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最文艺的作品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92 浏览:106266

《巴顿·芬克》

BartonFink(1991美国)

导演:乔尔·科恩

制片人:伊桑·科恩

编剧:伊桑·科恩、乔尔·科恩

摄影师:罗杰·狄金斯

配乐:卡特·布尔维尔

演员:约翰·特托罗、约翰·古德曼、迈克尔·勒纳、朱迪·戴维斯、约翰·玛哈尼、托尼·夏尔赫布、乔·鲍里托

科恩兄弟是现代美国电影业里的逆流而上者,他们和大卫·林奇一样,都有把所谓“艺术电影”送上主流市场的非凡才能.在完成了《抚养亚历桑那》(1987)和《米勒的十字路口》(1990)这类美国味十足的作品后,科恩兄弟转型拍了《巴顿·芬克》,纵观他们的作品序列,《巴顿·芬克》至今仍是最不同寻常的一部——充斥象征性符号,似乎有意要考验观众的理解能力.

故事发生在1941年,左翼舞台剧作家巴顿·芬克刚刚在纽约成名,他的百老汇新剧广受好评,这让他接到洛杉矶电影公司的邀请,高薪聘请他给好莱坞电影写剧本.巴顿被安排住在一家陈设豪华的艺术酒店里,那酒店除了他似乎只有一位客人,就住在他的隔壁房间.巴顿见了国会影业的总裁杰克·利普尼克(油嘴滑舌,戏仿了路易·B·梅耶),热情的接待让巴顿有点惶惑.电影公司要他在短时间内写一个摔跤题材B级片的剧本,巴顿回到酒店后立刻动笔,但很快就遇到写不出东西的困境.隔壁房间传来的噪音让他心烦意乱,巴顿过去,认识了隔壁房间的查理.查理很热情,自称是个保险推销员,巴顿向查理讲起了自己“描绘普通人生活的戏剧”的艺术理想.日复一日,巴顿仍然写不出剧本,他渐渐步入恐慌,此时周围的世界仿佛怪诞的幻象,让他陷入超现实的边缘.


《巴顿·芬克》影像华丽、剧本扎实、表演出众,但它的真材实料都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它实际由层层对立的价值观组成:艺术与商业,财富与贫穷,美国东西海岸的文化差异,还有价值观的嬗变.电影公司大亨利普尼克粗鲁、没学养,又唯利是图,是巴顿最看不上的那号人,但因为赚钱心切,巴顿向他屈服了,另一方面,利普尼克也见过不少巴顿这类作家,他蔑视他们,清楚这些人会因为自己人微言轻而妥协让步.知识分子巴顿·芬克觉得那个摔跤电影不过是文化垃圾,对他来说不在话下,但事实证明他根本无法胜任.

在《巴顿·芬克》中,不多的人物和场景经过夸张处理,显出魔幻和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是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派思潮在90年代电影领域里的一次完美体现.巴顿·芬克在寂寞的房间里噩梦般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卡夫卡作品的某一页,其中的荒诞性描绘又与萨特不谋而合.同时,还营造出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