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日本留学生与商务印书馆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47 浏览:58400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亡国灭种的局面之下,清朝政府鼓励留学,以图培养人才,推动改革,挽救统治危机.日本近代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向工业化道路,成为亚洲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加之与中国较近的地理因素以及文化上的相似性,成为留学的首选,至此留日热潮出现.留日热潮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诸多影响,商业出版便是其中之一.商务印书馆的产生与留日热潮密不可分,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急先锋,在思想观念、印刷技术和装订版式上接受到日本的影响,而留日学生便是重要的媒介.

关 键 词:日本留学生;商务印书馆;现代化

一、清末留日热潮与商务印书馆产生的时代背景

1840年的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古老的农业国在与西方的工业国的较量中处在了下风.落后的清政府抱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举步维艰,而中国的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改变中国贫弱的状况,将目光转向西方.同时清朝政府也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有所保留地学习西方,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19世纪中后期,国人陆续走出国门,寻找西方国家的富强之道.伴随着中国人的海外游学,中国的留学事业开始起步.自从1872年容闳首次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致清王朝被推翻,晚清的留学教育一共经历了幼童留美、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清末留日和庚款生留美四次\+①.前两次主要是到欧美国家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后两次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这引起中国更大的震动,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单纯的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同时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撮尔小邦”的日本取得胜利,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本的胜利不得不归功于明治维新,19世纪50年代,日本被迫打开国门,随后便积极学习西方文明,使其得以发展迅猛.

日本的崛起,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于是清政府派官员到日本进行视察.同时留学热潮也从欧美转向了日本,因为日本自古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国情与中国较为相似,日俄战争的结果使得国人急迫地需要了解日本,其成功的改革历程使得国人刮目相看.20世纪初,留日热潮出现,中国学生纷纷东渡,以日为师,寻求富强之道.

清末大规模留学运动中,以日本为主要留学国,这不仅在于日本“路近,费省”,更说明绝大多数留学生是以日本为师,把日本的发展道路当作中国现代化的首选模式.\+②留日学生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留日热潮的出现加速了传统社会的变革进程,有力传播了西方的工业文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不与留日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一切都与思想上的现代化密不可分,可以说正是思想的解放才促成了清政府的倒台和共和国的成立,而思想的解放又不得不依靠宣传.

晚清的出版印刷事业主要由西方传教士机建立的教会出版机构而得以起步,同时中国的出版机构主要以各地督抚主导,其受众面有限,而商务印书馆的建立是适应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的结果,可以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是思想现代化的重要的载体,而近代商业出版事业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二、清末留日活动与商务印书馆的诞生

在19世纪,有机会亲赴西方发达国家体认现代工业文明优越的留学生尽管人数不足300人,但这些人归国后晋升为洋务派的幕僚,有的持激进的维新思想,积极主张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培育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他们推动了中国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中坚力量.\+③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中国的现代化添砖加瓦.

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就其总体和主流而言,不仅是晚清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排头兵,担负了传统文化批判者和新文化开拓者的使命,而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移风易俗各个领域,充当了谋求现代化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先锋.\+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关键因素,他们是近代中国的有力支撑,留学生出国留学,受到西方文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将西方的工业文明带入中国社会.


在清末国人看来,日本是一个由师法西方而致富强的成功事例,很多东西经过日本的消化和加工,更有利于中国运用.张之洞就明确指出:“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⑤同时张之洞在变通政治人材为先摺中,对于留学日本,客观因素的方便称:“而效法尤以日本为最善,文字较近,课程较速;其盼望学生成就之心至为恳切,传习易,经费省,回华速,较之学于欧洲各国,其经费可省三分之二;其学成及往返日期,可速一倍.”\+⑥凡此种种,认为获得有利无害的西学,可以走捷径,直接取自东洋.\+⑦张氏所言加速了留日活动的发展,中国学生纷纷东渡日本寻找救国之道.此外还有早期的留日学生章宗祥在他所著的《日本游学指南》中说:“以言路程,则远者十日,近者五日可达.以言费用,则多者二百多,少者百馀金已足.以言学校,则政农工商武备技艺等,无一不备.故欲游学外国,为吾国求未开之学问,其便益当无有出于日本制右者矣.”\+⑧

1896年,清朝政府选派唐宝锷、朱忠光等13名青年学生留学日本,以后留日学生逐年增加,男子留日,女子留日,兄弟留日,父子留日,夫妇留日,全家留日,公费留日,自费留日,青年留日,老年留日,秀才留日,举人留日,进士留日.一时间,留学日本,狂潮翻卷,蔚为壮观.\+⑨190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留学生大量返国以示,后由多方面的斡旋,此项规则不了了之,在1905——1906年间,留日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峰,其后逐年减少,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再次进入热潮.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向西方引进科学技术.如果说,表层技艺尚可直接摹仿,那么高深复杂的科学技术以及基础理论、前沿成果,除早期由传教士媒介外,后来主要经由留学生群体和走出国门的有识之士引进中国.20世纪初期,中国留学生抵达日本后,从初等教育课本到各种声光化电书籍,无不广搜猛译.\+⑩留日学生纷纷组织进步团体,开展救国运动,将所学积极传播到国内,试图改变中国的面貌.大量的日本书籍需要出版,而这也就进一步的推动了国内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开始到日本留学的第二年,上海出现了商务印书馆,顾名思义,这是为印刷商务的书籍而设立的印书馆.这所印书馆的产生,实因当时日本留学生来日后涌现的新空气所孕育而成.\+B11留日活动的出现表明,全国上下要求变法图强,要求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而日本正是学习西方的成功范例,中国社会正孕育着一场革命风暴,而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思想的解放和宣传,阐述新思想,介绍新文明成为时怎么发表展的潮流,也是中国社会的需要,而这也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商机.

三、清末留日热潮对商务印书馆的现代化影响

在1896年,清政府就向日本派出了13名留学生.此后,各省督抚也相继派遣学生赴日,官费和私费生纷纷涌入日本.\+B12为了剔除国人的旧思想,留日学生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来传播新知识,其中较为有名的有《河南》、《开智录》、《国民报》、《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直说》、《江苏》、《云南》、《四川》、《浙江潮》等,这一时期留日学生的地方思想比较重,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思乡情怀的影响,所创办的报纸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1906年后,留日学生创办报刊达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七、八十种之多.为了让国人接受新事物,留日学生组织了大量的翻译团体,掀起了翻译日文书籍的狂潮.据香港学者谭汝谦统计,1896年到1911年期间,中译日文书籍共有958种.\+B13大量的西方书籍需出版和翻译,这就给商务印书馆的壮大提供有利的支撑.

(一)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留日学生很早就注意到新闻出版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他们所创办的报刊,成为中国新闻出版史的重要一章,对于中国的近代新闻出版史,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有开创之功.\+B14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也不得不依靠其出版发行的文献著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都与留日学生有关.以上海为例,冯自由曾指出,1901年至1902年两年“为上海新学书报最风行时代,盖其时留东学界翻译之风大盛,上海作新社、广智书局、商务印书馆新民丛报支店、镜今书局、国学社、东大陆图书局等各竞出新籍,如雨后之春

”\+B15,而其中留日学生出了大力.\+B16可以说,正是这些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使得商务印书馆可以发展迅猛.

商务印书馆适应了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正是这种近代化的出版机构,大量了传播了西方的政治,对于解放了清朝末期国人的思想具有的相当重要的作用.形形色色的西方政治思想学说,从资产阶级进化论、天赋人权说、自由平等、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以至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东方来.而近代中国人最初接触接受这些西方思潮,往往是经过日本人的介绍或留日学生的引进.\+B17正是这些日本留学生将西方优越的技术、制度、文化转口日本传入了中国国内,对于当时占中国社会正统思想的儒家道德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市场化、商业化的因素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封建的等级思想、对商业的轻视等传统思维受到挑战,这也促进了商业出版事业的兴起,商务印书馆便在这股热潮中应运而生.

(二)印刷技术的现代化

从印刷技术层面来看,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也与日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留日学生是重要的载体和媒介.正是通过引进日本先进的印刷机器,商务印书馆才能更好的提高出版效率,对晚清的文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用.

1900年,在纱厂老板印有模的撮合下,夏瑞芳以低价盘进了日本人在上海的修文书馆的所有印刷机械,大大加快了印刷的速度.\+B18商务印书馆从修文印书局学会了制作纸型的技术.纸型制作技术,是法国人谢罗1829年发明,由西方传至日本,又由日本传至中国,其中媒介实为修文印书局.中国之能制纸型,是从1900年开始的.\+B19技术上的进步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日本对印刷技术的加工改造,才使得这一技术为商务印书馆所用.

同时,在商务印书馆的后期经营中,技术上的进步也离不开日本,其后从日本友人手中获得先进的印刷技术,包括马口铁印刷、影写版、薄型纸制造技术等.1903年,商务印书馆聘请了日本技术工人前田乙吉、大野茂雄,传授中国技工网点照相法.1905年又招聘了彩色石印技师和田璊太郎、细川玄三、冈野、松冈等,输入彩色石印技术,此外又聘请了三品福三郎、角田秋成,向他们学习凹版印刷.到了1908年,更聘请了木村今朝男,学习平版印刷术和洋铁印刷术.\+B20

编辑和印刷上的技术近代化使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第一大出版社.当然这些都是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的脚步,虚心学习壮大的结果,而这些日本印刷技术的引进也与留日热潮密不可分.

(三)装印版式的现代化

在1900年8月出版的日语教科书《东语正语》,是由留日学生唐宝锷和戢翼翚所写的,在印刷和编订上这部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单面印刷和对折装订,而是表里两面印刷,采用的洋式的装订.\+B21其后到1901年,译书汇编社、作新社、出洋留学生编辑所都开始推广洋式的装订.在1902年,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出版了《东游丛录》,其装订所使用的也是洋式的,这就开了中国书籍的印代化之先.

由于洋式装订的推广,中国的出版事业便也发生了变化,这股由留日热潮推动的装订革新,逐渐影响到了商务印刷馆的印刷版式.在1903,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两本书籍《纳尔逊传》和《卖国奴》,就采用的洋式印刷,这是真正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印刷和装订的.\+B22其后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装订方式便在中国普及开来,对于近代出版事业的印刷样式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商务印书馆推动了这股装订版式的现代化潮流,而这也是由留日热潮引起的.留日热潮对于中国商业出版事业的装订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壮大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留日热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中国学生纷纷东渡日本,1905——1906年,是中国赴日留学的最高峰,据实藤惠秀研究的结果是,留日人数到达8千左右,这些留日学生对中国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留日热潮与商务印书馆都是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留日热潮造就了商务印书馆,推动了中国商业出版事业的现代化,而这也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载体之一,对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商业出版机构,打开了中国商业出版事业的现代化大门,在中国的出版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同时出版事业的更新直接关系到国人思想观念的进步,优越的西方文明得以在中国生更发芽,而这也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现代化转变,进步的知识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对于扫清中国传统封建的思想文化弊端大有益处.总而言之,清末的留日热潮推动了中国商业出版事业的现代化,而这也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注释]

①朱佳:《晚清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期.

②董守义、董春蕾:《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③沈福伟:《西方文化与中国:1793至2000》,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页.

④李华兴、陈祖怀:《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史林1996年第3期.

⑤张之洞:《游学》,《劝学篇·外篇》,第6页.

⑥《张文襄公全集》,卷五二,奏议五二,第27页,转引自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4)1974年版,第6页.

⑦侯强:《清末留日热潮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历史档案2007年第3期.

⑧于宝轩:《皇朝蓄艾文编》(上海,1902年),卷一六,学校三,第33页,转引自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4)1974年版,第6-7页.

⑨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8页.

⑩李华兴、陈祖怀:《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史林1996年第3期.

B11【日】实藤惠秀,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0页.

B12侯强:《清末留日热潮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历史档案2007年第3期.

B13文慧:《中国早期留日学生及影响》,文史月刊2009年第8期.

B14王建辉:《近代出版的群体研究》,江汉论坛1999年第4期.

B15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版,第99、115页.

B16侯强:《清末留日热潮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历史档案2007年第3期.

B17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44页.

B18宋路霞:《从放牛娃到中国出版界先驱——记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江淮文史2011年第4期.

B19王益:《中日出版印刷文化的交流和商务印书馆》,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

B20【日】实藤惠秀,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4-225页.

B21【日】实藤惠秀,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0-211页.

B22【日】实藤惠秀,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5页.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