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导与教材教法》课程学习的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902 浏览:96615

摘 要:《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关 键 词:《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学习;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33-01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其师范性.师范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精通于某一专业课程的学习.高师不能盲目的效仿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模式,一味地追求专业的“精”、“尖”,而是要突出自己的师范特色,突出专业的“全”、知识领域的“广”以及教学科研能力的“强”.高师的音乐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让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之后能够合格地胜任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这门课程对认识音乐教师教育基本规律、提高音乐教学能力,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在让学生如何转变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教师,并且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课程学习体会

笔者将结合着自己在本科与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谈谈对本门课程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传统观念的改变

记得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对于音乐学(音乐教育)的概念非常模糊,而且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几乎根本不了解,所以只能延续着中学阶段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的专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钢琴弹得好,歌曲唱得好那就是最棒的,一直以钢琴和声乐作为自己的核心,梦想自己在专业方面能够有所作为,每天都是过着弹琴、唱歌这样循环往复的生活.直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忽然明白了自己大学所学专业是音乐教育专业,而不是钢琴或者声乐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对于教学来说,只会弹琴、唱歌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之前一直把自己定位到了音乐表演专业,甚至还曾定位到了音乐专业院校,偏离了高师音乐教育的方向.

通过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懂得作为高师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突出专业的全面比突出专业的精、尖更为重要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自己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包含钢琴、声乐、舞蹈、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乐队排练等等),更要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熟悉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能够独立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等.要走到学校教学一线中去.比如听取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实习优质课,深入到中小学教学一线观摩优秀教师的音乐课等等,从实际的教学入手,明白一堂优秀的音乐课是什么样的,上好一堂音乐课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等等,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的改变

对于《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到这门课程与以往的课程有所不同,它不只是纯技能或者纯理论课程,它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期间,很多理论课程往往枯燥乏味,老师只是在讲台上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学生也只是简单的在书上划来划去,最后在期末考试前机械背诵,应付考试,从而拿到学分.而对于音乐课来说,应该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对于各领域的教学必须通过多种实践途径才能达到,因此对于音乐教学就要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更加关注教学过程,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分离.如果教学过程是单一的、机械的,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发展;反之,学生就会获得全面而丰富的发展.因此,对于音乐教材教法的理论知识学习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以音乐教学实践来引导教学理论的学习.

课下,教师会提前给我们布置好所要预习的理论知识,让我们从书本上获得相应的文字知识.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或者把知识点做成PPT进行讲解,而是通过让我们观看大量的中小学优质课,结合着具体的教学案例,在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具体分析,如教学设计的方法、步骤,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应变的处理,教材的分析与使用、教师的板书、语言艺术等等.让我们通过看课来检测、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积极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在观课一个阶段之后,教师给定我们一个课题,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进行教学设计,当堂展示,之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总结,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妙趣横生,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讨论,乐于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把灌输式的讲授变为了讨论,很好地突出了“学生本位”的思想,把课堂的主导权归还给了学生,并且很好地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一名教书匠和课堂的决策者、实施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点播者.

二、对于《学校音乐课程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一点建议

完善课程设置

现阶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学校音乐教学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共54课时(有的学校受师资条件的影响,甚至都没有开设).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约6周时间.而其它关于教育理论或是教育实践的课程很少能够涉及,这对于本应受到重视的音乐教育来说似乎是背道而驰.作为高师音乐教育,本就应该突出其师范性特色,而目前的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培养教育型人才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高师要完善自己的课程设置,增加一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例如:音乐教学设计理论、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简史、音乐教育文献阅读与写作、音乐教材研读等一系列课程,或者根据学校本身的师资状况,开设一些选修课,从而让课程体系更加全面、系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来适应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环境,还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学习,设置一些综合课程,改变以往只注重单一技能学习的情况.比如,加强学生的钢琴、和声、即兴伴奏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联系,并通过教材上的歌曲锻炼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加强学生合唱指挥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联系,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队排练的方法;加强对于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尽量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把原来的6周实习时间改为一学期,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


壮大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品德是衡量一名优秀教师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于教授音乐教学法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更要有大量的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经验作为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度,而不是更偏重于某一方面.目前,在高师中的音乐教学法老师从数量上看远远不及钢琴教师、声乐教师数量的1/5,而且有的教学法老师还是“”,自己本身就不是学教育专业出身的,试想这样的师资环境下怎么样能培养出优秀的教育专业的学生呢?因此,笔者建议在高师中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法老师,或者从校外聘请有着丰富基础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定期给同学们传授讲课经验等.从而组建起一支既有丰厚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又有大量教学实践经验作为检测、完善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经常组织高校教师深入到中小学的教学一线亲自观摩,使高校教师能够走进中小学课堂,走进孩子们,及时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动态与教学方向,从而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师资力量做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