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教育与好莱坞电影繁荣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25 浏览:12106

当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影像通过娱乐业商人的吆喝而被全球观众所消费时,没有人会想到电影这一奇技淫巧能有朝一日成为学科谱系的一部分,成为人类知识传授与学习链中重要的一环,进入大学的讲堂.

在西方,电影学科进入大学较早,无论是英国还是任何一个国家,学习如何拍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科目.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相继开办了许多从事电影专业教育的学院.美国的电影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依托好莱坞庞大的电影产业,大批院校培养的电影人才脱颖而出,使得美国电影狂飙突进,迅速发展为世界电影的霸主.

一、好莱坞电影的起伏兴衰

美国的好莱坞,是迄今为止世界电影业中最大的拍摄基地.这个大量生产有关人类情感、、惊险、恐怖、格斗与战争等多维幻想的梦工场,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电影中心.

今天,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甚至是世界主流电影的代名词.可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的美国电影发轫期,美利坚的电影版图上流行的是大量欧洲电影的复制品或抄袭模仿之作.直到1908年司徒亚特·勃拉克顿主持拍摄一系列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开始,美国电影作为独创性艺术才正式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一般认为,早期好莱坞的电影大致分为开拓与建立时期(1903-1929)、鼎盛商业片时期(1929-1939)和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1940-1960).

在第一时期内,好莱坞电影确立了艺术工业化的制片厂制度,并逐步发展集成为垄断性的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8家超级电影公司.这些公司几乎垄断了北美乃至全世界许多地区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市场.广告宣传的强势炒作,一批影星的成功推出,喜剧片、西部片、科幻片、战争片等类型电影的系列生产,使得以卓别林为杰出代表的喜剧艺术家声震寰宇.除了以卓别林为代表制作的喜剧片外,20世纪20年代有许多次要电影类型电影在好莱坞得到初步确立,这其中包括西部片、恐怖片,以及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都风靡一时.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影片产量稳步上升,美国及其它地方以至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影艺术家纷纷来到好莱坞寻求发展.战争期间来到好莱坞的英国导演希区柯克不久就在这里占据了显赫地位,他摄制的一系列悬疑影片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1939年,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飘》(《乱世佳人》)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年轻的奥逊·威尔斯于1941年)导演了《公民凯恩》,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对以后的电影影响十分深远.这一时期好莱坞一共摄制了约七千部有声片,拥有科普拉、福特、惠勒等著名导演,以制片人制、明星制、类型片为核心的制片厂制度进入成熟阶段,并以较高的影片质量和大量的利润称霸于全世界.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世纪40至50年代,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电影大国,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程度不一,恢复和发展的起点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出现了多元发展,齐头并进的新局面.“战争的严重破坏虽然给西欧的电影事业造成了重创,但却促成了西欧写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而本该在战争中坐享其利的好莱坞,却烽烟四起,在战后的年代里几乎断送了自己的生机.”(《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53页)这期间虽然有电视的冲击、商业政策的失误、欧洲电影崛起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坛推行“麦卡锡主义”,掀起一股政治逆流,对好莱坞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政治迫害,使好端端的美国电影业急速衰败下来,致使好莱坞付出了20年徘徊于低谷的沉重代价.而这一时期被称作古典好莱坞的终结时期.

60年底末,旧的好莱坞体系结束了,好莱坞进入了新旧更替的过渡时期,“看电视长大的一代”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随之而来的是7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由电影院校培养出来的一批富有才干的、有进取精神的电影主力军进入到电影界,逐步壮大了电影制作队伍,激发了电影企业的活力,并称雄这一领域,从而为美国电影工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正如电影学者约翰·米勒斯所言:“所有这些年轻的电影作者们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脑海里充满了伟大的设想,这些想法会改变世界.带给我们和世界的将是伟大的艺术.”(《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王志敏、陈晓云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195页)电影史学家通常将60年怎么发表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称为“新好莱坞时代”.

二、美国电影教育的蓬勃发展

美国电影教育发端于1929年,但发展速度缓慢.1960年,在美国还没有一所院校有权授予电影学专业方面的学位证书.但是到了1967年,全美就有近200所院校开设了近1500门有关电影及电视专业的课程.

美国影视教育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电视媒介的兴起.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新兴媒体的电视发展迅速,对电影业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较之于去影院观赏电影,很多人更愿意坐在家里享受收看电视的快乐.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电视经历了互相对抗、互相介入、走向合流三个阶段,最终开始向电视台出售影片.这一变化,使得观摩电影的人数迅速增加,“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美国大众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起初阶段,美国许多院校一些目光敏锐,富有才干的老师开始开设“电影欣赏课”,于是,那些电影史上的经典默片和20-30年代好莱坞鼎盛时期的优秀影片成为师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到了60年代中期,在纽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洛杉矶(南加大、加州洛杉矶分校)的电影院校里,电影(电视)已成为一门主修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是直接针对那些电影制作专业的学生.随后由于许多大专院校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电影学术的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学生们也突然将兴趣转向媒介.对于在视像文化影响下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来说,已不满足于大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开始向权威挑战,向所有他们看来过时的课程挑战.由于学生们力图摆脱旧的体制的束缚,教师们发现,电影课程倒是一张可以描绘的蓝图,于是许多其它专业的教师相继转成了教电影的教师.电影课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个不同的大学的各个不同的系涌现出来:艺术系、英语系、戏剧系等.在以后的11年当中,也就是到1978年,全美共有1000多所院校开设了有关电影、电视的课程.

在整个70年代中,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

迅速发展,课程设置也更加规范科学.到1980年,全美已经有16所院校可以授予博士学位;76所院校可以授予硕士学位;227所院校可以颁发学士学位,还有44000多名学生在与电影电视等相关的专业

院校里攻读学位.根据美国电影研究学院(AFI)颁布的影视院校课程指南提供的信息,估计有20万人在学习与电影、电视有关的课程.在这20年当中,电影学科成为美国各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同时,与电影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今各种类型的电影课程——电影史、制片、电影理论以及与这三门课程相关的综合课程,相继开设.据1990年(AFI)颁布的影视院校课程指南统计,全美有556所院校开设了电影课程,学生人数达到了67131名,分别由3910名大学教师执教.授课方式分为全日制和业余制.毫无疑问,迅速崛起的电影院校以及相关课程的设立,不仅对好莱坞电影的生产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当时上映的各类影片产生了影响.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特别明显,当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怀揣电影院校的书涌向了好莱坞.

电影院校很注重各种研究方式.举例来说,技术远不如电影本身那么重要,或者说只有影片中个人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电影院校送出了一代导演,他们拍摄的影片风格优美、个性突出,可圈可点.在这些学业有成、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中,大获成功备受尊重的人物有: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乔治·卢卡斯(《美国风情画》、《星球大战》);马丁·斯科赛斯(《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大白鲨》、《侏罗纪公园》).他们四人在电影界都独树一帜,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影片成为以后电影院校学生学习、观摩的经典.另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电影导演如布莱恩·德·帕尔玛、彼得波丹诺维奇、卡朋特等.


电影评论人包尔斯·克雷德说:“我们这一代从电影院校走出的电影人是看电视长大的,这一点非常的与众不同.回首我们的前辈,要么是听歌剧长大的一代,要么就是读新闻报道的一代,而敢于探索,走自己路的电影工作者正是我们这些70年代电影院校的毕业生.这代电影人的出现意味着:他们对电影历史广泛的理解以及政治上的某种意识.”(《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前揭,196页)

三、新好莱坞电影的狂飙突进

和早期好莱坞那些大名鼎鼎的电影人一样,这些来自电影院校的毕业生热情满腔,精力充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人是看电影长大的,他们对电影史有深刻的研究,熟悉各种电影流派,研究过电影特技、剪接、运动摄影,探讨过电影技术的发展对电影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充分地了解电影的审查制度,熟悉并掌握电影的运作机制.这些人及其导演渐渐以“电影小子”为人所知,他们大多数是从各种电影学院毕业的,例如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不是在片场体系的阶级中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这些毕业于电影院校的青年导演们,满怀,孜孜不倦,每个人都梦想着拍美国大片.他们不断关注和分析大师们的作品,比如约翰福特、希区柯克、弗莱克·凯普拉等.他们把学到的东西带到了好莱坞,他们拍出的电影是用纯电影语言叙述的意识流影片.

学院派们对好莱坞曾有过的辉煌充满敬意,但更确切的说法是:正是在好莱坞,他们与旧的传统彻底决裂,打破了僵化的管理模式,使电影摄制趋于宽松.他们巧妙的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纪录片的传统风格融为一体.对各种流派的电影进行充分地研究,了如指掌,他们的研究方式是独树一帜的.他们摈弃了陈规陋习,重新演绎了不同体裁的影片.为讲述哪些以前在好莱坞影片中不曾讲过的故事,他们发明了新的体裁,创立了新的风格.

这批“电影小子”在传统类型中运作,同时他们也试图赋予传统自传式的色彩.于是《美国风情画》不仅是部青少年歌舞片,也是卢卡斯在省思他20世纪60年代在加州的成长过程;马丁·斯科塞斯在《残酷大街》中,回忆了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青春岁月;科波拉让两部《教父》电影洋溢着意大利血统家族中强烈感情联系的活泼却忧郁的感觉.

由于电影是年轻导演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很多新好莱坞的电影都是以旧好莱坞为基础的.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电影就大量的引用了希区柯克的经典影片《精神病患者》.同时,也有很多导演欣赏欧洲传统,梦想以欧洲模式拍摄复杂的艺术电影.最为人所知的尝试,就是科波拉的《对话》,改编自安东·尼奥尼在现实与幻觉之间暧昧游走的《放大》.

第一批电影院校的毕业生制作的影片直接面对他们同龄人,这些人都是70年代的影迷,而导演这一职业使他们成为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成为势力强大的制片,他们合作拍摄了《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并成为好莱坞新世代的化身.科波拉无法维持个人的片场,但依然是一位重要的导演.斯科塞斯的声誉稳定成长,成为最受影评赞赏的当代美国导演.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院校毕业的新秀们源源不断的进入美国电影界,创造出“新新好莱坞”.那十年当中,很多最卖座的电影还是出自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之手.其他成功的导演则要年轻一些,如詹姆斯·卡梅隆(《终结者》、《终结者2》)、蒂姆·波顿(《蝙蝠侠》)、以及罗伯特·泽梅基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20世纪90年代,很多成功的电影都出自于好莱坞那些受过良好电影教育的“电影小子”之手.斯皮尔贝格的《侏罗纪公园》、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碟中谍》、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以及罗伯特·泽米吉斯的《阿甘正传》、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波顿的《断头谷》.“在20世纪末,很多最刺激的好莱坞影片是由出生于20世纪60和70年代,看录像带、打电玩、以及在因特网之下成长起来的新世代所创造的.”(《电影艺术》,大卫·波德维尔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561页)而这些人是美国电影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好莱坞电影的改造者.正如其前辈一样,这些导演正在重塑经典电影的形式及风格,同时也让广大的观众接受他们的创新.

电影院校的毕业生在好莱坞大显身手,成绩斐然.他们执导低成本影片、个性化影片(Personalfilmis)创造高票房纪录的大片、音乐电视、电视广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受过良好的电影专业教育,以追求艺术为目标,但又不乏对市场的敏锐性,他们摆脱了旧的好莱坞体系的束缚,给好莱坞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使得美国电影重振雄风,重新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

如今这批当年的“电影小子”仍然活跃在美国影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好莱坞神话.而新一代从电影院校走出的“电影小子”们,已经踏着前辈踩出的道路,续写着属于新一代人自己的电影篇章.

结语

美国的电影教育走的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托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布局,使大批的年轻学生有机会接受电影教育.好莱坞有影响的世界级导演,除了来自美国专业的电影院校外,还有许多非电影院校的电影爱好者.发达的美国电影教育不仅为好莱坞电影产业提供了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电影评论人以及高素质的电影观众,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美国电影文化,使好莱坞成为当今世界电影的领跑者,并以狂飙突进的态势对世界各国电影造成巨大冲击,成为世界影坛无可争议的霸主.研究美国电影教育对世界电影的影响,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教育及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样本.

(责任编辑:刘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