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观念、思潮:2016年近代中国思想史阅读回顾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29 浏览:15257

一如既往,当代中国史学界政治史、社会史热门,思想史偏冷.思想界亦然,普遍存在着谈思想者多,深入研究思想史者少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史没有意义.正如萧功秦所言,研究对一个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可以认识这一民族的特性.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才能理解这个时代中人遭遇的困境和矛盾.尤其是在需要更多的学理和智慧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的今天,更需要前代思想家为我们提供思想资源.

以人物为中心的思想史

钱穆曾经说过:“思想要有事实表现,事背后要有人主持.如果没有了人,制度、思想、理论都是空的.”从此语可知,思想史首先应该是关于人的历史.对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思想研究,也是近三十年思想史研究的经典模式.

王?森的《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展现了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五四精神继承者的傅斯年,批判传统思想、重新界定古史、坚持自由主义、追求学术独立,最后却在政治和学术的拉扯下,左右势力的夹击下,被迫放弃部分五四理想的过程.作为王?森的博士论文,本书成书年代较早,所谓政治和学术的两难,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冲突等传统命题,今天看来已不新颖.其亮点在于,研究中使用了大量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的“傅斯年档案”,通过傅斯年的书信、阅读眉批、购书记录、未刊札记等生活史的资料,作为判断傅斯年的思想走向的佐证.王?森用精彩的研究证明了他在《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中的论断,思想史和生活史可以有交集.目前思想史研究普遍存在着资料瓶颈,王?森的研究,对扩展思想史研究的史料来源提供了有力例证.


无独有偶,黄克武的《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也是一本对史料有自觉的人物思想研究之作.以往的严复研究,多以其著作为文本,进行纯思想的分析,而很少在挖掘史料上下工夫.黄克武利用大量被忽视的严复书信和日记,展示了严复思想发展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严复的许多译著都是在抽之后完成的,身染毒瘾的痛苦使其意识到,应该呼吁国人禁烟自强;严复原本无女权思想,多次娶妻纳妾,与忘年女学生交往后,才逐步认识到女子教育的必要性.本书的主旨意欲说明,严复终其一生思想具有连续性,反对不顾东西文化内在差异而作无根移植,希望能够会通中西,为中国找到合适的现代化道路.但是,鉴于“另一种启蒙”或“思想调适”的说法,在以往的思想史研究中各家已经多有阐述,将鲜活的生活史资料引入思想史,从某种程度上为本书增加了新意和分量.

如果说严复思想中新旧交织,反映了张灏所谓的“转型时代”下人物的普遍特征,黄道炫和陈铁健关于思想的研究,为这个结论提供了另一则有力证明.《: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以近年新公布的《日记》为基础,专门对的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整理.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领袖,却是旧人格的典型.他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熏染,推崇《中庸》《大学》,对宋明理学研究精深,并以阳明哲学为基础,结合三义学说构建了一套力行哲学.尽管他被对手视为“流氓”和“者”,本身却极重修身,强调经世致用,一直以儒家理想中牧民的“君师”自命.这种圣贤梦,导致他重视教化、轻视制度规约,提倡人治、忽视法治,崇尚民本、隔膜于西方制度等等.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对其行动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思想上的局限和性格上的保守,或许为其政治上的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观念为中心的思想史

个案研究并非终极目的,最理想的研究是以小见大,展现时代中被知识分子普遍分享的思想观念.然而,未必每一个案都能成功地以小见大.这时就有必要走出个案,进行以观念为中心的研究.在这方面,相对于历史学背景的学者,政治学和哲学出身者往往有更多贡献.

杨贞德的《转向自我: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上的个人》,以梁启超、胡适、陈独秀和梁漱溟等几位人物为中心,发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分享的一种“转向自我”或“反求诸己”的观念倾向.这就是说,知识分子在回答如何改变政治和社会问题时,普遍采取了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改造式策略.用林毓生的话讲,就是一种“藉思想文化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倾向与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注重修身类似,过分相信道德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将改造政治和社会的要求,完全寄托在个人道德的提升上.对于用制度约束权力,进行分权制衡的宪政架构,保障个人自由,则多有忽视.用张灏的话讲,这是对人的堕落性和无限为恶的潜能缺乏一种“幽暗意识”,可能走向全义、民粹主义和权威主义.从杨贞德的研究亦可看出,这种倾向最后导致知识分子在面对权力时软弱无力,无所适从,或是如胡适期待当权者的良心和觉醒,或是如梁漱溟转向社会运动,或是如陈独秀走向共产革命.

不同于杨贞德略带“质疑”的立场,哲学出身的安靖如在其《人权与中国思想》中,对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思想模式进行了“正名”工作.本书实际是一本研究中国人权观念的通论,但近代部分占有很大篇幅.作者总的思路是,中国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丰富、复杂和持续的权利观念.从宋代新儒家开始,经过晚清、民国再到当下,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以其独特的中国方式,发展和丰富着属于中国的权利话语.在这种话语下,无论梁启超、陈独秀还是高一涵,他们所理解的权利,都不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而是道德意义上的权利(和群体、国家密切相关,更多指向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还认为,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同等重要,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公平正义,政治上的权利也毫无意义.将个人权利当做手段而非目的,一般会受到西方学者的批评,但在安靖如看来,这却是中国知识分子根据自身历史经验发展出来的权利话语.这种话语也曾一度和杜威、耶林等西方思想家的权利话语构成奇妙的重合.对这种话语,西方需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中国也需要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与西方主流权利话语对话沟通.

相对于海外学者带有强烈问题意识的著作,中国学者的观念思想史研究相对平铺直叙.闾小波的《近代中国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项观念史的考察》,对观念在中国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详细梳理.这项研究前人多已做过,但颇为有趣的是作者的思路.西方学界对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研究,谈的只是从严复、梁启超到胡适、罗隆基、储安平一脉的英美自由主义,即使有区别,也只是自由主义内部的左右分歧.但是作者认为从五四开始中国的观开始分疏,出现了自由主义的精英和革命主义的大众两种思路.后者从李大钊、陈独秀一直到,走的是通过在体制外组党建军,彻底改造乡村社会,进行广泛政治动员,通过革命运动为实现大众而斗争的道路.这种两分法,可能还需要讨论,但对同一观念存在相互对立的理解,确是近代中国思想紧张和多歧性的真实反映.而且,作者最后也承认:“由于后革命国家的综合症,新主义、人民的实现程度并不如当初预设的那样理想.”以思潮为中心的思想史

如许纪霖先生所言,对中国思想史上的核心观念研究是近年来思想史研究的新趋势.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潮研究仍在继续.尤其是所谓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三大思潮的发展和互动,仍然是学者们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

林建华的《1940年代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对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来源、成因、思想实质和思想特征行了全面梳理.他从思想自由、经济自由、自由与、自由与宪政等方面入手,整理相关言论,归纳其中的观点,并对各种观点之间的互动加以分析.其新意之处在于,详细考察了以往被人忽略的抗战后期的自由主义思潮,将其和国共内战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潮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足之处在于,无论在体例上还是观点上都没有创新之处,对自由主义的评价仍然比较谨慎.从其结论“自由主义并非一无是处,一文不值”上就可以看到,作者对话的对象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教科书式意识形态史学,而绝非学界关于自由主义最新的研究成果.作者没有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只是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资料,其工作近似于补缺查漏.

专著以外,对主义和思潮的研究也常以文集的形式出现.高瑞泉主编的《中国思潮评论》第四辑《自由主义诸问题》,对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在这里,自由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多种脉络和形态.张世保分疏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两种西方来源:哈耶克和拉斯基,并讨论了其各自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晚近的概念.章清认为,中国的自由主义在1940年代以前,多是一些思想片段,并未有十分明确和集中的主张.到1940年代以后,才有了比较清晰的思想图景,使勾画中国的自由主义力量成为可能.高瑞泉等论述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儒家的关系,并将考察时段一直延伸至当代.这些文章都是近期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学者在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前沿思考和最新成果.

说到前沿,要提到的是郑大华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近年来,郑大华主持出版了包括《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等多部文集,几乎涵盖了思潮研究的所有方面,其影响力不可小视.这本《前沿问题》可以视为对以往思潮研究的总结和定论.郑大华一直认为学术界对思想史研究缺乏理论上的自觉,也缺乏科学的方法,导致学科界限混淆不清.因此,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思潮研究等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见解.其中还涉及思想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包括激进与保守、爱国与卖国、救亡和启蒙、改良和革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等等命题.不过,这些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被讨论,并且早已形成固定的讨论思路和言说框架,所不同的可能只是比过去拥有更多的材料,增加更多的个案,评价更加开放而已,很难说仍是“热点”和“难点”.所谓“前沿”的说法,似乎也值得商榷.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责任编辑杨振中)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王汎森著,王晓冰译,三联书店,2012

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黄克武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黄道炫、陈铁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转向自我: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个人,杨贞德著,三联书店,2012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美]安靖如著,黄金荣、黄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近代中国观念之生成与流变,闾小波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940年代的自由主义思潮,林建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自由主义诸问题,高瑞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郑大华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