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的当代价值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34 浏览:119317

[摘 要]感恩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人文教育,励志教育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作用在于唤醒人性的回归,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当代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感恩励志教育在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式,剖析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文化,显得意义重大.

[关 键 词]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20-02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深深地融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上,又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之心.但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学生个性较强,多以自我为中心,这源于从小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被父母宠爱的原因.这部分学生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更不习惯主动孝敬老人.因此,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增强感恩教育效果,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只有懂得了对父母恩情的回馈,才能怀有感激之心,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一、励志感恩教育

励志这一词源自我国古代,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教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目标,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目标的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1]这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进入新世纪,学校德育已摆脱了政治化教育模式,开始关注道德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导向,从普遍性问题入手,遵从道德形成客观规律,顺应知、情、意、行的发展,多方位、多途径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

二、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普兰特在《简单生活》中描述这样的一个现状:“当今的年轻人正沉浸在经济增长所取得的财富中,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得传统‘观念’‘规范’以及‘认真’态度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的急剧膨胀.”[2]现在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致使“90后”中的相当一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一些“95后”,他们从小的生活就很富足,有些做事方法和原则在我们看来都显得特别“自我”,遇事不管不顾,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多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好的品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祖国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如、玉树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一部分“90后”前往现场赈灾,慷慨解囊,并且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留下,只为灾区的群众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他们看到乞丐,会写一顿可口的饭菜亲自送给乞丐,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也会领回自己的家中,甚至看到狗贩子以不合理的价钱卖狗,来践踏爱狗人士的爱心,他们也不惜花天价将小狗从狗贩子手中救下等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有最善良的成分.当然,导致他们对感恩的认识与正确的感恩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代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不一样的精神特质,这是我们道德教育需要改变的现状,也恰恰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达的网络环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各种负面事情的报道,朋友圈、微信圈不当言论的发表,追求奢侈生活、崇尚拜金主义的思想等都强烈冲击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感恩励志意识淡薄,价值判断模糊不清,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其次,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育人功能.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后在高考中的成功者,各科文化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也历经了多年的感恩励志教育.但即便这样,也会面临诸多困扰:一方面喜于自己的知识含量和所处的社会层次,另一方面又觉得前途渺茫,缺乏远大志向.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较为落后,忽略了道德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内化.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致使感恩励志教育在思政视域下一度被淡出视野.

最后,多数家庭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忽略了道德品质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严重,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家长又常常忽略对孩子的独立性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多体现在生活方面的无微不至,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部分学生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集体合作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一旦碰到逆境或困难的时候,还会经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却很少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对父母及家人更是缺乏应有的尊敬与孝顺之心,只知索取不懂感恩.

三、提升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实效的路径

学会感恩励志,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懂得了感恩励志,才会少些抱怨,多些宽厚,少些仇恨,多些友善,才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被挫折击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感恩励志教育实效的提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励志环境.

(一)营造全社会励志感恩教育良好氛围

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对感恩励志教育大力提倡,从加大感恩励志教育经费的投入,到积极宣传感恩励志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充分发挥媒体的宣教功能,利用网上思政教育的优势,建立网络平台,开辟学习资源库,采取新闻媒体报纸互联网等一切有力手段,鼓励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学习先进典型和事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到网络上,进行正能量传播,提供给大学生良好的实践环境,如开展志愿者活动、实习与就业调研、社区怎么写作、社会实践,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和工作的不易,体会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进而将感恩意识转变为具体的感恩励志行动.(二)完善高等学校励志感恩教育机制

高等学校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为感恩励志教育得以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优化学校环境,完善高等学校感恩励志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用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二是渲染校园环境,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感恩励志意识.三是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团学组织的力量,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特殊节日以及特定场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恩励志方面好的想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父母对家庭励志感恩教育重视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励志,父母就应该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感恩励志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要率先垂范,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认真工作,努力持家,善待他人,本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工作,这样,自然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一个年轻妈妈在孩子面前,能够对公婆孝敬有礼,孩子一定会记在心间,并以母亲为榜样,反之,情况也会相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很重要的示范作用,感恩励志教育是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的.为人父母,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四、践行励志感恩的途径

感恩励志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其中许多规范在现实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孝道文化的重新思考势在必行.而励志教育又是激励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不容忽视.

重视孝道,关怀父母

大学生在更多希望得到父母理解的同时也要理解父母的一些真实和内在的需求.而现在的大学生恰恰缺少的就是与父母的主动沟通,出现了沟通障碍.大学校园在给学生提供自由和宽松环境的同时,更要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增强实践内容,可利用团日活动或是社团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即使是一次以孝心为主题的班会,或是给父母和短信的问候,都能够给父母一些关怀和精神慰藉,收到很好的成效.

(二)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大学生这个群体很有特殊性,一是文化程度较高,二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快.如果能让感恩励志的意识深入到他们的头脑中,这个群体定会发挥最大的潜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感恩励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的人.所以,重要的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中强化感恩励志的深远意义,让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学生,在懂得孝敬父母、感恩亲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主动去关心他人,为和谐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回馈祖国,关爱社会

每个人都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社会大的环境始终充满着正能量,人们之间实现互助的生存模式,那么就真正地达到了和谐的状态.当代大学生在积聚知识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新闻媒体等来摄取积极能量,提升感恩励志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感恩励志教育.如感动中国中的徐本禹,放弃大都市的繁荣,毅然投入到贫困山区教学,再如“最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正能量,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报道,来形成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促使大学生很好地践行感恩励志,关爱社会,回馈祖国.

感恩励志无论在家庭的维系、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中国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感恩励志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出来的人类传统美德.不断加强励志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在学好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树立起知恩图报、励志向前的信念.应该积极实践,升华人格魅力,要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努力全面地提高自己,做到孝父母,亲人民,爱祖国,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祖国更加强大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04):10-13.

[2]谢昌逵.展望新人类――全球化与青年价值观的演变[J].青年研究,2001(03).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