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海报到公益海报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60 浏览:33199

摘 要:公益海报设计对它背后明确的主题诉求和深刻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刻的解读与分析,使设计师理性思维与平面空间布局实现创造性组合.然而充斥着许多问题的公益海报是不可能很好地与观者达成交流的,所表达的想法也变成了无病.本文将从教学角度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有分歧的问题择善而从,并就认识公益海报展开阐述.

关 键 词:公益海报;教学方向;创意;图形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6-01

一、公益海报的方向

公益海报和纯艺术最大的不同便是任何作品都要具有目的性.然而在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学生能否把握这种目的性――观察到问题的弊端,并有清晰的观点.如果创作者不懂历史、不关心时事,就会出现思想麻木,眼界狭窄,人们在他的设计中是读不出思想的.创作者本身也只能是习惯性的模仿别人的设计形式,一旦找不到模仿的对象,其设计便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中应循循善诱,厚积薄发,注意以下的方面:

(1)应适当延长学生思考的阶段,避免过早地进入制作环节.确保学生在公益海报中有自己的观点;透过海报能够传达自己的声音,并且大声疾呼,呼吁整个社会的关注,使自己的海报在立意阶段便具有感染力量.

(2)规劝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从现象分析问题的源头,因切身感受挖掘公众的看法.不要一味地好高骛远,而是从与自己生活最近的角度与事件中学习设计公益海报的基本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深入到更高的层面上.

二、公益海报的创意

公益海报是一种与人交流、与大众交流的海报艺术.因此在创意切入点的寻找上应把握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的原则,而非曲高和寡、颠倒是非.而学生在创意点的想法上往往会比较片面,甚至会顾此失彼.一个恰当准确的创意点应具有以下特点:

(1)观念性:公益海报的首要原则是视角犀利、一阵见血的揭露和问题所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噱头不等同于创意、切入点不要浮于表面,对事件的了解和看法要深而广,去剖析个人层面乃至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念、处世态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观念信仰等根性原因才能表意明确.

(2)受众性:公益海报这样一个具有社会影响价值的平面设计门类应建立在大众这样一个受众群体之上.过于“阳春白雪”则会面临“束之高阁”的窘境,公益海报不能只给行里人看,更要给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看,学生在寻找创意的过程中要扎实而接地气,无论男女老少都能产生共鸣.

(3)公众利益: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应以主流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物,反映群众的意志,而不是一小撮人的意愿.部分学生会在创意中出现自我意识过度凸显,明显背离集体价值标准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应针对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迷惑或欠缺正确认识进行引导,将狭隘转化成开阔.

三、公益海报的图形语言

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德国的霍尔戈马蒂斯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海报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在公益海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提取、归纳、重组图形的能力,在千锤百炼中使学生摆脱对于文字注解和广告语的依赖,通过图形语言来传达思想和引起共鸣.公益海报的图形语言创作阶段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1)在公益海报的图形创意上,应力求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效果.可使用对比强烈、几何构成等这些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下子抓住观众的视线.经过艺术的概括和加工,可以更加直观的、情趣的、人性化的完成令人会心的沟通与交流.

(2)公益海报的图形语言应提供给观者一个深远的想象空间、思考空间.即“少就是多”,言简意赅,着墨不多,要传递的信息却毫发无损,表达的意念要更为深刻.成功的公益海报图形能让观者看过之后意犹未尽,深深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身社会乃至后代――犹如一座冰山,浮在水上的冰块只是冰山庞大体积的极小的一部分,在这个极小体积的水下面,埋藏着人们无法想象的能量与内涵.


(3)对画面版式的留白进行合理运用.“以少胜多”并非是指胡乱的“少”和为了“少”而“少”,我们理解中的少应是适度、适量、是画面平衡最高境界.许多学生过于追求“少”而导致版面空洞、贫乏、缺少生机.言简也不绝对意味着只用直线和最简单的几何形态,而是着墨不多、画面却仍需保持构图丰满和对视觉的丰富.不仅要精心设计实空间,更要合理运用虚空间,仔细思考虚实相生的关系、阴阳的关系,使画面的空白之处变成设计者的“空白手法”,才能获得最佳的画面表现效果.

如果是这样,公益海报的设计才能从无病、苍白乏味的立意中找到生机,不再重复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老路;才能在“字不够,图来凑”的现状中解脱出来,不再起着文字作品中帮助增加对文字作品的理解的插图功效,成为肩负时代责任的文化主体.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