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艺术行(二)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5 浏览:7053

中世纪艺术乏善可陈

上一篇艺术行讲到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艺术,只介绍了这一时期某些早期的作品,其实广义的罗马时期长达1500多年,后期的6世纪到15世纪,史称中世纪.

现在十分普遍的画布、油墨颜料等作画工具,当时尚未发明,油画作为重要的平面艺术样式之一,尚未诞生,画家的主要作品形式为壁画、镶嵌画和挂毯,等等.适于在室内展示,这一时期著名的拜占庭镶嵌画艺术和俄罗斯圣像艺术等,均属于这种形式.

因此,即使在藏品非常丰富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较少见到这一时期的作品.比如,著名的镶嵌画长卷《查士丁尼皇帝及其随从》(见图1)就藏于意大利拉文纳,作于529年至547年之间,就表现了一种拘谨的典雅,不乏的朴素风格.又如罗马式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的《巴约挂毯长卷:哈罗德兄弟之死》(局部,见图2)表现了诺曼底威廉公爵征服英王哈罗德的史实,作于1066年到1077年之间,至今这一挂毯还被保留在法国的小城巴约的图书馆里,供后人瞻仰.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件可称为旷世佳作的作品的创作者姓甚名谁,无人知晓,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艺术家地位并不高.

总之,这一时期的后期虽然出现了被称为西方绘画艺术之父的乔托等画家,但据殷君说,人对中世纪艺术的评价并不高.

文艺复兴时代佳作纷呈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同时,在绘画方面,也有两个重要的技术性创新和突破.

其一,为法.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家在构思一幅画的时候,在安排景物的层次、角度、取光等问题上,往往依赖自己过去对事物的观察与绘画经验,因此,常常会造成空间的扭曲,直到身兼建筑师、雕塑家与绘画家多重身份的布鲁内勒斯奇采取了“法”之后,绘画的空间技术才得以突破.再加上人体解剖的进步,在描绘人体时也更加逼真.

其二,油画取代蛋彩画.约自13世纪起,欧洲许多地方的画家都着手在中世纪流行的湿壁画和蛋彩画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比较方便又更有表现力的绘画材料,逐渐形成了油画.蛋彩画多用于拼版画,其颜料中加蛋黄、蜂蜜、无花果汁及胶水和溶剂溶合而成.15世纪以后,蛋彩画逐渐为油画所取代.油画从文艺复兴以后,成为西方绘画中主要的画种,之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在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作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形式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也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在以后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无时不感到它的强大影响力.然而,这三杰的作品不多,而且多为壁画或雕塑形式,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等都是壁画,在美国各艺术博物馆几无.我们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的,大都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作品.

提香韦切利奥(1490―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早期作品受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影响很深,他的作品比起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作品,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后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艺术女神维纳斯和音乐家是提香和他的团队屡屡表现的主题之一,这幅精美的油画―《维纳斯与音乐家》(见图3)―就显得十分唯美,观后令人印象深刻.

德国画家鲁本斯(1577―1640)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图4是鲁本斯和他的创作团队共同创作的一系列表现贵族围猎景象的巨作之一,题为《围猎狼和狐狸》(见图4),气势恢宏,刻画细致入微.


法国画家、巴洛克宫廷肖像画的创造者范戴克(1599―1641)继承了鲁本斯的衣钵,他的这幅《斯图亚特公爵》(见图5)说明当时早已突破了绘画的题材限制,转而为王室成员作画,对公爵的豪华服饰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刻画.

谈到文艺复兴后期,殷教授说,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位杰出的荷兰画家.其中,伦勃朗(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等.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这幅端庄的老绅士肖像的风格和效果与伦勃朗的许多作品相一致,乃是他1645年至1650之间的作品.很明显,肖像面部由于被磨损曾被修复,而下巴和手部也曾重新画过.但眼睛、嘴巴、皮肤和头发的纹理部分都很传神,仍属于伦勃朗的典型笔触.博物馆之所以作这样的说明,大概是因为伦勃朗作品在世间流传颇多,据说,其中有一部分是他的学生所作.20世纪上半叶,专家认为伦勃朗创作的作品总数量约在600~650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数目急剧降至250幅.这就是所谓的伦勃朗作品迷局.比如,这幅创作于1652年、伦勃朗亲笔签名的精美油画《坐在扶手椅中的老人》(见图6),1957年在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正式展出,但不到10年功夫,这幅画被降格为“伦勃朗的学生”创作的作品.2014年,荷兰伦勃朗作品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泰斗韦特林博士却说这幅画确是伦勃朗本人的真迹.专家认为,这位陷入沉思的老人显得既内省、又感人,烛光只照亮了他一半脸庞,好像被岁月遮暗似的;他的身躯坐在简单、结实的扶椅中.这幅划时代的油画标志着17世纪50年代伦勃朗绘画技艺成功实现脱胎换骨.

另一位是维米尔(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所以我们第一次去大都会博物馆漏看了他的作品,殷教授又和我们再进大都会去专门观摩.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气氛的喜好.和维美尔的任何作品一样,这幅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见图7),原作并不大,只有44.5厘米×39厘米,也就和普通的液晶电脑显示屏差不多吧.但画中人物那细腻的青春容颜,那微微开启的欲说还休的性感双唇,特别是,那双闪亮的大眼睛,用谜一样的磁力般的目光,吸引着你.这幅画又称《蓝色头巾的少女》,画的整体就是蓝色和这两种维美尔惯用的色调.被称为光影魔术师的维美尔采用其一贯擅长的左侧投光,少女的面庞靓丽生动,当时十分昂贵的蓝色颜料的巧妙运用,勾勒出光和影、明与暗的清晰界限,整个人物便呼之欲出了.

在文艺复兴后期,师承意大利大师提香等的著名画家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1696―1770),也非常引人注意,大都会博物馆中了他的多幅作品.他21岁已经成为威尼斯画家公会会员,30岁以后艺术上更趋成熟,由原来以浓重施色强调明暗的技法,尝试发挥威尼斯传统绘画中明亮灿烂的色调,使画面充满光辉.步入中年后,除完成大量壁画创作,还绘制架上油画,虽然描绘的仍然是一些神话故事和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业绩,但是画家企图通过这类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唤起人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精神,去抵抗外来的侵略,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的愿望.《马利尤斯的凯旋》(见图8)是一幅大幅面油画,尺寸达到545.5厘米x324.5厘米,画面的主体形象是古罗马英雄马里尤斯立于4匹战马驾驭的马车之上,在蓝天映衬下,形象格外突出,画家以仰视造型,使其主体形象显得格外英武,似有长驱直入势不可挡之感,迎风招展的战旗增加了画面的动势,而前景士兵载运着大量珍贵战利品,这个场面很像是劫夺而归.画家提埃波罗重画面气势和人物动作的描绘,而人物的面部表情则千人一面地表现出平静、冷漠,又含有某些古典主义造型方法,从绚丽的色彩中仍然看到威尼斯前辈的传统.大都会展出的另一幅油画《维切利战役》(见图9)则描写了公元前101年古罗马统帅苏拉率军战胜入侵的日耳曼人的事迹,同样幅面巨大,描绘十分精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