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08 浏览:85399

摘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维度出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时代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究其本质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人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二者的共同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贯彻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有核心价值体系首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便是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高层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区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来展开.这既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要求.指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宣传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2]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实践活动,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但西方敌对势力时刻也不会放松对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颠覆和策反,并且其方式和手段更加隐蔽,而我国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巨变带来的迷茫和阵痛期,一些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混乱、理想信念低俗等问题.为此,“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学会正确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复杂现象,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站稳脚跟,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3]只有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置于多元文化价值比较整合的视野中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三进工作”,使大学生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使其成为大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入门阶梯.就当前形势而言,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的凝练和表达,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的价值取向,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不断涌现的榜样模范人物相结合,切实让大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和魅力,进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是人们立足当下憧憬未来的希望和愿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始终坚持把崇高的理想与现实的发展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积淀和深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民族兴衰与人民群众荣辱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理想信念层面为社会主义事业确立价值目标和奋斗方向.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动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服从和怎么写作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远大理想紧密相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是实现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内在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面临着被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多元取向的价值观念所淡化的危险,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个人志向不远大,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甚至极少数的大学生向往资本主义社会,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化.为此,引导大学生积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上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要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指出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各种风险考验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选择上不拘一格,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思想、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4]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性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自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需要,把个人的发展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早日实现统一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过程中.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凝聚力,就不会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开拓和创新的不竭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撑和情感纽带、力量源泉和价值引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使命,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必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相统一的.当前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文化殖民”的侵略和“妖魔化”中国的行径时,不少大学生充满爱国主义热情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和不满,但科学思维和理性判断的欠缺导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往往会引发感情用事的行为,加之一些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凡此种种造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和非理性的,与此同时,由于受教育体制、目标取向、学风建设等限制,部分大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更多地表现出心浮气躁、弄虚作检测、功利思想严重等特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指向到一点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从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吸取营养,培养大学生“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5]同时狠抓大学生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鲜活实践中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可以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步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和鼓励.诚然大学生并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和场合下还是会出现非理性的爱国主义举动,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者,需要努力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观.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不断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够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这也是我们提倡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初衷.

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或辱不仅包括社会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所产生的自尊或愧疚的内心体验,也内含社会舆论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所形成的外在褒奖或贬低.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或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散乱的、浅显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6]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诠释,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诉求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社会公民,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内在规定着大学生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解决的是大学生应当作出怎样科学的合乎时怎么发表展的社会规范和价值选择.诚然,当前大学生能够自觉拥护和认同主流价值观,积极关注社会公德和诚信道德建设,表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呈现显著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明显增强,价值观念在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变得更加多样化,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精神空虚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势必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刻不容缓,当前应着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同时着眼于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诚实守信、德行一致的环境氛围,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荣辱观教育,为大学生在剧烈变动的社会背景下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就当前社会道德形式而言,比较客观和公允的观点是: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总体上获得巨大发展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大大拓展,社会道德榜样的层次愈加丰富多样,道德理论发展进步”[7],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道德考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关键是要以科学的价值观立场、认识方法论和历史视野看待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图景,教育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念、主流道德行为和主流道德舆论的积极、进步、向善.既看到成绩,也要认识问题,既坚持主流,又分清支流.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外化为社会实践活动,切实为改善现阶段道德困境、弘扬优良道德风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7.

[2]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7.

[3]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81.

[4]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81.

[5]孙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高效德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63.

[6]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论战线,2007(5):41.

[7]秋石.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J]求是,2012(1):10.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60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