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师生交流中的话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73 浏览:106952

摘 要: 教师和学生谈话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同学生谈话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契机、场合等诸方面.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只有以真诚热情的态度,科学娴熟的技巧,对学生进行有理有节,耐心细致的谈话,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关 键 词 : 师生; 谈话艺术; 契机; 场合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37-01

“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师生相交更贵在交心,交心方可知心.谈话是师生交心的重要途径,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谈话是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因此,谈话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自己的学生,有人为成功而喜悦,也有人为成绩不显著而苦恼.然而是否有人注意到教育过程中的谈话呢?谈话方法得当吗?对学生有吸引力吗?下面就教育过程中而谈语艺术谈几点想法.

一、树立平等意识

在教育管理中,“居高临下”的“指令”,“盘查”、“审问”中的“威严”,“开导”中的不能“顶嘴”等等,容易使管理工作出现盲目性,违背管理的科学性,妨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教育管理的效能.谈话的主题是谈心,既然和“心”有关,那就应该距离近些.空间距离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才会近.老师坐着、学生站着,虽然学生在高处,可学生总会低着头,有种受训的感觉.这种谈心只会给学生居高临下的感觉,这种谈心只有数量收获、不会有质量收获.因此,教师应当设身处地从学生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们潜在的行为动因,始终把自己当一名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去感受、认识和分析、处理问题,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谈学生关心的问题,创造愉悦的精神氛围.

我每次找学生谈心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找把椅子,让学生坐下来,有的学生不敢坐,我就对他说,让他坐下是为了照顾我,我可以很舒服的和他谈话,学生的心理自然会放松一些.坐下来谈心,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里会渐渐消失,谈话的气氛也会渐渐变得轻松愉快.这种空间距离的拉近也拉进了心的距离,学生站着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学生愿意和老师讲话,愿意和老师交流,自然会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潜移默化中,老师对他的性格、心理以及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今天能热爱我的教育事业、能用我的心去爱我的学生,都是因为我的老师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影响着我,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

二、准确抓住契机

学生谈话,和做事情一样,也有契机问题.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一般学生平日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即心理定势),当某种心理定势被破坏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平衡.这个时候,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这就是教师找学生谈话的契机之所在.教师谈话的契机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荣辱点或感情点入手,抓住契机与之谈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激烈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教育的关键时候.例如当学生自身或家庭遭遇变故时,他们住住烦躁异常、情绪低落.一方面他们缺乏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自我解脱能力.可以说,这时他们最需要关心和鼓励.教师要抓住时机,灵活多样地开导他们,促其压力变动力,走出情感低谷,踏上前进的征途.又如当后进生做了一件好事,认为没有被老师、同学“发现”,或做了一件受到老师和集体赞扬的事情时,是对它们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老师应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反复强化他们的积极体验.


另一种情况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所谓“兴趣点”是指学生最关心的人和事.根据学生关心的人和事,因势利导,积极进行谈话工作.如大型考试前,学生心理变化、行为变化比较复杂.个别学生对成绩对升学失去信心,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违纪行为,必须做好它们的思想工作,稳定学习秩序.有的学生或因心理素质不好,或因体弱多病,大考前忧心忡忡,这势必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更有必要细心观察,与其谈心,给其鼓励,使其充满信心迎接考试.

三、把握适度原则

对学生表扬要坚持“不过头”.表扬过头,经常会使其产生自满情绪,甚至忘乎所以,还会给其他学生带来逆反心理,觉得老师偏心.对学生错误的批评,要坚持“不失实”.要依据客观事实,不偏听偏信,夸大事实、上纲上线.否则经常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力能所及,这样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和勇气.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谈话一定要把握好“度”.

四、注重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教师在谈话中通过言语或表情、手势、动作,启发学生对某一种情感或事情给予关心和思考.心理暗示有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直接暗示是利用明了的语言表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间接暗示是利用隐弊的形式或不甚明了的言语传达信息,具有不随意性.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对学生提出要求用命令式、家长制,经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用暗示法,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品味的余地和思考空间,甚至是“阶的余地”,从而避免正面冲突,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老师对某一位学生的行为提出表扬,而这一行为是大家易忽略的,老师通过真诚的表扬这种形式暗示其他学生思考并在生活中去实践.

五、适时“得寸进尺”

在教育过程中,为说服对方能够接受一个重大的要求,如有必要,可以先让对方同意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他同意这个较小的要求后,就有可能在实现目标之后同意那个更大的要求.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应在谈话前认真分析学生有没有同意这个要求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如果没有,就可以采取“得寸进尺”的办法.例如在教育学生尊敬师长的过程中,可以先要求学生见到任课老师要行礼问好,在习惯养成后,通过暗示等办法对学生提出见到其他班的老师和同学也要问好的要求,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方式灵活机动

谈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因时间、地点和学生性格等原因,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谈话工作.有时可以一对一谈话,也可以集体谈话;可以在办公室谈,也可以在教室及其他地方谈;可以进行严肃而认真的正规谈话,也可以在生活中随意地交流.教师应当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判断,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谈话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其乐无穷、快乐无限的工作.教师的成就感是任何其他职业所不能够体会的,我觉得人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一个老师在他所追求的事业中所获得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谈心的作用、寻找谈心的最佳方式,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更是班主任应该用心去对待和研究的事业.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谈心艺术,让谈心成为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冉群峰.我看师生间的谈话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4). [2] 崔桂玲.浅谈师生谈话技巧[J].中外教育研究,2009(11).

[3] 刘增英.师生谈话艺术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9).

[4] 周杰.运用谈话艺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成才之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