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与学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50 浏览:31267

摘 要:高中音乐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多年来不断发展与改进,但依然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音乐鉴赏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出现在高中教学内容中,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如今却有学生不喜欢上音乐鉴赏课,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使学生融入音乐鉴赏课.通过分析调查,笔者认为观念落后,授课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缺少创新是高中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莘莘学子,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关 键 词:音乐鉴赏审美教育创新主体性

新中国成立后,本国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音乐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育改革影响下,素质教育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倦乏是老师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应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从教与学来讲,本质上仍是相互脱离的,如学生学习消极、老师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感到倦乏.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发挥音乐鉴赏课应有的作用呢?本文将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对如何搞好高中音乐鉴赏课进行初浅探讨.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观念落后

由于高中音乐鉴赏课不作为考试科目,学校还困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对音乐课程安排量少,有的一周一节甚至于两周一节.学校和教师大都不重视,课堂上主要是教学生唱歌,学生在课下被动地学习,这种强制性地灌输导致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还制约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观念教学,课堂教授的内容仍以课本知识灌输为主,忽略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教授方法和创新能力上达不到需要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对于音乐鉴赏课和唱歌课来说,多数学生对唱歌课比较喜爱,但也局限于一些流行歌曲,对鉴赏课提不起精神,甚至昏昏欲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无味.

(三)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好多学校把教师当作主体,学生失去选择的权利.只是一味地被老师灌输音乐知识,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甚至是不拿音乐课本.只是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可言,更不利于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展现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音乐基础薄弱

据了解,很多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了解甚少,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音乐教育,导致无法很好地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在高中音乐教育问题上,城镇与乡村也各不相同,课程设置也均不一样.

以上分析的这些问题,并不能代表整个高中音乐教育.但针对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仍需认真对待.

二、搞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现就笔者认识对搞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对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目标的认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音乐课程总目标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课程标准中,分三个层次对总目标进行了描述,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称为“三维目标”.

1.高中音乐鉴赏课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实用的方法

要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艺术来源于生活,讲授内容应贴近生活,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表现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2.高中音乐鉴赏课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乐讲授中,应采用一定的办法创建艺术条件,营造情感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理解作品内蕴,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优点,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然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①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更新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上好音乐鉴赏课,激发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现在的学生,对待自己喜欢的学科,会加倍的学习,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音乐教学本该是轻松、活跃的,不能禁锢在一个沉闷单调的教室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愉快的氛围里,主动去聆听和享受音乐.故而改变以往教师单一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产生兴趣.

1.分析学生的心理,以了解教学对象,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老师在音乐讲授中,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求,其次,分析学段特征,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最后,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尝试结合学生心理打破常规,使课堂变得轻松自然,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讲很重要,可以放松精神,减少拘束感.教学过程中,应打破老师提问,学生站着回答问题的传统课堂问答形式,可以试着让学生坐着回答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慢慢克服紧张的心理,继而轻松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善于采用数学、诗歌、绘画、舞蹈等来诠释音乐,给予学生宽松、自由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让学生觉得音乐就在身边,音乐理论不再枯燥.2.“动一动”,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是有灵魂的,就像任何一种体态律动的训练都需要有配乐.在教学过程中“动一动”,让学生拍手打打节奏,或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跟着音乐跳一段舞蹈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比如说在帮助学生温习节奏节拍时,列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先用“咚”来打节奏,最后将“咚”换成歌曲中的词,当学生再次念出节奏发现是哪首歌曲时,不免哈哈大笑,顿时觉得音乐如此简单,从而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能力,并以身体律动和随心的展示抒发对音乐的理解和再创作.

3.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成为奔跑的音符

对学生进行一些目的明确、能够张扬学生个性、有特色的课外音乐活动,不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舒缓学习压力,还能在巩固上课所学的音乐理论、技能的基础上,增长一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4.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学校在音乐教学安排上,可以定期开展创新教育,通过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突发奇想,抒发心中的音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音乐教师音乐素养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在新课改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之外,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灵活掌握教学大纲,随机变换教学方案,时刻抓住学生心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现就教师可提升的空间进行阐述:

1.教师应有的基本能力

(1)课件制作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常用的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良好的音响设备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了信息对于人的刺激深度和广度,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扩充学生对信息的摄入量,变被动为主动,更直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运用现代多媒体,改变了学生一贯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专业技能

对学生不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表现音乐基本功,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表演等方式引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的表演,并鼓励学生依据作品形象进行即兴表演或创作.

(3)说课基本功

说课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所教授学科的有关理论,进一步熟悉教科书,提高教师处理课本,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实际教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授课质量.

2.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应告诉学生下节课要欣赏的作品,课下去寻找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与介绍,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学习音乐作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了解学生特长爱好,有目标性地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才华.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张扬个性.

三、结语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相信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变是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创新老师的教法、更新学生的学法,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工作的,才能不断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1818―1883),德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