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音乐意识培养与思维能力促进

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835 浏览:96844

摘 要:音乐教育对人体神经功能发育和思维方式健全有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需要对此进行全新的认识.音乐形象的不可见特性给音乐教育带来的困惑,也可以在新的认知基础上得到化解.

关 键 词:音乐教育;音乐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什么?”是音乐教育哲学经久的议题.解析“音乐是什么”就是解析人与音乐的关系.与人的音乐意识相伴发展的是思维,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属性.音乐意识增长与思维能力提高的互动关系也就成为音乐教育哲学最关注的事项.

一、音乐与神经系统发育

当听到母亲心率跳动,新生儿的躁动明显缓解.①新生儿分辨声音的物质载体是神经系统,在母体声音环境中,胎儿神经系统的主体构架得以基本建立.随着婴儿成长,声音构成愈发多元.伴随着对声音的不断感受,神经系统向着精细微妙不断升华.斯茂(Small)指出,在3-4岁前,如果弱化或缺失了音乐刺激,儿童对声音和声音组合(音乐)的分辨能力将终身停滞在低层次,严重阻碍了音乐意识和潜能的挖掘培养,还延伸出行为和性格等问题②.“狼孩”案例提示,婴儿一旦脱离了正常语境,即使在少年期得以回归,失去的语言功能仍无法回还如常人,且行为思维怪异和低下③.

铃木镇一认为,许多孩子成长在一个妨碍或伤害他们音乐能力的环境之中,使得音乐潜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致使周围的人,甚至是他们自己都认为他们生来就缺少音乐学习与表达的能力④.据报道,缺少音乐刺激的儿童的音乐能力很难在日后提升到正常水平,其间的语言能力并未观察出明显的异常,因为成长过程中的语言刺激机会远高于音乐刺激机会,因此需要积极的音乐刺激.⑤缺少音乐刺激虽未达到“狼孩”语境全乱的极端程度,但语言与音乐既有都是声音的共性,也有音乐中诸如音准与节奏等个性.对音乐织体精妙的辨识能力是人体听觉的宝贵功能.

生理学研究曾认为语言中枢和音乐中枢的位置分别集中在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⑥新的研究认为,人脑中约有50个功能区,承载着数千个不同的功能中心,彼此之间紧密协作保证了思维的正常运行.⑦据此可知,语言中枢与音乐中枢位置不重叠,功能不互补互换.合适的音乐刺激应当始于4岁之前,才能正常地构建出与音乐相关的神经框架.斯茂还指出,已获正常早期音乐刺激的人还需在日后不断接受音乐刺激,才能维持和拓展音乐能力,否则此功能仍会衰减.⑧⑨

现代医学证明,胎儿期形成了神经系统基本构架,出世后又在各种外部刺激下继续发育,末梢神经丛更丰富,感知更敏锐;大脑沟回功能更深化,信息处理能力更复杂;意识从非条件反射向条件反射的新高度不断进发,持续着思维飞跃.

音乐教育的意义已超越了音乐本身,一是发掘潜在的神经功能;二是与音乐相关的神经功能还与其它神经功能一道,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发达国家教育体系已形成了科学教育、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三大部类,数学、语文和音乐是三大部类的主干课程⑩.

二、音乐意识提升与思维方式促进

与音乐意识提升相伴的是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意识由简单向复杂上升,复杂思维也随之形成与发展.承载思维的基础是神经递质传递,中枢神经细胞间递质传送构成了思维的运行方式和效率.由音乐教育促成的音乐意识提升,刺激着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音乐是拓展思维能力最好的媒介之一.

1.音乐意识对形象思维的促进

基于音乐意识,人们可以进行音乐形象再现.音乐意识的主体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最大区别在于,音乐形象具有不可见特性,使音乐形象思维的具象性不够,复杂再现性特征极其明显.音乐形象思维的复杂再现性更多地调动着人们的文化、和心智等各种社会存在.音乐意识形象思维从更多角度促进着形象思维的能力提升.

2.音乐意识对抽象思维的促进

音乐意识的思维过程是否涉及抽象思维?这是关注度正在上升的音乐教育事项.通过音乐听赏,人们形成音乐印象(即音乐形象),音乐印象具有特定的具象性,这就是“声像”.绝大多数形象都具有几何尺寸,而声音形象并非如此.几何尺寸艺术形象的形成,主要涉及形象思维,而形成非几何尺寸的声音形象,抽象思维抑或参与其中.

人们能对乐谱——音乐符号所表达的语境或文化内涵进行还原与解读.乐谱及图形符号是形象,需形象思维才能解读,音乐符号也是音乐意境的抽象表达,感悟音乐意境抑或涉及抽象思维.

可能存在的音乐抽象思维也许是对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公认的事实是大量杰出人士都具备极高的音乐意识,都坦诚音乐意识对思维能力促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亦常被形象地称作为“闭上眼睛的思维.”逻辑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因此,逻辑思维受到严格人为因素限制,例如对外部条件的规定,即所谓的“理想状态”.当外部条件超越了的“理想状态”,逻辑思维就会出现推导偏差.处在完全逻辑思维状态的人的最大问题是,苛求外部适应自己,而不是敏锐观察环境变化,进而修正已有的思维逻辑.

音乐意识既是可以“闭上眼睛的思维”,又是对环境要求非常宽泛的思维.音乐意识的思维方式可以调整逻辑思维的局限.

3.音乐意识对非逻辑思维的促进

还存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宽泛分类方式,借以归类运用逻辑思维通常的逻辑程序无法说明和解释的那部分思维活动.直觉、灵感、想象等是主要表现形式.一般认为它在创造思维的关键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许多有高度创造体验的科学家,往往认为思维由经验材料到理论的飞跃环节并不通过逻辑的桥梁,而是通过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来实现.

情感思维是近来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述.情感思维是一种贯穿于思维全过程,以自我体验的形式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心理现象,是人们通过语言、行为、动作或面部表情等情感因素而表达的某种心理意愿或思维动向的思维活动.或许有人认为培养情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语文教育,音乐教育只是技能教育.这种认识偏差在于,一是只体验到语音、文字和文学中情感存在对再造形象的作用,忽视了声音、声音表现和音乐语言的同类作用;二是没有对二者的情境特点进行细分,文学更多以达意渐至情境,音乐更多以达情直至情境.朗诵是最达情的文学形式,由于丰富的音乐元素,赋予了朗诵的情感魅力;三是不了解语言中枢与音乐中枢的神经功能区域并不同位以及不可互换;四是不了解处理音乐的神经功能更易停滞和衰减.

思维哲学承认灵感直觉思维的现象.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众所周知,音乐灵感也极多地存在于音乐过程中.

既然存在通过直觉、灵感等因素来实现思维飞跃的非逻辑思维,就应该承认音乐教育对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作用.

三、音乐形象不可见特性带给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音乐教育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感受和模仿音乐,较多涉及技能事项;二是理解、再现和创造音乐,较多涉及思维事项.音乐形象是不可见的,这是音乐教育较大程度区别于其它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由于这种特殊性,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首先,教育理念的困惑.由于音乐形象不可见,使人们习惯按部分人的思维和偏好来理解音乐和音乐教育,较大程度地造成了对音乐教育整体功能的认识不足.

第二,受众范围的困惑.由于音乐形象不可见,使人们习惯把这种特性看的过于神秘,似乎只有音乐精英才具有音乐的思维能力.事实上,“才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音乐思维的潜力并能通过培养逐步得到深化.

第三,教育功能的困惑.由于音乐形象不可见,使人们经常看不到音乐对思维培养的潜在、渐进、综合及有力的促进作用,把音乐作为简单的辅助课程.

第四,教学内容的困惑.由于音乐形象不可见,使人们更多地关注音乐的技巧性内容和技能性训练,忽视了音乐素质教育的普遍教育意义.

第五,教育意义的困惑.由于音乐形象不可见和音乐意识思维的复杂,使人们对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产生了不可知的困惑,一是总希望按照理科教育的特点,寻找普适的评价标准;二是简单地将音乐技能作为整体音乐素质的判断标准;三是忽视了音乐教育含义最深、对思维训练贡献极大的功能.

产生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教育和思维哲学多是把逻辑思维训练看作为最高境界的智慧拓展;二是在人与音乐的关系问题上,没有注意到音乐意识与思维能力互动互促的特殊作用.随着生命科学对大脑功能认知的不断深入和计算科学对逻辑运算速度的巨量拓展,逻辑思维以外的各种非逻辑思维对人类智慧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不断增加.为此,钱学森提出了大成智慧的思维哲学学说.该学说综合集成了生命科学、计算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就,概略地归纳了人类智慧的拓展方向,勾勒了意识思维内在运行的若干关系.

人类最宝贵的物质财富是精细微妙的神经系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承载于神经系统之上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正是音乐教育对人的神经生理成长和意识思维促进具有不可或缺和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需要在这样的科学和哲学高度上,对音乐教育的意义进行全新认识,进行创新性的教育谋略和布局.

①杨秀英、程刚、邵明生、王薇主编《健康心理塑造(0-20岁)》,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第76-78页.

②Small,C.Musicking–TheMeaningsofPerformingandListening.WesleyanUniversityPress.1998.pp.130-143.

③[印]J.A.L.辛格著,陈更新、李青编译《狼孩——对卡玛拉和阿玛拉的抚养日记》,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④铃木镇一著,李钊平译《用爱浇灌:铃木教学法——才能教育的最佳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⑤同②,pp.207-221.

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38-339页.

⑦[英]特瑞·霍尼、西蒙·伍顿著,姬蕾译《大脑训练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⑧同②,p.211.

⑨主编《中国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方案(0-3岁)》,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

⑩黄琼瑶《从西方音乐教育的立意看中国音乐教育的作为和走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第2期.

[11]吴文漪《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12]卢笛《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2010年第12期.

[13]张业茂《符号学视野下的视唱教学》,《全国高师音乐学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2-46页.

[14]http://baike.baidu./view/139381.htp,2011.11.30

[15]http://.chinabaike./article/baike/1000/2008/200805111442967.2011.6.9

[16]尹鑫《思维创新艺术导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郭京龙、郭志族主编《中国思维科学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293页.

[18]同④.

[19]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编《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