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82 浏览:33326

如今社会主要有三代人:富二代、红二代、农二代.其中富二代和红二代们衣食不愁,住行无忧,生活优越.对于一贫二白的农二代来说,最起码的衣食住行也无法保障,他们为了生存,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目前大量的农村幼儿涌向城市,已经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的因素,关注幼儿教育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聚焦.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应着眼于幼儿毕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应注重道德品德的养成,因为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尤其是农村幼儿,他们普遍行为习惯差距很大,离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很远,我们应从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将满足并引导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作为养成教育的切入口,让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教育的措施

(一)早着手.习惯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而非先天遗传.从生理机制上讲,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离开了人为环境的影响和有意识的教育,任何所谓的“习惯”都可能是一种本能,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最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此时培养良好的行为就容易成功,而且养成习惯的速度很快,甚至有人认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态度、倾向、多半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这时如果养成的习惯是好的,就会和本能一样根深蒂固;如果养成的是恶习,不仅会影响或阻碍发展,还可以导致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

(二)有计划.做任何事情都得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应从简着手,从长着眼,小班、中班、大班,分段分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层层递进的计划,通过实际行动达到预期的、长远的目标.不能今天是这方面,明天又是另一方面,这样盲目频繁的变化,幼儿就很难适应,更难养成习惯并成为自然.

(三)重强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人之所以发出某种行为,是因为经验告知他们发出这种行为会产生令人愉快的结果,这种行为便受到正强化;人们之所以不发出某种行为,是因为经验告知他们这种行为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结果,这种行为便受到负强化.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强化,在大脑里形成的一种牢固的“概念群”,在面临一种情景时,当事人只要一想到这个“概念群”,就会产生相应的和行为.根据强化理论,如果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正强化,幼儿就会获得积极的、愉悦的体验.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愉悦的体验,他们会重复出现这种良好的行为.因此在幼儿的习惯养成中,一定要重视良好习惯的正强化,让幼儿的行为一次一次的在正强化中形成良好习惯.

(四)齐合力.习惯的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养成的.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来说,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利用有形的“硬环境”(如自然环境)和无形的“软环境”(如社会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等),发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施加适当的教育,使之成为符合需要和规格的“自活的人”“自动的人”,从而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配班老师齐心协力,步调一致,锲而不舍,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不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苗一年难成“材”,幼儿一年难成“器”,“百年之计,教育为本”,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并且不断坚持就会有希望,有收获.我们接触的大多数农村幼儿,他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几乎都是有关老家的,如:爷爷挖田地,奶奶种豆子,妈妈收玉米,鸡是这么叫,牛吃好多草等他们经常跟着家长在田地里跑,很难静下身安下心学习,但是只要努力培养,十天左右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新环境的影响下都会改变,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很强.

二、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有针对性.由于幼儿家庭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幼儿行为意识、生活习惯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掌握每个幼儿的年龄、个性、特点,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盲目从教和一刀切.

(二)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矫正坏习惯.幼儿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不良习惯养成的有效时期.教师要在挖掘幼儿身上闪光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及时发现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我班的幼儿都是来自农村,多数的家长到了每周的星期五中午就请检测带孩子回老家去,到了星期一早晨入园时幼儿的外貌、言谈举止等习惯就明显的差了,也坐不稳了,乱喊乱叫的.有的幼儿请两周检测来后甚至于走路的姿势都变了,腿脚都僵硬了.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常常感觉到开展的工作好无奈,付出的辛苦没结果,总是前功尽弃.而我们又改变不了他们生活的环境,只能面对现实,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矫正那些不良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家园共育.教师要随时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幼儿培养起来的良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让行为养成习惯,让习惯造就性格.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由于自己的职业差异、爱好不同,对孩子的教育都会有所影响.如果这个家庭本身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孩子一般也会热爱学习,并能体味到学习带给他的乐趣.如果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放弃了家长教育的责任,幼儿的行为习惯当然就更是逊色.因为孩子本身还小,还未掌握多少知识,还不能正确地判断是与非,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鼓励家长自觉地走进家长学校,听取家庭教育讲座,订阅有关家庭教育报刊,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园共育.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先进的、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正确的育儿措施,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初期可以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早早进入正常的轨道,努力让富二代不“浮”,红二代不“混”,农二代不“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