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科研”,就在你身边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98 浏览:68673

编者按:当下,“教科研”已与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紧紧相连,直接关系一线教师的切身利益.以“‘教科研’应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为理念,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致力于“教科研”方式的创新,形成了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以“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两翼的教师“教科研”发展战略.本期《专题策划》特此撰文,全面解读,以飨读者.

2012年5月,南京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再次重新修订《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对评审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列出了“教科研”工作要求.达不到“教科研”工作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再好也无缘职称评审.其实,评优、评先进、评学科带头人等都与“教科研”密切相关.“教科研”已与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紧紧相连,直接关系一线教师的切身利益.

一、“教科研”的内涵

“教科研”,即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而言,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条件,遵循一定的研究过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探求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真相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中的教育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过程.本文中的“教科研”,专指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所以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要解答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据此,“个人课题”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等便成为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具体方式.

当今,科技进步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教育矛盾层出不穷,因此,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教科研”.为此,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科研”工作要求,其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新理念,学会思考,创新方法,提升质量.同时,教育行政的推动已然成为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外驱力.归根结底,“教科研”已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科研”变得玄虚

然而,面对“教科研”,不少一线教师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正确认识,缺少实践勇气.于是,“教科研”便成为一线教师的额外任务和沉重负担,整天疲于应对.闲聊时,许多一线教师能说出内心所想,表达个人观点,但一提到写论文、做课题、搞调查,许多一线教师茫然了.一般来说,他们对自己至少有三点质疑:一是质疑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二是质疑自己方法的妥帖性,三是质疑自己语言的流畅性.这种极度的不自信,导致许多一线教师不仅找不到写论文的素材,更缺乏积极的自我构思;这种极度的不自信,导致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教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自己不具备进行“教科研”的素养和能力,从而对“教科研”望而生畏.这样一来,一线教师不会写论文,害怕写论文,不想写论文;一线教师不会做研究,害怕做研究,不想做研究.于是,“教科研”变得玄虚起来.

三、让“教科研”回归教育教学实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们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那么,如何充分激发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内驱力?如何让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变成论文,变成课题?关键在于:让“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教育教学实践,让“教科研”的理念和方法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内心,让“教科研”成为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让“教科研”的过程和成果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器.

“教科研”应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这是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市教科所”)的一贯主张.自2004年,南京市教科所就致力于“教科研”方式的创新:从“个人课题”研究的开创,到“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与倡导.在这一过程中,南京市教科所促进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具体而言,有三方面:一是引导一线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寻找问题;二是引导一线教师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三是引导一线教师积极构思,在写论文、做课题时不仅有话可说,更有理有力地阐述,充满自信地表达.

四、“教科研”的具体方式

经过近九年的实践和探索,南京市教科所已形成了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以“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两翼的教师“教科研”发展战略,让“教科研”走进基层学校,走近一线教师,实现“教科研”的落地生根.

1.“个人课题”研究:倡导一线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校级课题研究,往往与一线教师的研究旨趣、研究需求、研究内容相去甚远,以致许多一线教师在所谓的研究中,经常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为此,南京市教科所经过探索,为一线教师量身了一种立足现实、具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方式――“个人课题”研究,帮助一线教师“种自己的田,结自己的果”.

2004年,南京市教科所首次提出“个人课题”研究的概念.“个人课题”研究,即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并得到学校或教育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旨在倡导一线教师研究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例如“作文教学问题”“课堂导入问题”“班后段教育问题”等.其目的在于:培养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和提炼,进而提出有价值的课题.

2005年,南京市教科所在全市范围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从宣传发动、申报立项、过程指导、结题鉴定、成果运用等方面对“个人课题”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设计,着重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独特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2006年,“个人课题”研究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经历了培训、申报、评审立项三个环节,重点是摸索“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在“个人课题”研究首次尝试时,全市共有2200余名一线教师申报项目,其中1625项被批准立项.2007年,第二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重点是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指导方略.与2006年相比,申报项目成倍增长,达到4200余项,全市有10%的一线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2200项批准立项,方案的质量显著提高.

2008年,第三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重点是建立“个人课题”研究的三个层级,即校级、区县级、市级.“个人课题”研究申报时,采用“自下而上,逐级立项”的方式.与2007年相比,申报项目超过10000项,全市有20%的一线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

2009年至2010年,第四期和第五期“个人课题”研究继续推进,重点是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匿名评审.此外,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个人课题”研究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2011年,第六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管理.此外,第三届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开.2012年,100个重点“个人课题”研究项目立项,并展开研究.此外,第四届全国“个人课题”研究讨论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近九年的探索,一路走来,一线教师对“个人课题”研究情有独钟,热情不减.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课题”研究符合一线教师的研究需求.具体而言,有三方面:一是“个人课题”研究的选题强调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以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为指向;二是“个人课题”研究的方法从学院风格转向具体实践,倡导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三是“个人课题”研究的程序简约,倡导适合一线教师的“五步研究法”,即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践――经验总结.

2.“教育案例”研究:倡导一线教师描绘身边的个案

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整日和学生们打交道.从课堂里的对话到课堂外的交流再到社区中的互助怎么写作等,可见教师生活在一个个教育事件中,行走在一个个教育情境里,而“教科研”就是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件和真真切切的情境进行分析与研究.于是,在2008年,南京市教科所又推出了“教育案例”研究,倡导教师把一节成功或失败的课作为研究对象,把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故事作为研究对象.

为此,南京市教科所对“教育案例”研究进行规划,从“教育案例的内涵”到“教育案例的特点”再到“教育案例的体例”,为一线教师清晰地呈现了“教育案例”研究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教育案例”研究,即对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的教育教学实例进行感性叙述和理性分析.可见,“教育案例”研究包括四个关键点:一是要有“实例”,二是“实例”要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三是要有对“实例”的感性叙述,四是要有对“实例”的理性分析.总之,“教育案例”研究的倡导,使一线教师对身边的典型个案善于发现,精于描绘,勤于反思,乐于研究,让一线教师进一步体会到“教科研”就在身边.

“教育案例”研究的推出,为一线教师找到了进行反思的有效路径.从2008年至今,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理念、写作规范、研究路径已有了较好的了解和掌握,参加“教育案例”研究评比的一线教师逐年增加.

3.“教育叙事”研究:倡导一线教师讲述身边的故事

2009年,南京市教科所又提出“教育叙事”研究,倡导教师讲述身边的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开展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即讲述“教育故事”.“教育故事”就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旨在呈现具体、真切、生动的教师经验世界,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表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情实感.另外,“教育叙事”研究有四方面需要强调:一是强调题材的鲜活有趣,二是强调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三是强调主题的鲜明深刻,四是强调语言的亲切感人.

“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其根本在于:倡导教师关注、记录和体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倡导,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崭新的反思和研究路径,促进一线教师在“叙事”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行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摆脱“追求功利”的困扰,拉近一线教师与“教科研”的距离,让更多一线教师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科研”,从而逐渐找到研究的感觉,体验研究的快乐.

在南京,“个人课题”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创新举措,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实际,鼓励一线教师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打破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坚冰,改变一线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点燃一线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热情.

在南京,“教科研”于悄然中款款来到一线教师身边!然而,南京市教科所创新教师“教科研”机制的脚步不会停止!目前,南京市教科所教师“教科研”的重心已从“数量扩张”转移到“质量提升”:100项重点“个人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个人课题”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等均实行从校级到区县级再到市级的、自下而上的联动评审等.这一切都有力促进了“教科研”走近教师,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