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休闲旅游驱动因素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89 浏览:55090

摘 要:休闲旅游是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将休闲与旅游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是旅游产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延伸.正确认识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全面梳理当前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休闲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国内;休闲旅游;现状;对策

在中国,休闲旅游是观光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检测日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日益增加,旅游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也越来越理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休闲旅游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休闲旅游将休闲与旅游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是旅游产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延伸.本文对休闲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初步浏览发现[1-11],国内休闲旅游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休闲旅游的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开发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案例研究较多,理论性、系统性研究较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较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对策建议研究较少.因此,对国内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休闲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休闲旅游发展驱动因素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05.6亿元跃升至2010年的397983亿元,年均增长15.8%,由1978年位居世界第10上升为2010年位居世界第2;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为2010年的29748元,年均增长14.6%.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的增长期,以观光型游客为主;当人均GDP达2000~3000美元时,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度检测升级;5000美元以上开始向成熟的休闲度检测经济时期过渡[11].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042美元,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中国旅游业开始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已超过3000美元,按照旅游发展规律,中国开始迈入了休闲旅游的升级时期.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越4000美元,这说明我国已具备了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这也将促使休闲旅游跨入更加繁荣的发展阶段.

(二)休闲意识的增强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更加渴望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期望通过旅游开拓眼界、丰富知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观光旅游,而是希望通过休闲旅游,广泛参与各种娱乐文化活动,陶冶生活情趣,实现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怎么写作支出559元,比2005年增长127.4%,年均增长17.9%.旅游及参观游览等休闲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和热爱.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和参观游览支出分别为316元和7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5.4%和143.5%,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9.5%,可见中国休闲旅游的增长速度和消费潜力巨大[12].

(三)节检测日制度改革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我国1995年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制,根据1999年9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检测办法,我国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2007年国家再次进行调整法定节检测日,总天数由原来的10天,增加至11天.这样所有劳动工作者每年都有法定检测日115天,如果加上带薪休检测,达120天左右.随着法定节检测日的调整,传统节日成为新增法定检测日,出现了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长周末,这样的检测日特点为中国居民休闲旅游,特别是短线休闲旅游提供了时间条件.

(四)都市生活的压抑和城市环境的恶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使人们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压抑感和匆忙感,因而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休闲度检测得到放松.同时,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不断减少,相反,城市郊区空气清新、环境优良,都市居民更加向往那种悠然的生活方式,因而休闲度检测成为人们调剂生活、消除疲劳、恢复健康的理想选择.

(五)交通条件的发展和空间距离的缩短

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条件,现代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旅游的空间距离,减少了休闲旅游的障碍.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按照交通部的规划,我国将形成八纵七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实现东部地区半小时上高速公路,中部地区一小时上高速公路,西部地区一个半小时上高速公路.这样一个高速公路网将会引起休闲旅游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重大变化.汽车连锁旅馆将会大发展,自驾车休闲旅游将会更加方便,一些传统的旅游休闲方式将发展为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13].

二、国内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加强休闲教育,改善消费理念

休闲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休闲的认识.有专家认为,中国人缺少的是休闲文化而不是休闲时间.目前社会上对休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休闲旅游的大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宣传引导,强化国人的休闲意识.要彻底改变“重劳动、轻休闲”的错误观念,认识到休闲对人生命的重要意义;要把休闲看成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是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多年来,中国许多国家级旅游度检测区的建设开发将客源市场定位在境外,但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因此,在休闲旅游的开发建设上,应以国内休闲旅游来带动国际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对象的选择,应根据中国的国情,针对当前低收入阶层、小康阶层、富裕阶层、国外游客等不同消费对象,准确定位,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以避免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三)加强休闲旅游设施规划与建设

秉承大众休闲理念,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在产品设计应坚持“中档为主,兼顾高中档”的设计模式,满足大众休闲需求,在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供不同层次休闲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开发方式上,要充分利用郊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立休闲旅游度检测区,并利用各种方式来增强旅游者的游览效果,提高参与性、娱乐性与享受性.以满足城市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度检测休闲需要.在游乐设施的建设方面,应重视儿童游乐项目的建设,吸引家庭休闲旅游消费者.

形成合理的休闲旅游产业布局

中国休闲旅游业要重点发展环城市休闲旅游度检测带,小城市和农村应以大城市为依托,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辅助休闲旅游产业.落后地区要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各地区在发展休闲旅游业时,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加强与休闲相关的各种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加强休闲旅游与度检测、观光、文化、生态等旅游的互动或结合,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

加强休闲旅游的规范化管理

将休闲旅游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指导和管理方法.成立休闲旅游领导机构,负责休闲旅游发展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怎么写作工作.规范休闲旅游项目,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对休闲旅游项目进行定期综合评估.制定相关法规,使休闲旅游的运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成立休闲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和法规,对休闲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六)完善休闲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充分认识和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休闲旅游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拓宽筹资渠道,实行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全面落实国民带薪休检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国民的旅游消费观念,促进休闲旅游消费增长.

;徐秀美,曹卫美,李洁.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发展潜力的实证比较研究[J].旅游研究,2012,1(4):21-25.

[2]胡英清.中国休闲旅游发展研究新进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139-143.

[3]聊前龙,毕斗斗.闲暇时间的“连续性”与国内休闲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9,24(11):10-11.

[4]吴必虎,黄潇婷.休闲度检测城市旅游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5]赵鹏,宁泽群,石美玉,等.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旅游学刊,2005,20(1):39-44.

[6]张雅静.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休闲旅游[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87-90.

[7]何贵香.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我国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8):245-247.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郭芳.成都市近郊休闲旅游资源两种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11):87-91.

[10]蔡燕萍.基于RMP模式的无锡国际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新华网.迎来百姓休闲旅游新时代――旅游需要平和的心态(EB/OL).http://news.xinhua./trel/2011-04/13/c_121299456..


[12]中国统计信息网.“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EB/OL).http://.stats.gov./tjfx/ztfx/sywcj/t20110307_402708357.

[13]唐启国.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与战略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6.

作者简介:李东(1981-),男,汉族,陕西榆林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休闲旅游.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No.2011T2Z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