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性学习的实现要素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15 浏览:156583

摘 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等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等”,由此,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拟先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基础理论的梳理,然后以此为基础,探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三大必备要素.

关 键 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

一、本体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自身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思考研究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掌握有关理论和培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实践性、过程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通俗地说,其立足点在于提高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其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与方向性.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研究的问题题材直接来源于现实社会,在教学形式上多元化,可以是设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或者互动性教学;但是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这种研究性学习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始终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为指导;(2)实践性和理论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走访等实践活动,形成建构知识体系的背景环境,所谓理论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和教学活动,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实现知识上的升华.(3)自主性和指导性.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也正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因此它特别强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不代表教师毫无作为,教师的指导能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实效的收获.


二、要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现要素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仅仅停留在一部分学者之间的理论研究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它最终必须落脚于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在实践层面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着眼于其开展的具体条件和要素.

要素之一:组织机制保障.目前,在我国高校,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是由学校统筹安排的,由此造成教师开展教学缺乏自主性和机动性,容易在教学形式上陷入僵化.因此,高校党委除了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积极支持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支持相关理论的课题研究,保障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此外,要破除高校内部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形成联动机制.

要素之二:教师队伍保障.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效.学校层面,要大力引进相关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适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教师自身,一方面,要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对学生充满爱心、热心、耐心和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关系上需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向师生平等合作型转变,深刻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一般性的知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实现研学统一、相互促进.

要素之三:物质条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缓解传统课堂上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性,强调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走出课堂,在以实践的形式建构理论.因而,支持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物质条件是必备的.教学实践的形式多样,因此应该更多地创造条件,如课堂内可以丰富的多媒体、视频资料开展教学,课堂外,可以为调查研究、、参观考察提供条件,可以在有关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如在邻近的红色旅游景点建立实践基地,还可以与有关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福利院和社区怎么写作中心提供志愿怎么写作,提高他们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此外,高校也应当建立相关的财务机制,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资金支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