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技巧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14 浏览:104874

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文化,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翻译作为一种加强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了解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一、英汉思维的差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另一方面,思维还支配着语言.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的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翻译要求我们用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另一种语言,因此,翻译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在翻译中,只有将词语按照本国语的语言结构规律加以组织,使其符合该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个性,用词贴切、准确,这样才能使翻译作品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


二、表达习惯方面的差异

1.句式上.

英汉两种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各自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无法对等.翻译过程中,译者若习惯性地按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常常会使原文大失色彩.在汉语诗歌中,主语、谓语、宾语同时存在的句子不多.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鸭,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诗歌中,前3句全由名词铺排而成,18个字就是9个名词,列举了9种景物,而没有用一个动词,根本就谈不上主语、谓语、宾语,却描绘了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而相对于汉语诗歌而言,英语诗歌却比较讲究法协调,在句式上常常是主语、谓语、宾语同时存在.如莎士比亚著名的14行诗第18首的前4句:

Shall I 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ur a date.

2.语汇上.

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这旨人类语言和生活经验最紧密的衔接点.人们若想把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词汇.由于生活经验的相同或不同,英语两者之间的语汇既存在同一性,也存在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若以本国文化的接受心里去调整或修饰异国文,难免出现差错.

在英汉语汇中,有些语汇我们可以找到对等的表达式,如:放心——to set one' s heart at ease;灰心——to lose heart;硬心肠的——hard-hearted等.但是,人们生活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词汇.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汇中就可能出现空缺.比如,在英国,竹子不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植物,因此语言中就缺乏这方面的原始词汇.汉语中"笋"字只能译成"bamboo-shot"(意即"竹芽"),甚至连bamboo这个词也是从外来语中借引过去的.在有些词汇上,中英两国人民常常因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的时候亦不能对译.如中国人把生孩子、娶媳妇称为"红喜",把死人的事称为"白喜",语言中也有"红白喜事"的表达方法.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生儿育女娶媳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中把喜庆英语中把喜庆日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死人也当成一件大"喜事",这就奇怪了.由此可以得出,"He turned to columns in which were announced the births, deaths and marriages."应当译成:"他转而去看报上登载添丁得女、生死婚嫁的专栏"为佳.

英语中有时候同一个词在同一上下文中,汉语却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King Lear told the servant of the castle to tell Regan and her husband that he had arrived and wished to see them at once. (李尔王吩咐堡里的仆人通报公主的他的丈夫,他来了,要立刻见他们.)句中同一个tell,因为主语是"国王",对下属说话应为"吩咐",让仆人告诉公主,用"通报".如果说话人是仆人,那么"tell"就应译为"禀告"或"呈报"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必须在汉语同义词与近义词中进行反复仔细地辨析和比较,才能从中选择贴切、准确的词语.

(1)辨析语义的轻重.在英语中destroy一词意为汉语中损坏、破坏、毁坏三个含义.在汉语中,这三个词语义轻重不同."破坏"是指"故意弄坏",而"毁坏"却指"全部彻底破坏".因此,在The enemies destroyed a lot of bridges when they escaped中,destroyed一词只能选用"破坏"一词来翻译.又如:Unfortunately, he was not in when I managed to find his home.这里unfortunately一词只能选用"不巧",而不是"不幸",否则语气太重.

(2)辨析词语的搭配意义.在汉语中,"胖"是指人脂肪多,而"肥"是指动物脂肪多.这两种情况在英语中都用"fat"一词来表达.外国人学汉语只知道它们都表达"脂肪多",而不分对象,常出"这个孩子长得肥","那头小羊很胖"的笑话.这说明他们违反了汉语的搭配习惯.因此,"He was weak and old",要译成"他身体衰弱,年龄又老".把"They were then friendly to me and my opinions"译为"他们当时对我和我的看法很友好"就显得令人费解,英语搭配习惯是一个词同时修饰另外两个词,而汉语的搭配习惯要视语境而定,并采取不同译法.所以句中friendly一词应译为"友好"和"赞同",全句译为"他们当时对我是很友好的,对我的看法是很赞同的".

(3)辨析词义和感彩.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词汇表达"肯定"和"否定"、"喜爱"与"贬斥"的情感,在翻译时,若混淆了词义的感彩,就会影响文章的鲜明性和感染力,甚至还会产生误解.如:We had been conferring without allies on crucial question of whether and when the island should be invaded. Invaded一词是指to attack and spread into, so as to take control of a country, city, etc. 在汉语中,"入侵"和"进攻"都可以表达这一含义.由于英语中主语是we,所以用褒义词"进攻",而不是贬义词"入侵".又如:He had deep distrust for the old schoold of the Grammar ruling class. They were rigid, embittered by defeat. rigid一词意为not easy to change 因此此词的翻译应选用"顽固不化",而不是"顽强不屈",表示作者对德国统治阶级的鄙视.在汉语中,"野主勃勃"带有贬义,人们常把ambitions一词和greedy,ruthless联系在一起.而在英语中,它有褒义,意为"有雄心的"、"有抱负的".因此,常和hard working等词联用.所以poor but ambitions 不能译为"穷而野心勃勃",而应是"壮志满怀,勤奋努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思维习惯以及表达习惯对于翻译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差异外,还应了解思维习惯以及语汇等表达习惯方面的差异,以求用符合原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个性的表达方式,再现原文的精神风貌,使译文能够"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