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成就影视传奇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58 浏览:14084

摘 要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是近十年来最畅销的文学作品之一,由小说改编的系列电影也是叫好又叫座,成为电影史上瑰丽的一笔.很多人是在看了电影之后又去拜读原著,因此,不少人认为是电影的成功促成了小说系列的热卖.笔者认为电影的成功扩大了作品的影响范围,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但小说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由作品本身的魅力决定的.

关 键 词哈利波特小说电影文学魅力

一、导论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JoanneKathleenRowling)自1997年起创作的系列小说.10年内,罗琳共创造出包括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囚徒、火焰杯、凤凰社、混血王子、死亡圣器在内的7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塑造了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和一个戴着圆形眼镜、有着飞行天赋和不幸身世的英国小男孩,讲述了一场正邪魔法之间的斗争和小主人公在斗争中的成长历程.该系列在美国一出版便迅速走红,进而席卷全球.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小说更是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4亿多册,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场销售类图书首位.毫无疑问,这本书终将被入列经典小说,成为文学经典.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规模宏大的阅读狂潮,2001年底据此拍摄的电影也同样叫好又叫座.而且随着系列电影的不断热映,越来越多的未曾拜读原著的人萌发了对原著一探究竟的兴趣.因此便有这样一种观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热销奇迹是由电影的热播促成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夸大了影视媒体的作用,忽视了文学本身的魅力.

二、文学经典成就影视传奇

从影视剧作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是电影创作的基石,只有优秀的文学原著才能孕育出好的剧本,才有可能使衍生的影片取得票房佳绩.如果仅仅是雄厚的资本加上强大的宣传攻势便可以成就一切的话,“票房惨败”一词也就无从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同样是魔幻大片,2009年的《所罗门王凯恩》无论从论制作、场面还是宣传造势上都属大手笔、大制作,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按理说票房应该有所保证,但事实是此片上映后票房并不佳.反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可以说它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小说写得好,剧本改编得忠于原著才得成功.就连影迷也表示原著小说增加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魅力,电影只是为文学作品提高了受众群体和扩大了作品影响范围.原哈利波特一角热门候选人的海利乔奥斯蒙特则坦言:“我认为对很多没有看过原书的孩子和大人来说,电影将会破坏这本书.要超过原书甚至想达到同原书同等的水平都是相当困难的.”在电影开拍之前为了了解小朋友们对影片到底有什么看法,某些媒体还进行了一项针对小学二年级儿童展开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关心的就是影片能否再现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神奇景象,比如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神秘山谷、故事中出现的各种奇怪生物、盛大的三强争霸赛等等.这都说明小说的成功带动了电影的制作,为电影准备了一批潜在的观众,电影成功是因为较好的还原了书中的场景,将文学想象转变成了视听享受.成功的商业运作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二次消费.

事实上从电影票房也可以看出究竟是是文学作品成就了电影还是电影成就了小说,下表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票房总表.

如果说电影比小说更成功,从而带动了小说的热销,照此推理应该是后续系列票房高于首部的票房.事实是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票房远高于之后的6部,只有到死亡圣器(下)时票房才被逆转.这就不由得使我们做出这样的推断:第一部的票房是小说的忠实读者推高的,书迷自发的转换成了影迷,但是电影由于条件限制,在还原细节、展现人物内心和激发丰富想象力创造每个人自己心目中的“哈利波特”方面逊色于文学,所以没有留住所有的书迷,造成了之后票房仅仅是由影迷贡献的结果.所以说小说畅销的决定因素在于作品本身的魅力,与电影有关,但不是主要因素.


三、小结

须得承认,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凭借影视这一传播媒介业可以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进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说影视作品和衍生产品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包装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自身即“内容”.没有精彩的的“内容”,也就无法吸引广大观众和客户群体,也就没有热销和风靡的现象,相关产业的衍生更是无从谈起.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扩大了哈利波特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但小说畅销的决定因素还是落在作品本身的文学魅力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