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异化导致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偏差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771 浏览:58304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用异化说明人的存在的一种非本真状态和否定状态,即异化的人及其行为并非人自身本性的反映和体现,而是人对自身本性的否定.那么,需要异化是指需要并非为人的本性的反映和体现,而是人的本性的否定之存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中国逐步步入消费时代,炫耀性消费、奢靡性消费、攀比性消费等现象在社会中不断出现,这些需要异化的存在让现实生活中的人迷失了自我,去追求一些“虚检测需要”.这种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违背的现象的存在,不免对“塔”里的莘莘学子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大学生就业中也得到了体现.

需要异化在就业中的体现

首先,需要的物化导致就业取向的片面化.

受市场经济对物质利益的强调和追求,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似乎货币、金钱是一切能力、价值等衡量的标准,从而产生了拜金主义的倾向,将人生的追求囿于物质层面,在就业过程中盲目地追求高薪职业,甚至宁缺勿滥,最终可能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需要物化的大学生毕业生把金钱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人生追求,从而使人自身的存在物质化、片面化.

其次,需要的工具化导致就业取向的功利化.

劳动是人的物质生活本身,在本质上应是人自主活动、自由活动,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并非是以职业本身作为目的,他们所关注的并非是职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这个职业作为工具在实现该职业之外的需要所具有的作用.这样就把劳动当作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进而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自身贬低为手段.“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的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因此,个人将自身贬低为手段,也就是将他人贬低为手段,就是否定人之为人的存在.进而言之,就是否定自身作为人之为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追求自身狭隘的个人利益.


最后,需要的粗陋化导致就业行为的动物化

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人的需要也是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而需要的粗陋化将人的需要单一化、堕落化,即将社会需要从我们的需要中排除出去,将人的需要贬低为动物的需要.马克思说:“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可是,有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是利己之利益,甚至把工资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考量因素,而忽视人类和社会的需要,忽视真正人的需要.换言之,他们追求的是人之为人之外的东西,是将自身本应丰富的需要简单化了、动物化了.

消除需要异化对就业的影响的措施

发展生产力是消除需要异化的根本途径,在生产力未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需要异化是无法根除的,其实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需要异化的彻底根除可能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努力的方向.但这并非意味着在生产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我们对于消除异化就无所作为,相反,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才能不断地消除需要异化的现象而不断地向人性复归.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解放和自由不断实现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需要水平,消减他们存有的异化需要.

首先,加强科学共产主义教育.

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这个大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马克思所说的现象:“工业的宦官投合消费者的最的意念,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窥伺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的怎么写作付报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对大学生加强科学共产主义教育,让他们科学地认识共产主义,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异化现象虽不能彻底根除,但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知道“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要让他们知道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起历史所赋予他们的重任.

其次,加强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之行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科学地认识人的本性,更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要引导他们将自我实现和发展融入到社会的需要中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完善就业政策,规范就业市场.

实践是认识真伪检验的标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若得不到有效的检验,那么必然遭到质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就业政策,规范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首先,要消除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性别歧视、用工地域歧视、找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现象,保护好毕业生的正当合法权益.其次,政府要加强跟踪和监督,将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去锻炼与参军入伍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好,让毕业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宗旨,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