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教学中渗透英语写作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48 浏览:56645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对薄弱,而听说教学又有较多资源可供借用,本文拟从挖掘教材因素着手,进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过程开放创新,在听说教学中渗透英语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达到实行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听力教学曾经被误认为只是听懂和答题的过程,但是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如果没有有效的语言输出实践活动,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交流的技能.所以,英语听力教学应该树立交际互动的理念,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贯彻交际互动原则,通过听与说的结合,可以使单纯的听力过程变为对话过程.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听与说的互动,把消极的、被动的、单向的听力过程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互动的对话过程.在交际互动的听说教学基础上,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创造动态的语言环境,渗透英语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在听说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改变旧有的僵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写作教学要与听说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写作训练的科学性.

一、用好教材,挖掘适合写作能力培养的因素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物化形态,它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实施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由此可见,教材很重要,如何用好、用活、用透教材资源更重要.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应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应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地进行对教材进行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完全照搬教材,而是有目的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单纯地进行听力练习,更是充分利用并挖掘听力教学中适合写作能力培养的因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9 How was your weekend? SectionA, 2a、2b的课文进行教学时,一般都是先完成2a、2b两部分的听力教学,然后进行对话练习,以为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深度挖掘,在完成听力教学任务的同时,挖掘适合写作能力培养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教这部分时,先完成两部分的听力教学基本任务,然后教师问:“What did Carol/Ben/Emma do last weekend? ”学生回答:“Carol went to the beach and played tennis.Ben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 Emma visited her grandmother and did some homework.”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听力材料把回答部分大声练习说,形成口头作文.最后,提出写作要求:上个周末Carol、Ben and Emma很忙,她们每个人都有愉快的周末,Carol去了沙滩打排球,Ben为数学考试而学习,Emma在家做家庭作业并去看望奶奶.这样处理教材,不仅完成了听力教学,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教材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处理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之一,要教得好,使学生得到实际效益,还要靠教师灵活地把握、处理、运用教材.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因此,教师在使用英语教材中要切实做到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材,力求体现教材作者的用意,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的境界,从而让教材焕发出新的活力,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更好地怎么写作于英语写作教学.

二、分层施教,为学生写作做好合适的铺垫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的英语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分层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别入手,因人施教、分层施教,让每个学生能学有所获,学有进步.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就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分层施教的思想.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教学目标的难易分布情况,了解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思路,处理好知识序列、认知序列,进行目标分层,让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例如,在教《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5 Can you e to my party? SectionA, 2a、2b时, 笔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先让学生完成两部分的听力要求,然后进行听力整合,形成作文.在整合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按照英语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水平靠后的1/3学生,要求看听力部分2a,根据圈出的单词连成句子,朗读每一个句子,最后抄写一篇,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写作的一种方法;对于水平中等的1/3学生,要求这部分学生把2a和2b结合一起,如先说2a中Jeff can't e to the party,再加上2b中原因because he has to visit his aunt. 然后形成一篇作文.对于水平居前的1/3学生,要求把2a和2b结合一起后再进行拓展,如果周末你的朋友邀请你去参加派对,你能不能去,为什么;最后形成比较完整的一篇作文.

在对学生的分层教学中,分层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分层是为了把握整体,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层次上的动态变化,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的进步,使多数学生能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整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提高,这样的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课堂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首要条件就是学生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老师教的才能有保障,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目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更是课堂努力的目标.英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真正的参与应是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应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应是学生自我需要的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A 1b要求学生听,并在图片中填入描述特征的单词,找出Amy's朋友,一般听完后就算听力教学任务完成.笔者在教学这部分时,先展示一些明星的照片,让学生比较,学习“tall,short,hey,thin”等单词,然后利用动画将图片中的身体变形,配上不同明星的头像,每次给予不同的发型,让学生猜猜是谁,揭开谜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落实描述不同身体部位特征的词语,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时,接着让学生简要描述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同学,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每组中每个成员必须参与,看谁描述得形象、准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出示已带的照片(家庭成员,朋友或自己)或图片(自己画的),放到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综合详细地介绍照片上的人物.不知不觉地学生进入了写作的预备环节中.在大量的口头练习后,学生进入书面写作,这时候作文往往一气呵成,学生从害怕写作转变为喜欢写作,觉得写作变得容易了.

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度,才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教学开放,写作能力在规范中创新

开放,是一种自由,一种宽松,它是封闭的对立面.开放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环境的敞开性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开放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全员的、多层次的参与,应该充满着自由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有着师生之间情感、思想、智慧的交流,有着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不断激发,有着立体的、开放的多向信息交互系统,更有着学生主体的、真切的探索、体验和感悟.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并促进了学生全员、全程的广泛参与,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是和谐的、生动的、丰满的、高效的,才是开放的.

开放的教学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倾听者,而是组织者.教学的放任自流,只会使教学陷入“湍流耗散甚至混沌的环境之中”而不可自拔.

例如,九年级Unit15 We're trying to se the manatees!这一单元中SectionA 1a—1c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般是先图片展示课文中1a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等新单词,然后做听力1b,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in 1a that Victor and Ginny use to describe the animals. 一般听力教学到此就算任务完成.其实,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本节课的几个形容词上,而应该让学生多种方式描述,进而复习更多形容词.然后让学生“动物世界”录像剪辑,让他们总结哪些形容词适合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在口头表述之后,再提出写作要求:内容为上周Victor,Ginny and I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我们分别是怎么认为的,心情如何.当学生进行这样的写作时,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作时无话可说,学生写作的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真正的开放性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愉悦自发地学习,其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收”、“放”结合.它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收”不“放”,也不像西方某些教学那样只“放”不“收”;它既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又要保证“跃”和“飞”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有放而有度,开放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总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手段的听说读写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读是写的基础,是吸收语言材料、学习语言形式的必经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学习一切语言的共同经验.听和读在吸收信息、学习语言上具有同样的作用,仅是方式的不同.说和写都是输出信息,表达思想感情,也只是方式的不同.

写作和说话的差别在于写作者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准备和计划,而且写作者更加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书面文本的阅读者在时空上是远离作者的.监控和修改在写作中比在说话中发挥的作用更大.由于这些原因,对书面语写作的生成研究常常关注的是计划过程和修改过程,而口头语生成的研究则以句子生成和词汇提取为研究焦点.

在说的基础上练写,先口头叙述,后书面表达,说就成为写的准备和演习,并可防止和减少笔头作业的一些错误.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为写而写,孤立地练写,就成了无本之木,难以奏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