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规律的社会化变异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40 浏览:116814

摘 要 :艺术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变迁,除了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还有社会对其强大的影响.每当我们在强调艺术以升华、调节、审美作用有益于社会之时,不要忘记与它共存的另一种社会功利性的需要,这就是一些大众文化.如果我们走出艺术沙龙,走出艺术院校的教室或画室,放眼艺术圈外的社会时,就会发现其商业性质对民众的实际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借艺术之名的社会行为,以艺术为载体来满足各种欲求的艺术方式,它的产生究竟是好与坏?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否会左右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标准呢?

关 键 词 :大众文化;商业性;艺术规律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53-01

一、大众文化的范畴

首先大众文化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最初在国外出现的一种概念.其表现为广泛的参与性和对世俗生活的贴近.当人们与社会的需求不断的调节,人的审美观念不断的改变,视觉感官刺激需求剧增.大众文化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当今多元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能否认,艺术的发展轨迹犹如历史进程般,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其受到的制约、影响乃至改变也都是不可避免的.曾几何时,政治因素是对艺术最有影响的社会化力量.但时过境迁,如今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的驱动又成为了主要的社会化力量.因此在这样的影响变化下就不难察觉,当今现有的艺术体制下的某些传统开始被分化和变革了.一方面就是原有社会基础上的艺术体系,它仍然代表着艺术界的主体,是职业化、半化的国内艺术的代表者.也就是一些有组织的美术展览、演出、比赛、评奖等,使人想到的是各大艺术院校的正统教育,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而另一方面,它不受艺术理论的标准约束,也不服从现有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受欲求和利益的驱动,满足各种非理性的需求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二、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大众文化虽然具有自发性质,但实际上是受背后的商业利益之手操纵.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来满足世俗生活的需要,就可以轻松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于是在各种影展和比赛之上,许多惟利是图,想借此一步登天的人比比皆是,所拍图片仿佛用模版制作出来一样.老人的脸庞、夕阳下的水面、昆虫的特写等等,千篇一律.仿佛只要运用镜头、景深、快门集一身,再加之一些小技巧,便能有着过硬的一身功夫,然后领取向往的一本证书.他满足了,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填补,可最终的收益人又是谁呢?商业化的活动,创作者永远不会是最大的赢家.数码相机的普及让多少人学会了拿相机?书店里各类数码单反的使用手册与书籍又让多少人无师自通?或许从此以后人们随手所拍的照片都会把真正穿“钓鱼背心”的人比下去.这还能叫作主流的文化与艺术吗?这种对民众的迎合和沟通,已经影响并渗透到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更深层次,对大众的生活、情感、审美观的广泛影响都不容忽视.

话说至此就很显而易见了,这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艺术的商业化必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使许多致力于高雅艺术的人们有着几分感慨,使那些潜心苦练艺术基本功的人们有着几分不平.究竟是现有的主流艺术真的存在缺陷?还是新兴的艺术形态确实有合理之处呢?

三、重视社会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艺术必然是受着社会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不要把它变为依附之物.我们应认识到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需求,是才能与智慧创造出的产物.只有这样才会有自己合理的选择和取向.

大众文化具有可塑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它面临着是良性发展还是恶性循环的重大抉择.贴近生活不等于抹去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没有提炼的艺术形式就无所谓艺术品.

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使其具备艺术价值,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人类具有把握社会平衡与心理平衡的理智.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化解和升华作用,这是解放人性的另一个精神世界.艺术必须面向大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就没有良性的社会影响而言.当然,大众化不等于媚俗,对艺术个性的先导或顺应,不一定要以大众对立为前提.

平心而论,在被视为大众文化的艺术作品中,良莠并存,其中不乏富有特色的优秀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要以偏概全.它与主流艺术是相消相长的,其中的问题值得深思.沟通、平衡、兴利除弊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理性与感性、物质与利益、个性与社会性之间,做出适当调节和平衡才是艺术的正确选择.物极必反,以一个极端来代替另一个极端的行为是有害而无益的.在人类社会的渲染中,艺术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并不完全是依附之物.我们要做的是认清艺术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需要,是一种才智创造的产物,那么我们就可以有自己合理的选择和取向,调整好审美的心态,不会盲目的丧失于各种欲求的方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