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基督山伯爵》主题赏析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9 浏览:8861

[摘 要]电影《基督山伯爵》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所创作的经典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是当时法国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其以“爱情”和“复仇”两个主题线索宣扬了爱憎分明、讨厌政治的专制、主张惩恶扬善的主观思想,也彰显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险恶,同时也揭示了“等待”和“希望”的人生哲理.本文主要从《基督山伯爵》剧情的简介出发,具体分析了《基督山伯爵》电影中“复仇”与“爱情”这两条主题线索,从而探讨了其所存在的社会意义.

[关 键 词]《基督山伯爵》;复仇;爱情

电影《基督山伯爵》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所创作的经典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来的,到现在为止已上映的有许多个版本,本文主要以2002年法英美三国联合拍摄的版本为研究对象.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是法国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如果要用几个词对《基督山伯爵》进行形象的描述的话,那么“痛苦与生命”“仇恨与爱情”能生动地渲染这部电影的沉重气氛,而“复仇”与“爱情”可谓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复仇”的主题便引申出了“越狱”“财富获取”“报仇”等一系列情节;“爱情”的主题却从情感上对“复仇”这一主题线索进行了丰富和延伸.《基督山伯爵》这部影片充分宣扬了爱憎分明、讨厌政治的专制、主张惩恶扬善的主观思想.

一、《基督山伯爵》剧情简介

《基督山伯爵》描述了远洋货船“法老号”年轻大副埃德蒙·唐泰斯接受船长摩莱尔临死重托,为波拿巴党人送一封信.正当他为自己即将成为这艘船的新船长而兴奋时,却遭到了丹格拉尔(同船的会计)和费尔南(情敌)的陷害和检举,在他正举行婚礼之时遭遇逮捕.之后遇见了检测公济私的维尔福(检察官),而将他投入了死牢.在牢中,他遇见了一位神父——法里亚,得到一个埋藏于基督山岛上的宝藏.在狱友死后,唐泰斯策划并成功越狱,然后根据法里亚的指引找到了宝藏,更名山巴,成为基督山伯爵.在成为巨富之后,他开始策划报恩惩仇,报答了老船主之恩,对所有的仇人进行复仇.《基督山伯爵》整个剧情中,人物和情节都充满了离奇色彩,每个情节都新颖奇特,引人入胜,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基督山伯爵》整部影片除了传奇的情节故事之外,还蕴含着伸张正义、扬善惩恶的色彩.电影中“善”的主要人物就是摩莱尔(老船长),“恶”的主要人物就是丹格拉尔(会计)、费尔南(情敌)和维尔福(检察官).电影中通过对“善”的报答和对“恶”的惩罚充分展示出“扬善惩恶”的寓意.

二、《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与“爱情”主题

(一)复仇

在《基督山伯爵》这部电影中,“复仇”是其重要的主题线索,通过“复仇”这一主题将整部影片故事勾画了出来.但是这部影片的“复仇”之路跟其他影片诸如《天龙八部》等略有不同,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主要依靠的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重要武器——法律、智慧、金钱,这是当时法国社会非常重要的三个文化关 键 词,它们为基督山伯爵复仇提供了保障.基督山伯爵正是通过这三种充分而又不泛滥的手段,取得了其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复仇.

首先,在他看来,仇人死亡并不是复仇的真正目的.因为死亡代表的是安息或者跟安息接近的麻木,他觉得当下再严酷不过的刑罚在他仇人身上都显得太轻,简单的死亡已经不能平衡他平白无故遭受牢狱之灾所带来的心灵痛苦和所受的一切折磨.因此,在基督山伯爵心里滋生了对仇人进行精神摧残的想法.只有让仇人在精神上产生痛苦、绝望和煎熬,才能平衡其遭遇十四年之久的牢狱痛苦.影片中对“复仇”目的的设计给观众以新鲜感,让观众的思维不再定格于“死亡”这个简单而又传统的形式上,从而给观众思路上一种冲击,引发观众的兴趣.

其次,《基督山伯爵》影片中的复仇情节充分揭示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状况及时代背景.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金钱、智慧、法律,可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基督山伯爵复仇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这几个因素.金钱使得基督山伯爵进入法国的上流社会,成为跟他的仇敌接触的砝码;他的神秘和智慧成为其跟仇敌交流的基石;法律则成了基督山伯爵复仇或者摧毁仇敌的重要手段或者利剑.电影情节中充分展现了这些因素,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也给观众们还原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背景,激发了观众怀旧或者对历史进行反思的情怀.

最后,《基督山伯爵》影片在结局上呼应了基督山伯爵对复仇目的的界定,让自己的仇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费尔南(情敌)背信叛国,对权利一心追求,其卖主求荣的丑事最后在议会上被海蒂揭露出来,使得他声名狼藉,然后绝望地走上了的道路.丹格拉尔,这位巨富最后被基督山伯爵整得几近破产,最后落得了渐渐饿死的处境.维尔福,这位常年埋首于法律的检察官,最终在自己的法庭上接受了被自己当年亲手杀“死”的儿子的控诉,他在自己妻儿被逼身亡之后一度发疯,流窜于市.基督山伯爵所复仇的对象常年来执著于金钱、权利和法律,最后也将手中的金钱、权利和法律输得一败涂地,而致使这个结局发生的正是上面的金钱、权利和法律.可见,整部影片富有戏剧性,给观众一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思.

此外,以上三段复仇剧情错综复杂,却相互联系.基督山伯爵根据其对复仇的目的的看法,认为复仇不在于肉体上的死亡,而在于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毁,他将这种观点充分应用于其复仇过程,对仇人的弱点或者所心系的东西“对症下药”,从而给观众以“快意恩仇”的心理冲击,让观众得到充分的心理释放.也正是因为《基督山伯爵》这种快意恩仇的剧情,使得《基督山伯爵》成为以精神摧残为主要复仇形态的西方复仇电影作品的典型.

(二)爱情

电影《基督山伯爵》中,爱情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尽管它只是对复仇主题进行铺垫和陪衬,但对其的拍摄也是极为动人的.在电影之初,梅尔塞苔丝是埃德蒙·唐泰斯的远航灯塔,梅尔塞苔丝让埃德蒙·唐泰斯时刻憧憬着跟其完婚的愿望.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婚礼却遭遇厄运,在婚礼上埃德蒙·唐泰斯因罪被逮捕入狱,结果使得这对有情人被重重铁栏相隔,终难成愿.在爱情的驱使下,梅尔塞苔丝坚持了十八个月的漫长等待,在无法拯救自己丈夫的罪行之后,涌现了彻底绝望的念头,无依无靠的她最后选择了跟费尔南离开了这伤心之地.之前的美好爱情就好像泡沫一样轻易地给吹碎了.梅尔塞苔丝并没有遵守自己跟埃德蒙·唐泰斯的诺言,继续等下去,而选择了跟埃德蒙·唐泰斯的仇人费尔南结婚.埃德蒙·唐泰斯也正是因为自己爱情的破灭,对爱人的思念和对仇人的痛恨时刻消磨着他的意志和灵魂,也滋生了他执意报复的愤怒之念.而在二十年后,在埃德蒙·唐泰斯再一次出现在昔日爱人面前之时,之前的爱和恨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爱情逝去,再不复返,梅尔塞苔丝只有默默地独自哀伤、悲痛.整部电影中,爱情的戏份比较少,但是它的存在充分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给复仇这条主线增添了重要的情感因素.这份曲折之爱让人唏嘘不已,因为这一爱情剧情的设置,而让观众深深地洞彻心扉,跟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丝丝共鸣.然而,影片仍没将镜头停留于此,电影中也设计出了海黛这个女性人物来拯救主人公埃德蒙·唐泰斯的灵魂.在埃德蒙·唐泰斯的复仇实现之后,他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憧憬,在悔恨中无限迷茫,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海黛的出现给予他继续生活、继续逐爱的勇气,海黛的爱让他找回了自我,走出了复仇的怪圈,最终和海黛结合.整部影片从爱情破碎开始,再以爱情归宿结束,在逻辑上和观众情感上给予完美的结合,从而给观众制造出故事的“复仇”和“爱情”两条主题线索.总之,唐泰斯对梅尔塞苔丝深深的爱使得他迷失在复仇的怪圈中不能自拔,而在其复仇成功之后又因为海黛的出现而得到了重新安置.因此,在这部电影中,如果说复仇是行为动力的主题线索,爱情则是伴随着复仇出现、变化的另一条主题线索.恨到极处正是爱最缺失之时,而反过来说,恨的动力又是因为对爱的渴望.爱情的缺失和找寻从情感上丰富了电影复仇的主题线索,这两大主题共同烘托其电影的整个框架.


三、《基督山伯爵》的社会意义

《基督山伯爵》这部电影通过复仇和爱情两个主题,充分揭露了法国当时金钱至上、暗无天日的社会背景,唐泰斯的悲惨遭遇和丹格拉尔、费尔南、维尔福的飞黄腾达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名誉、金钱对人性的毁灭超乎观众的想象.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背叛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死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而维尔福夫人最后却事与愿违,落个两手空空.但是有黑也有白,摩莱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这充分证明世道公正还是存在的,好人终有好报.因此,《基督山伯爵》这部影片具有扬善惩恶的社会意义.同时,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基督山伯爵》最后所说的:“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希望’.”揭示了“等待”和“希望”在人们心中的力量,希望能给耐心的等待以动力,等待是实现希望的重要过程.可见,“等待”和“希望”正是《基督山伯爵》中明确的人生哲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基督山伯爵》以“复仇”和“爱情”为主题,充分揭露了当时法国金钱至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具有扬善惩恶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揭示了“等待”和“希望”的人生哲理.因此,《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反思的电影.

[参考文献]

[1]大仲马,韩沪麟.基督山伯爵[M].周克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28,292.

[2]杨经建.复仇:西方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与文化表述[J].外国文学研究,2010(04).

[3]杨经建,彭在饮.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11(04).

[4]〖JP3〗王立.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10(03).

[5]王立.精神摧残和肉体毁灭——中西方复仇文学中手段方式及目的比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6]毕成德.略论基督山伯爵的复仇[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02).

[作者简介]姚舟(1966—),女,四川岳池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影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