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道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31 浏览:19485

摘 要:网络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校园学习、生活和交往的环境,对在校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课题.关注网络道德教育,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新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Interhaschangedtheenvironmentofcampusstudy,lifeandmunication,andhashuge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Networkislikea"double-edgedsword".Aswellasenrichingtheconnotationofcampusculture,itbringsanewtopic:workmoraleducation.Soitisanurgentthingtofocusonworkmoraleducationanddiscussneweducationcountermeasureundertheworkenvironment.

关 键 词:在校生;网络道德;校园文化;途径;对策

Keywords:collegestudents;workmorality;campusculture;wa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26-02

1网络环境对在校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用“信息的海洋”来形容网络一点都不为过,要什么就有什么,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只要在“百度”或“搜狗”里输入关 键 词,任天下之大,世界之奇,却无所不晓.然而,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的交友信息、暴力信息和信息,如果上网时不加以甄别和抵御,就会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甚至酿成锒铛入狱的悲剧.

1.1网上的交友信息根据调查,未成年人上网动机有30%是找朋友,与网友聊天是上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网络上,他们可以用幻想出来的另一个较完美的自我与人交往,而在现实世界中又必须用真实的有诸多缺陷的自我与人交往,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巨大差异使他们无所适从.一旦习惯了网络交友模式就使得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问题,由于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少了,“热情、关心”逐渐消失,长此下去,还会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1.2网上的暴力信息90%以上的在校生都有过上网玩游戏的经历,其中有部分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沉浸在飙车、砍杀、爆破、战等带来的强烈刺激中,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号进行“以暴制暴”、“以恶惩恶”,逐渐模糊了道德规范,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了以致人伤亡为快、以行使暴力为乐的思想和行为.

1.3网上信息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目前互联网上的网站数以亿个,每天约有数万张照片进人互联网,遭遇信息侵蚀的概率极大.的往、性描述和性画面,对他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严重危及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防止不良行为的途径

正是因为网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他们只要通过敲击键盘,向网络输送代码就可以充分发泄压抑在心底深处的需求和,而且所有的言行还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这样,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未成年人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而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会起到引导未成年人规范网上行为的作用,是网络时代的重要课题,所以思想道德教育要以全新的姿态介入网络.


2.1建设校园网,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优化网络环境

对于校园网来说,纯净的信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同时规范网络行为.通过肃清校园网络环境,进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少年亲自实践相关的网络道德行为,进一步促使他们网络道德的内化,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优化网络环境,必须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策略,要一手抓“堵”,所谓“堵”,就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构建相应的“防火墙”,从技术层面对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过滤,将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避免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例如通过部署网站过滤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在校生浏览、暴力等网站,通过部署应用控制策略,在学习时间内防止在校生使用与教学无关的网络;另一手抓“疏”.所谓“疏”,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浏览互联网的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

2.2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门的网络德育课程网络心理健康的定义是能保持网上网下人格的和谐统一,网上网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即使网络离线时,身体不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现象.为了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观念,通常情况下需要开设网络心理康教育课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在校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

现代社会网络的利用率远高于大多数其它的媒体,如书籍、报刊、杂志甚至电视,网络上面宣传的文化和观念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发育起着巨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倾向性问题已经在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这些需要我们提高重视,例如:在对自我价值进行定位,以及个性发展取向方面,对于在校生来说,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化倾向;在人生价值取向方面,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实用,讲求回报逐渐在学生身上更加明显,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忽视,在思想政治观念上依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是道德上知行脱节等现象.通过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主体意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帮助在校生正确选择价值观,并促使其在网络社会中的迁移.

2.3规范网络行为,实施网络行为的自律教育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的形成最终是要落实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上的,他们通过自身的行为创造并实践着网络道德规范.虽然人人都会上网,但并非人人都懂得如何上网.网络是一个共享的大平台,如何合理地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如何遵守网络礼仪,并不是天生就会的,也不是计算机课程可以教会的.教师应在教学的实践中随时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教学生学习使用网络就像教学生做人一样.不抄袭,不非法复制和删除,不过分占用网络带宽,不随意泄露自已和他人的隐私,不访问网站,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不做“”,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等,做到洁身自律.

3利用网络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对策

网络的迅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产生了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为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其内涵创造了机遇,提供了若干对策:①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园局域网,以及学校信息化平台,在学校网络信息平台上,定期发布国内外时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帮助在校生消除思想方面的负面影响,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进一步使德育课更加生动,充分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事例的讲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责任.③将中国教育网系统纳入到职校校园网络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与中职学校局域网和高等教育网络进行对接,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多地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互动交流.④开展网上读书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大量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⑤传承中国优秀道德,挖掘中国传统道德的现实价值,选取古代圣贤的、格言等,通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