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艺术,是还是媚俗?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21 浏览:91926

混搭艺术应时而生

2001年的时装界,日本的时尚杂志《ZIPPER》写道:“新世纪的全球时尚似乎产生了迷茫,什么是新的趋势呢?于是随意配搭成为了无师自通的时装潮流.”混搭的流行从那个时候开始被关注.混搭英文原词为Mix and Match.混搭原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

其实,真正的混搭并非只是时尚界独有的名词.自晚清就有所谓中西合璧的建筑,比较成功的如海口的骑楼、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上也有将中式、欧式、田园风格等结合在一起的.目前,“混搭”已被广泛运用于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词本身一直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在某些层面,更厉害的混搭是来自于截然不同的技术和学科的结合的创新.

在舞台艺术方面,较多运用的是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形式的混搭以及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外来艺术形式的混搭,“混搭”正在成为舞台表演的常用形式,也成为吸引眼球的重要方式.

2012年的央视龙年春晚不仅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引爆了一场关于舞台艺术“混搭”的口水战.舞台“混搭”存在已久,从小品《如此包装》到歌曲《刀马旦》再到歌剧《图兰朵》,无一不渗透着“混搭”的概念.

一组“第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的图片近日引起人们关注.照片中,性感比基尼模特戴着京剧头饰亮相T台.这种反差极大的混搭自然惹来争议.赞成者认为它颇有新意,反对者则说这是糟蹋国粹.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回应说:我们的本意是依托比基尼小姐的赛事弘扬中华文化.

中西文化可以交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也可以相互渗透,但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恶搞.在近几年的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复兴中,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结合新的视觉元素不断的发展,其中跨界表演的音乐绘画、音乐书法、身体书法写作等也受到争议,在民族文化处在疲惫、焦虑、浮躁之中的“创新”从何谈起?“创新”的尺度与评判标准在哪里?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陈少峰说,所谓“混搭艺术”的出现,首先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带动了消费方式的变化.年轻消费者有独特的消费需求,更希望看到高科技的、充满想象力的表演方式,追求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的消费.即使是看明星,也希望跨界明星共同出现.体育明星、演艺明星、电影明星结合在一起,会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混搭”是符合这种消费心理的表现方式.

另一个变化是受众的文化需求变化.观众希望看到更加综合性的表演形式,这一方面需要传统单一艺术形式进行多方面结合,比如脱口秀演员做一台戏剧演出或者音乐会的主持,魔术或者二人转出现在舞台剧中.还有的地方推出演艺酒吧,让表演融入到人在酒吧的体验中,互动性很强.此外,用声光电的技术形式、时尚快节奏的表现手段对传统表演形式进行包装.而我们传统的演艺往往满足不了现在的消费者需求,这就带来了变革需求.

笔墨当随时代?

在“2012伦敦奥运中国书法音乐会”上,音乐书法家李斌权与新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现场书写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精彩片断“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此次表演招致了“作秀”、“杂耍”的批评.

对于音乐书法这一创新,李斌权认为这恰恰就是因为艺术之间的跨界结合,形成一种视听同感的全新欣赏亮点,让人们得到一种艺术享受的美,进而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他看来,音乐和书法的结合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它的一个普世性.“能够带动大家广泛的对书法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也正是要改变当前中国书法几乎成为一个边缘化艺术的现状.正是因为音乐书法的舞台表演性,导致它成为社会新娱乐的一个门类,能够感染更多的人,将更有利于我们中国书法的普世性”.

他坦言古琴更适合音乐书法伴奏,自己平常练习即以古琴作为背景音乐,因为古琴大师弹拨抹挑和书法的提捺顿挫恰恰是有相当的一致性,而交响乐在节奏和旋律上,确实不如古琴那样有相同点与契合度.但是从表演角度来说,交响乐的感染力更强一些,在这样的映衬下更容易形成一种视听同感.“从受众范围来说,古琴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小众范围欣赏的;而到了我们当今这么一个时代,可能需要的是更强悍的一些东西.”

李斌权毫不回避自己与流行歌手合作的事情,“我和沙宝亮、韩磊他们的合作,就书法本体表现来说,可能缺失了很多,但是就社会传播而言起到积极作用.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一种熟知的艺术语境下,对中国书法有一些粗略的认识,并对它产生一种最初步的兴趣.”

对此,中国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亦表示,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在公共舞台表演中拥有上千上万的观众,更由于电视媒体的播放和这些作品光盘进入普通所及家庭后,变成了千百万受众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在欣赏中愉快的接受书法的启蒙、熏陶,这种形式对扩大中国书法的社会影响意义难以估量.


他认为李斌权的音乐书法表演,扩展了中国书法审美新领域、开拓了中国书法传播的新形式、拓宽了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新途径.“他的音乐书法是建立在严肃的书法本体基础之上,他与那些打着音乐书法旗号的江湖杂耍有着本质的区别.”

书法理论批评家李廷华亦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书法,显然有“行为艺术”的成分,但李斌权也没有简单化或表面化地用“现代书法”对西方观众进行“视觉刺激”,他展示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正脉.书法与音乐的合作,均非自今日始;但是,将书法艺术和音乐结合,在国际舞台上做充分展示,却是李斌权首创,“一个‘敢为天下先’的青年人,应该得到赞扬和鼓励,也应该在展开充分讨论之际给予学术定位.”

因此对于“作秀”的批评,李斌权丝毫不以为然,“笔墨当随时代.发展到今天,能够每天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无处不闻无处不见的就是音乐.我认为无论以什么形式,只要对已经传承几千年的书法艺术,能够对它进行一个实践践行,我觉得就都是可行的.”

基于这样的心态,李斌权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幸能够在这样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自己能够从事书法艺术,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好好的挖掘、继承、弘扬,这个事业非常有意义,“我觉得不枉此生”. “比基尼京剧”是创新还是亵渎?

近日,一组国际比基尼小姐身着性感比基尼、戴着京剧头饰、进行含有京剧元素的比基尼秀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有网友称其糟蹋国粹,也有人认为是创新.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组委会有关人士回应称,此举旨在向世界传递东方美感,绝没糟蹋国粹京剧的想法.(《成都晚报》9月25日)

京剧头饰很美,比基尼很诱人,姑且将这种“混搭”了比基尼的京剧,称作“比基尼京剧”.从网络留言来看,绝大多数网友的批评是猛烈而辛辣的,批其哗众取宠者有之,批其挑逗观众感官者亦有之,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艺术最失败的传承和创新,国粹被糟蹋得令人无法接受”,有人甚至直言“性感外露的比基尼与含蓄内敛的戏曲是水火不容的,而‘比基尼京剧’只有三围,没有文化,谈何弘扬国粹”.

在笔者看来,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组委会面临如此责难,不为无因.

应该承认,包括京剧在内的一些传统艺术如今日渐式微,确实需要创新,使之枯木逢春.但如何创新却是个严肃命题,再怎么创新,都应以保护和传承为主旨,以尊重传统艺术为前提,都不能丢弃“传统”二字,而将其扭曲或恶搞得面目全非.

具体而言,京剧与比基尼,完全代表着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中西文化,好比一个是古代大家闺秀,一个是现代“三点式”女郎.京剧之美,美在极富表现力的唱功和婉约的内涵,美在那种古典的优雅、思想的矜持、文化的深邃;而比基尼,如果说它也很美,也只是美在女性半遮半露、性感妖艳的曼妙身型.可比基尼肤浅低俗的外在美,怎可与京剧的古典美、文化美、思想美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二者相互冲突.

当京剧“混搭”了比基尼,这样的创新就颇有些不伦不类.中西文化可以交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也可以相互渗透,但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恶搞.否则,性感妖艳的比基尼与流传千年的国粹,不仅碰撞不出时尚的火花,反而会让人觉得,此举不过是借助京剧的“文化外衣”来达到“另类诱惑”,颇有点卖弄、让京剧成为“闹剧”之嫌.从这个角度说,确有点亵渎国粹的味道了.试问,这场国际比基尼小姐比赛中的那些中外模特,又有几人懂得京剧的真谛?

说穿了,某些人之所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让艳光四射的比基尼女郎演绎国粹京剧,其醉翁之意,并不在于弘扬中华文化,而是借京剧外壳赚取眼球,达到不同凡响的商业炒作效果,以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对这类为了的经济利益,而不尊重甚至是糟蹋传统文化的赛事,有关部门应该责令其整改并处罚,至少应向传统艺术的坚定拥趸道歉,以使其对传统文化多一些敬意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