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区域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37 浏览:13617

摘 要:具有规律性特征的学生就业区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而言意义重大.论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区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就业区域特征,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就业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策略.

关 键 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区域;教学体系;创新

由于受到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差异以及就业学生的家庭环境及个体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1].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倾向于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区域内大城市及学校所在地集中[2].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的规律性特征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而言意义重大.

一、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毕业生偏好于经济发达区域是因为这些地区在城市环境、薪酬福利待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等方面明显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另外,我国现阶段不同区域或城市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政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区域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就业的酒店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会展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3],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较高.因此,在旅游行业或相关怎么写作行业就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区域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旅游业发达的城市.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区域的重要因素.家人的就业观念、父母亲或亲戚的现就业城市、家庭现有负担等家庭环境因素将影响学生选择去沿海还是内地、省会还是回家乡就业.现在的大学生以独身子女居多,其父母更希望他们在大学毕业后能在自己身边或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因此,不愿回家乡工作的学生会选择离家较近的经济发达城市就业.

(四)个人因素

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择业动机、自身性格等也是其选择就业区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4].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将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地位等视为择业的主要标准.同时对事业的追求是当代大学生流向大城市的主要动力之一[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了能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往往会在毕业后将大城市作为首选就业区域.

二、就业区域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培养优秀的“旅游企业地”专业人才

进入新世纪以后,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在逐步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对此,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并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了分类,其中重要的一类便是“旅游企业地经营管理人才”[6].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以学生就业区域为导向,创新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旅游企业地”经营管理人才.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现阶段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就业区域之间存在“就业鸿沟”,已有课程体系中关于就业区域的课程较少,学生对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文化氛围、方言等知识的欠缺将严重限制甚至阻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将增强学生在就业区域的综合就业能力,同时,也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发展

区域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了解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优秀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优秀专业人才将促进区域内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业以及会展、娱乐、地产、节庆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他们是区域经济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人才力量.因此,充分利用旅游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以就业区域为导向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极大地怎么写作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区域调查

为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区域特征,我们于2012年8月至10月对衡阳师范学院2011和2012届旅游管理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要求学生以时间为序填写其从大学毕业至今所选择过的就业城市.我们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分发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区域呈现以下特征:

(一)主要就业区域为珠三角与长株潭衡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就业区域主要为珠三角地区(占34.7%)与长株潭衡地区(占28.5%),两个区域合计比率高达63.2%.排在第三的就业区域是长三角地区(占17.3%),而到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等区域就业学生所占的比率很低.以上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就业区域主要为距所在学校较近的全国或区域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受经济发达地区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所吸引.

(二)就业城市集中在距离较近的经济发达城市

学生就业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占24.2%)、长沙(占20.1%)、衡阳(占18.6%)、广州(占16.1%)、东莞(占12.8%).以上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距离所在学校较近的沿海较近发达城市、学校所在地和学校所在省的省会.同时,由于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相对较熟,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因此部分学生愿意在学校所在地实习.

(三)就业区域呈现动态化趋势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学生近几年来就业区域的变化,结果表明学生就业区域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从内地向珠三角地区转移;2)从长三角向珠三角地区转移;3)从衡阳向长沙转移;4)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以上分析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区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个人年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呈现规律性的流动特征.四.就业区域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策略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区域具有集中化特征,高校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区域的研究,了解其就业区域分布特征与规律,并进行相应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可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就业教育等四个方面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一)课程体系的创新

首先,可在专业必修课模块中增加旨在研究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理论课程,如在专业必修课模块中可以增加《区域经济学》、《区域旅游规划》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区域经济与开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次,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增加一批与与就业区域联系紧密的应用性课程,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课程:第一,就业区域经济方面的课程,如《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简介》、《长株潭城市群简介》等.第二,就业区域旅游方面的课程,如《广东旅游地理》、《湖湘文化》等.第三,就业区域文化方面的课程,如《粤语》、《湘方言》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已以后将要选择的就业区域而选修相应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应在教学中融入就业区域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区域概况.如教师在讲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广州、深圳等城市中酒店行业岗位设置的特征、独具特色的岗位与名称;在讲授“员工培训”时可引入珠三角地区知名酒店企业培训案例,并结合该区域酒店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案例进行分析;讲授“薪酬福利”时可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各城市酒店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及其制定依据,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或城市进行对比.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与就业区域紧密联系将提高学生对就业区域的适应能力.在野外实习考察中可选择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城市、景点及旅游企业作为考察的地点,通过参观、访谈、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最直接地与就业区域的旅游业从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居民接触,增加其对就业区域的感性认识.在酒店管理实习教学中应联系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以后的意向就业区域选择实习酒店.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体现就业区域特点的酒店管理模式、目标市场特点等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在实习结束后通过实习汇报展现不同区域实习学生的风采与不同就业区域的特点.

(四)就业教育课程的创新

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方面,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就业,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区域的就业形势、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等信息,并通过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讲座、就业区域企业针对性的招聘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就业区域的了解.另一方面,应建立集中就业区域或城市的校友会,以便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和意向就业城市的往届毕业生联系,了解相关城市、行业及岗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