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的陌生化叙事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88 浏览:16088

摘 要陌生化手法是霍桑《红字》中一个突出的叙事艺术.这一艺术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和含混,延长了读者对作品的领悟,让作品与读者保持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文学美学效果,提升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关 键 词 :《红字》 陌生化艺术 象征手法 诗性言语 审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陌生化叙事艺术手法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托什

克洛夫斯基在其文章《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来的.他指出:“艺术技巧就是让事物变得陌生,让形式增添难度,让感悟受阻延时,因为感悟的过程是一种审美过程,必须得以延长.艺术是体验事物艺术性的一种方式,事物本身并不重要.”陌生化叙事艺术的深刻内涵就是把熟悉和习惯的事物叙述或描述成奇特而陌生的东西,运用深邃难懂的语言形式和违反常规的情节结构,将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寻常”,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客观事物,让他们有“新奇”之感.纳撒尼尔霍桑正是巧妙地运用了陌生化艺术手法,如反讽、对照、象征手法、意象、神秘主义等修辞技巧,使读者延长和改变了对语言、人物、事件、情节的习惯和自动感知,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因此,本文将根据叙事学和形式主义的相关理论深入解读陌生化叙事艺术的概念及文学艺术功能,探究作者这一艺术手法在《红字》中的运用及其艺术审美效果.

一、含混的主题及范式

打破常规,追求新异是陌生化手法的基本原则.开放式的主题和范式是《红字》的突出特点,从不同的批评视角,将得出不同的结论.从清教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红字》是一部有关“原罪”的说教小说,是美国新版的“亚当”和“夏娃”故事,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但要真诚的忏悔,像海丝特一样获得新生,否则,就像丁梅斯代尔一样痛苦致死.从浪漫主义的视角审视,它的确拥有许多幻想、超自然的元素,是一部超越时代、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爱情故事,如潘志明所说的,“究其本质而言,《红字》确实是部爱情小说,因为霍桑本人也在该书手稿上写着:‘红字,一部罗曼司’”.当然,这部爱情小说别具一格,除了森林中的一两束幸福的“灵光”外,故事场景始终是昏暗、伤感、忧郁和恐怖.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它则被看着是心理小说,揭露和挖掘人类内心深处的罪恶和心理斗争.根据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霍桑在故事中首次颠覆了父权社会的文学风格,颠倒了男女性别的角色,塑造了一个男性化的女子主人公和女性化的男主人公.该小说又成为女性主义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海丝特则是霍桑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言人,正如美国批评家理查德切斯把《红字》看成是一部“女性主义宣传册”.

当然,霍桑在《红字》中既不像现实主义作家那样去描写新英格兰的现实生活,也不像浪漫主义作家那样完全采用虚构和想象,而是身居静悄悄的房屋,独坐在火光前和月光下,张开幻想的翅膀,去寻找现实与幻想世界之间的“中间地域”.所写的人和事既不是纯粹的虚幻世界,也非纯粹的现实世界,而是两者间的“交汇点”,犹如著名的文论家宁纳贝母所说的,《红字》最具有原创性特征之一就是“半现实,半幻想的人物塑造”.在交汇过程中,又存在许多含糊和不定点,让人分不清是真是检测,是虚是实.霍桑坚持现实的含混本质观点,所以故事中所有的人和物都具有多重意义.这样的含混打破了“自动化”的感知,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去补充和确定这些不确定的事物,从而延长读者的注意力,增强陌生的审美体验.正如朱元立提出,“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

二、反常的叙事结构

陌生化艺术同样体现在《红字》的叙事结构上.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应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就此而言,《红字》的情节结构是不完整的,因为故事从中间开始,其后的叙事中也并没有对他们起初爱情故事的来龙去脉作任何讲述,故事更多的是去描写阴森恐怖的监狱、刑台、森林等场景.正如多伦所说的,《红字》“是一部没有细节的伟大爱情故事”.没有细节过程的爱情故事便是该小说的“异常”之处,是运用陌生化艺术的具体体现.故事的结尾也是虚构的,没有真正的结尾.当一部故事中的冲突得到解决,那么故事就有结尾.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最后死得其所以及珠儿回归传统女性似乎给读者一种“冲突”得以解决的检测象,但故事的根本冲突并没有最终和解,因为女主人公与社会的冲突没有真正的最终解决:海丝特受惩罚后七年中的根本仍然是她与自己、与社会和与上帝的冲突.霍桑通过陌生化手法,颠覆了传统叙事文本的完整性和典范情节,有意破坏故事的叙事性,改变读者习以为常的叙事感知,让读者从习惯的文本经验中摆脱出来,给读者许多悬念和惊讶,使他们体验到一种新奇的心灵冲击和震撼,感觉到惊奇之美感.

三、神秘的色彩

神秘主义是《红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陌生化手法的一种表现手段.由于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霍桑善于把超自然的因素添加给平常的人和物,使人和物超越常态,充满神秘色彩,重新唤醒人们对凡人凡事的感知,从而获得新奇的体验.例如,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在作者的笔下就变得神秘莫测,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时而像“一道红光在阴暗的内心深处中闪烁”,时而像“地狱之火在海丝特胸前燃烧,无论她夜间什么时候走出来都能看见发光”.又如,作者在丑化齐灵渥斯时也把神秘主义元素渗透其中:“他的眼睛里时不时发出红光,如同老人心中着了火”.这一超自然手法打破了读者的心理定式,使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画面中清醒过来,给予他们心灵极大的震撼和奇异的感受.布莱希特曾指出,“把一件事或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的、总所周知的、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


四、诗性的语言

陌生化手法在《红字》中最突出的体现是诗性语言的广泛运用.诗性语言是一种难解、异化、阻抗式的修辞性语言,它必须显得陌生和精彩.

1.意味深长的反讽

反讽事实上是普通语言的特殊运用,是《红字》陌生化手法的体现之一.反讽分为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布思在其《反讽修辞》一书中指出,言语反讽的一个特征是隐蔽的,有意地重构与字面意义不同的意义.语言的“重构”其实是对普通语言的变形和包装,是一种潜在虚检测或欺骗形式的隐含评论,是一种转义比喻,说话人故意把“普通”变“奇异”,使读者深入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丰富阅读体验.例如,叙事者借用故事人物威尔森的视角来讽刺统治者们:“我已设法说服这位虔诚的年轻人此时在上帝和这些智慧、正直的统治者面前和你谈谈.”这位年轻人开始都是虚伪的,为了自己显赫的地位和名声不坦白自己的罪过,而让海丝特独自承受惩罚.这些统治者们的“智慧”和“正直”值得怀疑,因为连“一头猪的所有权”之类的区区小事都让他们在殖民地立法机构争论不休,甚至“导致立法框架的重大改变”;权贵们明里宣扬简朴,暗里却追求诸如刺绣高领、精绣腰带和绣花手套这样的奢侈品.这些表面的赞扬之词与权贵们的本质产生强烈的对比,是言语表达的变形和扭曲,以便延缓感知体验并增强审美效果. 情景反讽指事件的情况与自然希望的相反,或者指事件的后果是自相矛盾的.用陌生化理论来说,这些事件和情景违背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创造心理落差,从而产生审美效应.情景反讽是一种比言语反讽更微妙、更难解和隐晦的表达方式,悬念重重,需要读者更高智慧和更多时间去感悟和体验.例如,清教法官们指使丁梅斯代尔来审问海丝特的情景是对清教权势和信条的极大讽刺,因为清教信徒们都把他看成是“圣洁的典范”,把他幻想成是“上帝传递智慧、责难和恩爱的传声筒”,他们永远想不到他会犯“原罪”.再如,海丝特在刑台上受审时,她的神态和外表出乎人们的预料.她不但没有像众人所想的黯然失色,反而脱胎换骨,楚楚动人,使以前认识她的人“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地发现她的姿色光彩照人,在炫耀自己的不幸和痛苦”.作者精心创设这样类似的反讽情景让语言意义延伸到极致,在读者心中制造强烈的反差对比,让读者慢慢地领会言外之意,领略弦外之音、韵外之旨,以达到美的享受.

2.生动形象的比喻

比喻是诗性语言的重要内容,也是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体现.比喻是一种非字面意义,是一种在文本中创造不确定性的表达方法,是一种变形、间接和隐蔽的表达方式.《红字》可以说是一部比喻小说.故事一开头,作者就给读者展示一株长在监狱门口的“野玫瑰”,似乎在草丛中艰难的生存,吐露芬芳;它生长在圣洁的安哈特琪申的脚印之下,似乎在步她的后尘.作者用新奇的方式突出女主人公海丝特的性格特征,间接地把她比作监狱门前的一朵野玫瑰和曾经受囚禁的一个女异教徒.这是一种语言的变形和错位,它加深了言语表达的深刻内涵,给读者巨大的联想空间,同时对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是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因为读者不仅要理解表层的语义,还要仔细揣摩它们的隐喻、暗指.其中的审美效果来源于“一朵鲜艳的玫瑰”与周边的“荆棘草丛”形成强烈的对比,来源于海斯特与一个敢于挑战传统的女异教徒类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和类比更加凸显海丝特美丽、坚强、有个性的性格特征,给读者予以无尽的联想空间,韵味无穷.

3.深邃迷离的象征

《红字》是一部充满象征符号及象征意义的小说,象征手法成了它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故事中的标题、人名、场景、物品、事物等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多面寓意,“普通”的事物变得“不普通”了,寓意横生,难以琢磨.如字母“A”在序言中形容为一块“烧红的烙铁”,故事开始时寓指“通奸”和“地狱之火”等,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就变为“能干”、“艺术家”和“天使”;海丝特的针线意象既喻指母性的特质,又象征着反抗的武器―墨笔,书写着她内心的愤怒和抗争;森林喻指自由、解放、人性之地;女主人公的名字海斯特则是希腊神话中火神Hestia的化身,代表美丽动人、似火.类似的象征牧不胜举.正因为运用象征手法,普通的场景、词语、人物或事物都变得陌生而意味深长,漂移不定,使小说产生了令人神往的神秘效果,耐人寻味,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审视世界,延长读者对作品的审美体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陌生化叙事艺术就是让作品中的人物、事物、语言及事件变得新奇,把人们熟知的、司空见惯的东西进行“陌生化”处理,打破主体对客体的“自动化感知”,使主体获得奇特的审美体验.陌生化是《红字》的重要艺术手法,小说冲破了传统的叙事范式,选用异常的故事场景,运用超自然的叙事元素,使用扑朔迷离的修辞艺术,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主题思含糊隐晦,语言深邃宽泛,从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味和感染力.正因为陌生化艺术的巧妙运用使《红字》的艺术魅力难以穷尽,给予读者无限的审美空间.

eading.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6.

[6] 朱元立:《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7] Abbott,H.Port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8] 张黎编选:《布莱希特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1984年版.

[9] 程锡麟、王晓路:《当代美国小说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10] Gibbs,Raymond W and Colston,Herbert L.Iron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A Cognitive Science Reader.New York:Taylor & Francis Group,2007.

[11] 董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王家和,男,1966―,贵州台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