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制在高校本科生教育管理中的尝试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98 浏览:96050

摘 要: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高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旧沿用传统的“书记―辅导员―学生”这一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学长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益凸显重要性.学长制旨在让优秀的高年级学长辅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怎么写作为核心.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实施学长制辅助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学长制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学长制取得的成效及不足,力求为学长制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做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 键 词:学长制高校管理本科生管理模式

1.学长制简介

学长制起源于英国的伊顿公学,并在其后因它对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得到广泛推崇,并陆续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得到积极尝试、发展和完善.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不少知名大学也开始尝试在学生管理中实施这一制度.

综合相关文献可知,学长制是指在高年级学生中选取思想觉悟高、学习成绩好、工作踏实认真且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在接受相关培训后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在入学适应、大学规划、学业提升、心理疏导、情感咨询等各方面给予低年级学生帮扶和指导.究其内涵,学长制的核心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怎么写作,它倡导高年级学生以友爱、互助、平等的精神帮助和指导低年级学生,帮助新生更顺利地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自如应对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实施学长制的必要性

(1)当前学生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基本可以概括为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通常由各学院安排一位分管领导负责,分管领导统筹安排,最后由学生辅导员承担各项具体工作.在这一传统模式下,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虽然主观上希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但客观上由于学生人数多、日常事务繁杂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实际工作中通常是抓两头、抓典型、抓学生干部,无法全面细致地掌握每学生的真实情况,导致学生工作中点和面结合不够紧密,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许多真空地带,以致学生工作无法真正得到细致落实.

(2)班主任作用无法完全发挥.为弥补上述不足,很多高校为学生配备了类似中学的班主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了“辅导员因为管理多个班级而导致精力分散、管理有限”的难题,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班主任的作用仍然无法完全发挥.首先,班主任大多由任课教师或行政管理教师兼任,他们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和行政工作,能够投入到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力十分有限.其次,大部分班主任没有学生管理的工作经历,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上的经验十分有限.最后,部分班主任年龄偏大,与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之间存在“代沟”.

(3)学生群体特征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大学生主要由“90后”甚至“95后”构成,这一群体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对新鲜事物的渴求更大,对个性的追求更强烈,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常常表现得特立独行.而即使是最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多数也是“80后”、“85后”,虽然与学生群体年龄较接近,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思维方式上,“90后”的大学生与“80后”的辅导员之间仍然存在不小“代沟”.


(4)班级特殊性的需求.笔者所带的班级是学校的实验班,该班每年主要从入校的理工科本一批次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编入班级.为做好学生培养工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针对该班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别于普通班的政策,使实验班在教学计划、教师配备、课程深度、教学进度、实习安排、考试难度、毕业要求等各方面都与其他普通班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对每年进入实验班的新生来说,想更好地适应实验班高标准、高强度的学习,仅仅依靠“大众化”的学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此时若能从高年级实验班选拔学生并由他们传授经验,无异于传授了一套“写作”的经验,更有助于低年级实验班学生深入了解实验班的管理和规定,适应实验班的教学进度和节奏,获取在实验班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3.实施情况

2013年9月笔者选拔了1名2010级(大四)学生和3名201(大三)学生,在经过辅导员的培训后开始对2013级实验班试行“学长制”.实施近一年发现,“学长制”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通过观察和分析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4.“学长制”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对2013级学生实施学长制近一年后将学生各方面表现与2012级学生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实施学长制之后,2013级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以下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1)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更加完善.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历来是学生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自上而下管理四个年级,即使主观希望将精力更多分配给新生,但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有力补充,学长制的施行抢占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主阵地,填补了新生教育的真空区域,使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更全面细致、更加到位.作为新生眼中的“哥哥姐姐”,学长能利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新生了解校园、适应大学;与枯燥的入学讲座等教育相比,学长们的教育方式更乐于为新生接受,教育效果更显著.

(2)班级凝聚力更强,同学相互熟悉的时间缩短.学长的活跃带动了班级学生的活跃,学长们平等宽容、互助友爱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2013级学生,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此外,学长还会根据大家的实际需求,不定期深入课堂、走访宿舍,组织开展谈话会、经验交流会、班级联谊会等,为新生之间、新老生之间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提供了绝佳机会.相比2012级学生在入学一年以后才相互熟悉,2013级学生仅用不到一学期的时间就达到了相互熟悉的程度,班级的凝聚力也比2012级更强.(3)班委的选拔和任用更加合理.2012级班委在开学初通过“自愿报名、自由选举”的方式产生,对于了解程度有限的大一新生而言,这种选拔方式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在2013级班委选拔时,首先由学长根据日常观察,推荐踏实热心、乐于奉献、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为候选人,再结合自愿竞选原则由同学产生.这种班委选拔方式大大降低了竞选的随意性,使班委选拔更合理.两个年级的班委满意度调查也显示,2013级班委比2012级班委拥有更高的群众满意度.

(4)学生自主性大幅提高.由于缺少高年级学长指导,2012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养成了“逢事必问”的习惯,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小问题时甚至不能独立解决,需要家长出面帮忙;在辅导员工作中常常出现“家长打给辅导员老师只为给孩子的宿舍报修门锁”等情况.相比之下,由于一入校就有学长带领,通过学长的示范和帮助,2013级学生适应性更强,更具备独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更突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5)班级日常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多样.在班级建设中,学长的参与让班级日常工作更有活力,思路更开阔;学长为班级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意见和建议,相比2012级偏向开展常规活动和传统活动,2013级的班级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6)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尽早发现.与辅导员不同,学长作为学生在平时与自己所带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接触,这有助于尽早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辅导员的干预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而干预工作的尽早开展,一方面能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对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5.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对策

(1)“学长”的培养力度仍然不够.虽然被任用的学长是通过严格选拔得出的,也均有一定的学生干部经历和工作经验,但学长在学生管理、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后续的施行中,将进一步考虑从大二、甚至大一的学生中挑选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工作踏实的学生尽早培养,以备后用.

(2)“学长”的角色定位不清.学长本身仍然是学生,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欠缺客观性、宏观性和高度,会将问题带入被动尴尬的局面.因此,如何帮助学长明确自身定位,也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学长”的工作界定不明.学长制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有力补充,但这并不代表学长能越俎代庖,包办班级的各项事务.因此在实施学长制的同时,辅导员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而应该站在更高层面统筹安排和规划,并定期与学长沟通,了解班级运行情况.

(4)“学长”的工作热情不够持久.在实施过程中,个别学长的工作积极性不够持久,特别当班级管理逐渐步入正轨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一方面需要让学长认识到,学长制不仅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补充,而且是帮助其提高的一个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考核和奖励,激发学长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