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类报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75 浏览:134470

时政类报刊是我国出版行业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文化产品,具有政治色彩浓厚、时效性较强、受众面较广等特点.广义上讲,它主要指采集、刊发时事、政治类新闻性文章的报纸或刊物,狭义上特指在党的各级组织领导下,开展时事政治类新闻采集刊发、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报道社会发展情况的报纸或刊物.时政类报刊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当前我国时政类报刊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文化宣传领域改革步伐加大.不少时政类报刊均已推向了市场,经过重组、调整等改制措施,当前我国时政类报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

第一类是党报党刊

这类报刊仍然保留其浓厚的政治色彩,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半月谈》、《红旗文摘》等级报刊以及各省市时政类报刊.党报党刊以事业单位架构为基础运行,逐步实现了市场化改造,办出了特色,吸引了受众.

第二类是专业性时政类报刊

这类报刊已经实现市场化运作,比如《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今参考》、《时事报告》等,它们以灵敏的政治嗅觉、快速的反应机制、深度的新闻内容、精彩的点评,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拥护与喜爱,成为我国报刊市场的重要生力军.

第三类是行业性时政类报刊

这类时政类报刊与所处行业紧密相关,主要反映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动态,发布行业性的方针、政策、法规,比如《中国新闻出版报》、《检察日报》、《》、《中国民政》、《中国财政》等.由于其专业性强、职业性明显等特点,这类报刊在本行业内发行量较大.

以上三类时政类报刊虽各有殊途,但终归一点,其作用都是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发挥着引导舆论、发布政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作用.因此,政治性是时政类报刊的首要特征.

时政类报刊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器

关心时事政治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联系国内国际形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时政类报刊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时政类报刊的重要功能就是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与宣传,有效地调动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朝着一个目标、方向而努力奋斗.

按照同志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四个紧密结合”要求,当前我国时政类报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仍有待加强,主要是在如何运用时政类报刊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点上还比较薄弱.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大量的时政类报刊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学之外,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活动,将时政类报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释放出来.

在汶川大地震之前,媒体和公众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代,缺乏爱国精神、责任感,不关心时事政治.但是,后来的情形推翻了之前的判断.大学生在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让人们感觉到“祖国的花朵正在绽放”,这跟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是分不开的.在“钓鱼岛争端”中,我国大学生表现出了较为理性、冷静的爱国热情,表现出高度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发展、关爱同胞切身利益的时代责任,这是可喜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不理性的声音.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大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当前时事政治事件背后的历史与现实.因此,利用时政类报刊这一有力工具,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当前的一些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政类报刊如何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而“主体性人格”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够对当前的时事政治问题有理性认识和独立思考.时政类报刊的功能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为此,如何让时政类报刊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的问题.

1.将时政类报刊作为重要的教辅资源

时政类报刊的一个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自身的时政信息资源“独占性”,在第一时间发布较为全面、权威的时政报道,也能通过自身敏锐的政治嗅觉去挖掘时政热点话题.大学生是一个喜欢“新鲜”事物的群体,而时政类报道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时政事件,其本身就是“新鲜”的话题,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为此,一方面,时政类报刊经营者应当紧紧围绕当前大学生最关心、最迫切希望回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浅出地回答大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抓住这些“新鲜”的时政新闻,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思考、课后作业等形式,将时政类报刊作为教材之外的重要教辅资源,大力倡导“时政类报刊阅读习惯”,通过时政类报刊对时事政治的解读来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拓展手机传播渠道

作为一种新媒体,手机媒体主要是指“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①手机能够通过短信、彩信、微信、手机报、手机广播、无线网络、手机电视以及手机网站等众多数字技术,将自身的功能拓展至其他媒体领域,从而实现全天候、实况性的传播.

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能够部分地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功能,而且可以存储大量的文本、语音、视频等信息.这都为时政类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时政类报刊经营者可以将一些重大时政新闻以一百多字的简短形式,通过短信、彩信等发送至每一个手机用户.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将某些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政新闻,编辑成“一句话新闻”,群发至大学生的手机之中,并可通过校方微博传播时政类报刊的时政新闻信息等.

3.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时政类报刊内容

人类的技术越来越完美,越来越“人性化”.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时政类报刊经营者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不仅纸质报刊的可读性逐渐增强,而且推出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化报刊,增强了时政类报刊与受众的互动.目前,时政类报刊基本实现了网络电子化.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到大量的时政新闻,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中国知网、万方、龙源、维普等网站下载时政类报刊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让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网络,通过时政类报刊的网络出版资源以及网络化的学习策略,来开展相关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


4.引导大学生利用校园资源,多阅读时政类报刊

相比而言,大学校园内的时政类报刊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即使不是出于大学生自我购写的,校方也会从图书报刊资源保有量、教学科研需求等因素出发,订阅大量的时政类报刊,包括数字化的时政类报刊供师生查阅.为此,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获取时政类报刊的渠道是最为便利的,这为利用时政类报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想从时政的“高度”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姿态,引导大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报刊室,多阅读时政类报刊,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注释:

①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②【美】保罗·利文森著,何道宽译:《手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