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课改三大关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58 浏览:17171

在四年一次的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活动中,杭州市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成长起3位特级教师;杭州市在浙江省中职课改发起招投标的30个专业中中标11个专业;参与课程改革的金牌教研员屡受浙江省其他地市区邀请前去介绍课改经验等当许多中职教师还在苦闷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时候,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已经梳理出《我与课改》一书,将个中甘苦,娓娓道来.

其实,选择以课改作为提升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切入点的背后,是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的教研员们对于教研工作的深切反思.2012年初,一则“中职教育教研工作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的报道,让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重新审视了当前的中职教师教研工作现状,并牵头引发了一场《今天,我们怎样做教研》的大讨论.

基于校企合作,助推专业发展

2009年9月,浙江省启动中职课改首轮招投标项目,杭州市不但接连中标,更获得了专家评委们“质量更高、计划更好、发展更快”的一致好评.成绩固然令人瞩目,但其实张金英主任心里跟明镜一样:“这些新课标的内容并不是专业老师们拍脑袋想出来的,每一条标准的背后,都是老师们与该专业顶尖企业的技术骨干之间反复讨论才最终敲定的成果.”

“要了解一个专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工作任务、校本教研、教学项目,教师必须真正了解企业的现实需要,从企业需要中分解出什么是教学重点、怎样设置教学项目、如何呈现课堂表现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张金英主任看来,课程改革是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学习等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则能将这份发展与企业诉求完美融合.“只有基于校企合作的课改才能真正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将课堂所学与职场所需无缝对接.”而在张金英主任的记忆里,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特级教师俞艳,就是这样一位勤跑企业、勤思考的老师.

2008年暑检测,俞艳老师和其他同事一起来到校企合作企业——杭申集团实习、调研.虽说是教师下企业,可是俞艳老师的认真劲儿丝毫不亚于杭申集团的专职员工.早出晚归不说,她还积极开展课改调研,搜集行业的前沿资讯,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深入车间实习,体验完整的生产流程与工艺;咨询技术人员,熟悉核心的岗位技能与标准;通过座谈访问,了解企业对于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等带着厚厚一本笔记回到学校,俞艳老师很快便投入到了杭州市中职电子电工教研大组的课改工作中.而她与行业企业专家的“亲密接触”,不但帮助她更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法、改变了评价方式,还加强了电子电工技术基本理论与技术革新的沟通,加强了与现实生活、职业岗位的联系,并让她在教学和课改的过程中,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

深谙俞艳老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校企合作的平台,更离不开课程改革的助推,张金英主任特将俞艳老师的成长经历汇编入册,希望能够启发、引领、带动更多年轻教师重新定义校企合作的功能,积极投身企业调研和顶岗学习,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一贯到底,并从中汲取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元素,实现专业建设与专业成长相促进.“只有通过深入企业等形式让专业教师先成长起来,使他们在课堂上能教得好、在实训室能做得棒、在行业里有话语权,才能提高课改的针对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张金英主任如是说.

基于职业热忱,引领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在职业教育领域耕耘了半辈子的职教专家,张金英主任坚信:“信念、希望、热爱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只有怀揣着对中职教师的职业热忱,才能在不断收获成绩的同时,次第更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师的毕生追求!”

相较于年轻教师,在专业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反倒更易遭遇课改瓶颈.这并非张金英主任的凭空论断,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沈柏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教改改到深处是课程.工作十余年之后,随着职称评定的落实,以及对工作岗位的烂熟于心,沈柏民老师也曾对这一深层次的改革感到迷茫和畏难.据张金英主任了解,像沈柏民老师这样遭遇职业倦怠期的老师为数不少,但是要跨越高原期,以课改为促动来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热忱,不失为一个妙策.

参与十余个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课题的研究,20多篇论文获奖,主编多本专业教材,沈柏民老师在加强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倾注了更多精力在教学研究上面.专业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沈柏民老师不时自问.在以张金英主任为首的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的指导下,沈柏民老师召集其他专业老师,连续多年开展深入行业、企业走访调研,逐渐形成了新的课程观——专业课教学中要将行业、企业最典型、最实用的技能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还通过行政教研推进、做强课堂落脚点,通过校本教研带动一批骨干教师成长、形成教研共同体和突显自我的职业生涯来提高教师的职业热忱.“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为金牌教练,在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张金英主任表示,除了沈柏民、俞艳等一批特级教师外,技能竞赛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德艺双馨的青年教师.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吴国良老师、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宣琪老师就是个中代表.

基于文化建构,力促学生发展

当前的中职学校普遍处于第三次创业时期,课程、队伍、文化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但归根结底,这三点都统一指向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能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割裂开来,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综合素养反映了教师的专业能力.采取行业学会入校办公、名校集团化发展、搭建校企文化融合的桥梁等多种途径,通过课程改革来重塑、充实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由于课改工作一鞭先著,并有电子电工专业课改的珠玉在前,张金英主任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成熟一个专业推广一个专业”的做法,在杭州市中标专业的课改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0%的中职教师直接参与课改,其他教师也都能以各种间接的形式参与其中,课程标准的通过率更高达80%,教研文化已经成为中职校园文化中一股强势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说到此,张金英主任忍不住感慨:“今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单招单考汽修专业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总分300分的分值构成中,动手实践项目占到了半壁江山,考的是发动机拆装的六大模块.由于准备不及,很多其他地市区的学生在这一关面前傻了眼.但是作为新课标制定的参与者,杭州市各中职学校已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为关注动手实践项目的考核,汽修专业的学生更是早已将这些模块轮训过一遍,所以考试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技能状元大多产生于杭州市的几所中职学校,张金英主任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受中职学校教研文化影响而成为杭州市最高等级青少年科技奖——“中国杭州少年科学院院士”的6名获奖者之一,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学生徐泽南还是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职高学生.从小喜欢动手DIY仪器设备的徐泽南在进入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之后,可谓如鱼得水.该校老师因材施教,毫不约束他在动手发明方面的天赋与怪想,甚至支持他偶尔“翘课”去做项目.就像徐泽南同学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校对于实训操作的重视,我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教研活动的持续展开、教学方法的逐渐变更,让学生置身于更和谐、自由的文化环境中,无怪乎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嘉宾简介:张金英,女,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多项成果获浙江省优秀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多本中职语文、文秘专业教材;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专业教学研究会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督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