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的中国歌剧演唱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33 浏览:31914

一、中国歌剧中演唱风格的民族化演变

中国歌剧的演唱经历了一番长期的探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歌剧演唱的摸索期,风格呈现多元化,它主要表现为,一种仍以戏曲和民间歌舞中脱胎而来,讲究亲切、自然,以便于少年儿童易于接受;一种是歌唱深受欧洲歌剧的表演模式的影响,主要是美声唱法来表现中国歌剧的内容,40年代初,广大文艺工作者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秧歌运动”,采用民间唱法并借鉴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来演出歌剧,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五、六十年代是中国歌剧的繁荣期,《白毛女》的创作成功,说明了歌剧民族化的必要性,演唱不能背离创作意图,必须也要体现民族特色,当时的歌唱家们选择了一条“戏歌综合“a的演唱道路,即抛弃初步掌握的“西洋唱法”中与新歌剧《白毛女》的内容与风格不相适应的某些矫揉造作的成分.从八十年代至今,我国歌剧的演唱风格,主要是以美声唱法为主,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音乐学院的教育体系的运行,主要是以美声唱法为主的教育体系,因此,声乐演唱人才主要接受的是美声唱法,改革开放以后,对外文化交流的活跃,引入了大批的外国经典歌剧,大型的歌剧院以排演西洋歌剧为主,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美声唱法己不再像过去那样遭排斥,像《原野》、《伤势》这样的歌剧作品一样能够深入人心.

近几年歌剧演唱更加趋向于“洋味十足”,涌现了一批年轻的歌唱家,如魏松、么红、袁骋野、黄英、戴玉强、廖昌永等.他们大都在国际舞台上实践过,并且享有世界赞誉,这也说明了我国歌剧人才已能够达到世界水平,这和我国自己的歌剧事业的不景气似乎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当然是有许多的因素造成,但是在我们为这些歌唱家们站在世界舞台之上,受到外国观众们高声喝彩兴奋、骄傲的时候,是否应该想一想,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可以将外国人的作品阐释得如此淋漓尽致,我们的戏曲博大精深、我们有丰富的唱腔,仅润腔就有几十种,更不要说众多少数民族不同的民间音乐元素,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二、中国歌剧演员民族化演唱风格探析

1.对戏曲音乐唱腔的吸收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民族特点鲜明.“在戏曲的300多个剧种里,任何一个剧种音乐都不是由任何一个专业作曲家创作出来的,而是在世代相传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合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于一体,在演出实践中,经过无数人的集体创作和加工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它凝聚着世代人民的集体智慧,体现着群众的审美情趣,受到广大群众的倾心与热爱.

著名的歌剧演员郭兰英是运用中国戏曲唱法演唱歌剧的典型代表.她有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深厚功底,她表演了很多的剧目:《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怨》、《红霞》等.她的演唱“情感真挚、声音燎亮、咬字清楚、语法讲究、行腔自然、韵味深厚,极具民族色彩.”“在歌剧的声乐、表演、台词等方面与中国戏曲继承和创新风格的确立上,她为中国新歌剧艺术完整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我们在歌剧中应该把这部分吸收进来.要想使演唱具有民族特色,解决咬字是十分关键的.这也符合我国声乐的美学特征,即“字正腔圆”.

2.民族声乐在中国歌剧中的运用

民族声乐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点,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准则的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歌唱艺术.因此,民族声乐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还应掌握民族声乐的各种润腔技法,才能在演唱中让人体会到浓郁的民族风格.彭无论是演唱民歌、艺术歌曲还是歌剧都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尤其是歌剧演唱方面,她演唱的《党的女儿》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将田玉梅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到位.听过这部歌剧的人都知道,在整部作品中,不同难度的唱段有十首之多,其中情绪变化剧烈、音调起伏很大的戏剧性唱段占一半以上.彭对这些唱段戏剧内涵的理解和音乐风格的把握都是非常出色的.她的演唱声区宽广,音色丰富,对比鲜明,气息舒展而上下贯通,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足以使她在唱高难度的戏剧性唱段时显得游刃有余.因此,田玉梅形象塑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彭角色创造的成功和演唱艺术的成功.

3.民族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原野》的首唱万山红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歌剧演唱家.可以说《原野》的成功与她绝佳的塑造是密不可分的.万山红是一位多元歌手,在她的演唱经历中,对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进行过扎实的学习,这也是她所以能够灵活的驾驭不同风格作品的重要因素,也为她能够成功的塑造不同风格的歌剧人物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原野》的演唱中,万山红引入了西北民歌的演唱特点,成功的塑造了金子这个人物形象,把她的泼辣、豪放表现的淋漓尽致,《伤逝》中子君的唱段委婉哀怨,她还扮演过《江姐》、《窦娥冤》等众多歌剧作品,都取得过不同凡响.万山红在4部歌剧片段中分别饰演了子君、江姐、窦娥和金子.在《原野》的演唱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她扮演的金子在广大的歌剧爱好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的歌声浑厚有力,但又不失亲切,这恰恰说明了以美声唱法为基础的科学性,与民族技巧的实用性结合的极大优势.如乔羽先生评价“万山红在音色和肢体语言上所下的功夫是显而易见的,子君纯,纯在情窦初开和反叛精神,江姐透,透在沉稳和大气,窦娥悲,悲在长袖当风的古典韵味,金子烈,烈在性格的独特和丰满.角色拉开了距离,人物具有了特色,尤其是万山红自己饰演的角色,动作服从于音乐和戏剧,演与唱更趋和谐.最完美的当然还是《原野))”.


三、中国歌剧民族化演唱风格的展望

我国语言高低不同的“四声”以及戏曲曲艺中在表现人物说话方面,有很多颇有色彩和新奇效果,并善于表达人物的各种语气、语势和语调的方法,都是歌剧工作者可以尽力挖掘的宝贵资源.中国歌剧走向世界是创作者和演唱者共同奋斗的目标,现在大致有三种创作道路:一种是体验派,是陈其刚、谭盾等人的作品风格,追求一种技法上的玄妙和奇特感受.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也享有好评,得到过诸多赞誉.第二种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歌剧创作传统,对民族民间艺术以更加巧妙的借鉴方式注入自己的作品,类似于《张赛》、《仰天长啸》、《巫山神女》等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评论界都曾一时激起千层浪.第三种,即象《原野》的创作,以民族艺术作基点,技法上大胆创新,受到了国内外的赞誉.这三种风格都是我们需要的,他们满足了不同的观众群,都不同程度的为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笔者的观点更加趋向于后两种,因为中国歌剧近几年来不很景气,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听众,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国内的市场,所以,立足于本民族传统的审美喜好是非常必要的.老一辈作曲家之所以创作出了经久不衰的歌剧作品,正是他们对民族民间语言、文化、戏曲曲艺热爱的结果,他们能够提炼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声音,所以我们今后的创作道路,应该追求技法不断创新突破的同时,力求站在中华民族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的基点上,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同时也能够享有世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