the music(翻译成“临危不惧”);beat generation (翻译成“迷惘的一代”)turn over a new leaf (翻译成“改过自新”); be/feel under the weather (翻译成“感觉不舒服/生病”).所以人们在认识使用英语习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其整体性,避免产生断章取义的错误.

3.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我们在翻译英语习语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还要考虑由此引起的词汇空缺,避免出现异意.通常,翻译英语习语可以采用直译法、加注法、意译法、以及套用译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这种译法不仅可以保留原文的风格、比喻形象,还考虑了原文的语言习惯、文化特色,使译文更加接近原文.此外,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译文不但有利于读者体会原文的字面意思,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文字里面的异国文化传统,进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学习.一般而言,如果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近的形象时,便可以采用直译法.譬如,双方都用“猪”来表明肥胖,而用“羊”来表示温顺.直译法就保持了原文的形式.又如 as fat as pig 可译为“跟猪一样肥”,as gentle as a lamb可译为“跟羊一样温顺”.综上所述,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能让读者轻易地理解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和隐喻的译文,并且直译法可以保持原文的形象性和表达力.但是,直译法也有缺陷,若是使用错误,也会导致误解.

(2)加注法.

加注法,通常是指在译文中添加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以便与读者更好地理解习语,这种方法既保留了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底蕴,又保证了原文的涵义或内容的完整.汉语中就有一些具有鲜明的具有民族色彩的习语,在不违背英语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法以保留汉语的文化信息或民族色彩,从而向读者展示充满异域风情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3)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译者离开习语中原有的形象和文化底蕴,而采用汉语中为大家熟知的形象比喻.譬如,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这句若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翻译,应该翻译为“她出生的时候嘴里含着银汤匙”,这样就会让读者产生疑惑,不懂译者想表达的意思.事实上,英语中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表示出生贵族、来自上流家庭.因此,如果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应该将这句话翻译成“她出生于富贵之家”.

(4)套用译法.

套用译法,指的是借用汉语成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由于文化背景的区别,英语原文的形象通常不符合中国习俗,如果采用直译法译出来难免会出现较大偏差,也有可能由于原文的形象不同,影响到原文意思的准确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套用译法.譬如,“牛”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代表一种强壮而普遍使用的动物,它也是农民田间工作的好帮手.但在英国,扮演着相同角色的却是“马”.还有一个典型即是“狮子”,因为在英国,“狮子”被认为是动物之王,象征着权力、高贵和尊严.但是在中国,动物之王则是老虎.虽然如此,套译法的使用非常受限制,只是当我们对两国的习语均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灵活的运用.例如: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像流水一样的花钱;译为“挥金如土”);Like begets like(译为“龙生龙,凤生凤”);to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着天晴晒干草;译为“勿失良机”).这些习语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比较符合,即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认识方式和具体的表达形式有不谋而合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两者不但有相同的深层含义,还有大体相似的形象比喻.类似的还有:Walls he ears(隔墙有耳);Every pottery praises his own pot(译为“老王卖瓜,自卖自夸”);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翻译成“初生牛犊不怕虎”);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翻译成“掩耳盗铃”)fish in troubled waters(译为“浑水摸鱼”);add fuel to the fire(翻译成“火上浇油”)等等. 4 英语习语翻译的注意问题

(1)能直译的尽量直译.

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如若能直译的,应该直译,以保持原文新鲜生动,但也要符合汉语习惯,否则的话应该考虑意译.譬如,下面两句习语就应该采用直译的方法,“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译为“滚石不生苔”)、“To shed Crocodile tears”(译为“鳄鱼掉眼泪”) Paper tiger(翻译成“纸老虎”).而下面的两句习语就适合采用意译或套译的方法,“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翻译成“多得不如现得”)、“Don’t count your chickens(译为”不要过早高兴)、“To put all cards on the table/to lay one s cards on the table/show one s cards”( 译为“打开天窗说亮话”)、“It s never to late to learn”( 译为“活到老、学到老” 、“To sit in thorns/to sit on pins and needles”( 译为“如坐针毡”).


(2)注意保持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通常,习语体现着不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在进行英语或汉语习语的翻译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随意丢弃原文的民族色彩,也不能以民族色彩较浓的译文来改变原文的语言背景,以免把汉语的民族或地方色彩强加到原文中去,导致与原作矛盾.譬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汉语习语中的“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有着相同的含义,但在英译汉时,我们决不能直接套用,原因是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如若把它翻译成“一人不及两人智”就比较恰当了.既将意思表达清楚了,又避免因民族色彩引起的矛盾.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牵涉到文化层面的影响问题,我们应在保持原著成语形式的情况下进行翻译.譬如,”Talk of devil he is sure to appear” 在特定情况下只能译作”说人人到说鬼鬼到”,而不能用汉语习语“说曹操曹操到”套译.因为,曹操是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词而英语中没有“曹操”这个概念,所以不能强加到英语中.

5.结论

习语,是各个民族文化的产物,它蕴含了各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知识,也折射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要积累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基础,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摸索,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境,让“沟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