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艺术节目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56 浏览:130297

摘 要:电视专题节目,其体现时空的广阔,内容的丰富和手段的巧妙,是赢得受众的先天优势因素.在保持专题节目的新闻性和社教作用的同时,想尽办法增强艺术性,是每个电视人的责任.文章结合实践和体会,将电视专题节目的艺术特点加以顺列,一起共析.

关 键 词 :电视专题节目;创作观念;节目类型;采访拍摄;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J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91-02

电视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外加虚检测操作,但同时讲究艺术性.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通过抓住受众的收视,诱使观众欣赏我们的节目,应该作为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追求.那么,如何拍摄具有艺术创意的电视专题片呢?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专题片创作观念

专题的创作是以人为主题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电视专题节目担当着翻面、发掘这本书道德责任.专题片《远在北京的家》写农村姑娘进城当保姆,既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又有艰辛与不安.《龙脊》写贫困偏远山区人民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藏北人家》以油画般画面介绍了藏民安静、安详的生活等人在专题片里是主体,是直接的主角.

专题节目在创作中要世俗化.回归世俗、本真成为时代潮流,世俗是一种真实之美.专题节目的世俗化表现为平民化、生活化、普通化.

情感是专题节目的创作核心,创作者必须身入、心入、情入,深刻体验和发掘情感.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细节、空镜头、特写、慢动作、定格等.

专题节目成为高品位电视文化代表,知识构成其文化意识基础,发掘深意文化则揭示文化意识本质,而节目中文化意识的显示首要的是关注人.

思辨意识使专题节目有重量,而观众也需要思辨.思辨,哲理的表现在专题片里必须形象化,应与情感相结合.

二、艺术专题节目的类型

当下,电视文艺专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写实类电视文艺专题、介绍赏析类文艺专题以及创意类电视文艺专题.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写实类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报道类文艺专题.这一类型文艺专题主要以报道文化艺术界的创作、演出和活动等为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则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采用直接取材的方法获取客体对象的图像声音素材.例如电视台《幕后》栏目,就做过诸如《“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幕后故事》、《2009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幕后故事――老马放歌春晚》等等,具有新闻性与艺术性双重属性,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和阐释,具有深刻性和丰富性.

其次是访谈类文艺专题.这类节目不以文艺的本体为反映的对象,而是以评价、介绍文艺现象为主,它的界定必须是对有关的文艺活动进行访谈,而不包括与文艺无关的内容.例如《电影传奇》中以中国式爱情为主题的访谈节目,就围绕了中国早期爱情电影《庐山恋》以及日本电影《生死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剧中主角、导演、配音进行了采访,回放电影的相关片段,讲述当时幕后的一些有趣的花絮,使节目既有深度又有一个轻松的氛围.

再次是人物类的文艺专题.这类专题的对象集中在文化艺术界的人物上.用各种艺术手段对人物进行塑造和深入了解,例如电视台的《人物》,就是一档很好的介绍文化艺术界人物的文艺专题栏目.

第四是作品介绍类文艺专题.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文艺作品进行较为全面而集相似度检测绍的专题节目.当然这种文艺专题运用的电视手法较为单一,涉及内容也比较浅.

第五是赏析类电视专题文艺,它不仅仅对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更深入作品内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使观众对作品的艺术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类节目多以主持人或嘉宾、编导演进行介绍和赏析,把富有艺术性强的文艺节目,提供给观众欣赏.《于丹谈游园惊梦》就是赏析类电视专题文艺的精品,它以于丹对《牡丹亭》的精彩赏析为主题,辅以拍摄精良的情景再现以及布置巧妙的现场气氛,使其既具知识性又具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弘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六是创意类电视文艺专题.它是指在生活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的电视节目.它注重美的发掘,注重情感抒发,注重人生哲理的探求.这类电视文艺专题多以艺术片的形式展现,配以优美的画面和解说词,达到传达美、情、理的要求.例如《朝阳与夕阳的对话》、《洛阳牡丹情》、《苏园六记》等,都是优秀的创意类电视文艺专题.

三、采访拍摄艺术两种基本方式

在电视专题片的采访中,常见的采访的形式按时空特点来看,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随机时空的采访.“随机时空”,就是编导来到主人公的现实生活空间通过跟踪采访获得的主人公的讲述,即在一定的情景中完成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就是不打扰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被采访人一边进行着正常的生活,一边接受采访.观众将在一个连续的没有中断的生活过程中倾听采访内容.这种采访方法,易于创作良好的情绪气氛,使观众感到亲切、真实、自然.另一种采访形式就是独白时空式的采访.“独白时空”指的是由创作者刻意营造的,不属于主人公日常现实生活空间的时空;能运用色彩的强烈反差和光线勾勒主人公轮廓,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面容、神态、眼神、穿着以及所讲述的内容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益于塑造人物形象.在拍摄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影视摄影的可视性、运动性、纪录性和创作过程的一次性等艺术特性,调动利用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如光线造型元素、运动造型元素、光学造型元素、色阶造型元素、构图造型元素等.在实际拍摄阶段,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即兴创作.

大部分电视专题片的征服手段无非是这么两种,一种是“思辨”型的,靠以理服人;另一种是“动性”型的,靠的是以情感人.而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专题片,其所有的内容也都必须怎么写作于观点.所以在收集材料和运用材料的时候,讲究材料与观点所统一[1].在节目展示过程中,以理服人的,要有充分的论据加以证实,以情感人的,要有充分的细节加以表露,这是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但阐明观点后,用一至三个论据证实观点,让人看了后会有助于加深理解,如因观点正确而嗦起来没完,把节目过火了,也同样会成为败笔之作.同样,以情感人的东西也是这样,没完没了的细节表露,也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感觉,所以,通过抓住受众的收视,诱使他们的欣赏我们的节目,应该作为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追求. 四、语言运用艺术

对于电视专题节目来讲,解说词一直是节目的主要因素.因为电视是用来交流的,所以说无论是新闻类的节目,依据表述来满足人的好奇,还是社教类的节目,通过客观现实的表露来给人以启示,其交流手段的重心仍旧是语言.所以有些行家始终把解说词的分量看得很重,七分在写,三分在拍,就是这个道理.

(一)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解说词常常用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我国早期的不少电视片都十分重视解说词的抒情作用.在其他大型系列电视片,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中,具有鲜明的主观抒情特质的解说词也是俯拾即是.在《话说长江》第25回“走向大海”,创作者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选择了直抒心意的解说词:“长江,伟大的长江,你的浩瀚而甜蜜的乳汁,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等长江,伟大的长江,你流经神圣的中华大地,你多次奔流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上.”然而,这类作品容易产生解说胜过画面的倾向.文字的文学性过于突出,反而妨碍了它与画面的融合.在画面不足以负载如此强烈的情感的情况下,文字很容易流于伤感和矫情.为了避免抒情的空泛无力,应该学会借助具体的情节、故事、细节,为情感找到具体的形象、载体.这和古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道理是一样的[2].

(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除了表现自我,解说词也能够深入人物内心,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灵世界.诗人里尔克曾说,人类的内心世界比广袤的宇宙还要广阔.然而,正如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言,电影只能接近人类的内心生活,而文学则能直接描写人类的内心生活.确实,面对人类复杂的心灵,画面总是显得有劲使不出,而作为思维直接现实的语言则能直接描写它.在《雕塑家刘焕章》中,陈汉元对电视片的文学性作了大胆的探索,试图使之更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直接模拟人物的口吻写作解说词,使解说具有鲜明的主观抒情性,创造了一种“独白”式的解说词风格.在这部片子中,解说的内容和形式都成了人物内心的直接外化[3].

(三)升华画面

解说词的表现作用突出地体现在提高和升华画面,赋予它诗性品格和哲理内涵.一是提倡通俗,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描述让广大受众理解.二是提倡精炼,能一句话说明白的、别用两句话,能一个词说明白的、不用两个词.三是提倡不拘一格,怎么表达自然充分,就怎么表达,怎么说让人听着顺畅就怎么说.四是反对刻意的宣泄和哗众取宠,现在有些记者受文学作品影响,总是模仿人“特色”、“风格”,结果弄得不伦不类.总之,语言的灵活,目的是为节目怎么写作,能够达到让观众听着顺耳的目标,才应是真正追求的效果.

五、结 语

电视专题节目的艺术表现是一种人为的技巧运用,应该是当前电视人注重研究的课题.因为与其他特殊相比,表现程度的诱惑性更具有人的因素,艺术表现本身一词始用于学艺界,泛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何适度地塑造人物的自然和心理形象,那么在做电视节目过程中,这种艺术表现的适度掌握,需要电视人首先研究的是受众的心理学,在实践中多与受众交流、捕捉大部分人的欣赏心理特征.所以,通过抓住受众的收视,诱使他们的欣赏我们的节目,应该作为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