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00 浏览:107362

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英语学习也有些不适应,即使小学生在升入七年级前就对英语有所接触,学习了英语口语、语音知识、简单句式等相关基础知识,他们在小学阶段英语成绩可以达到九十分以上的优秀等级,但在升入初中后会因为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感觉不适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究其原因,首先,学生在小学学习中一带而过的内容,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学生学过后感觉像没学.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忽视了七年级新生正处于过渡期,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转变英语学习方式,适应初中英语教学.因此,寻找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成为值得英语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改进办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多以短篇对话为主,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中学英语增加了语篇,内容上涉及面更加广泛,理解难度加大.作为一名跨学段的英语教师,可以从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异同入手,寻找中小学教学的融合点,在词汇、句型、语法、语言功能等方面注意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常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举个小例子,在学习系动词时,要求学生背诵“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的口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讲到系动词的用法时,就要向学生强调,如果不是为满足特定的语态和时态的需要,系动词be与实意动词是不能共用的.否则,学生在表达“我在长春工作”时,就会说成“I am work in Chang Chun”.为了避免出现小学和中学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生受原有知识影响容易出错或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的节奏较慢,教师重视口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通过运用听、说、认、读、唱、玩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基本上在课堂上就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而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完全不同于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必须适时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使学生逐渐接受中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还需注意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相比小学教学,中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竞赛和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保留小学英语课堂的活跃气氛.另外,还可以引入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模式、任务型学习模式.

三、有效指导学习方法

小学生对教师和父母的依赖性较强,需要教师、家长督促,缺乏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能力.升入初中后,学生的这种情况还没有得以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提出来.组建课后家庭作业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督促组员按时保质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养成晚上默读、早晨朗读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在学习方法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四、积极推进学生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积极表扬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但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在表扬鼓励的同时,还需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当然,无论哪个阶段的英语教学,都应该以积极的评价为主,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慢慢喜欢上英语,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统筹兼顾学生管理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学习的效果也不一样,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有的学生成绩相对来说不是很突出.有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碰到语言障碍,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把握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下个别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单独进行辅导.在七年级新生中有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丢掉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处处要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性,不知道该怎么记笔记,不知道什么时候复习单词等,这样的学生很容易掉队,甚至会越落越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在注重整体的同时兼顾个体,课后多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综上所述,寻找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点,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思考,切实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