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入门三部曲

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6 浏览:10824

[摘 要 ]通过个人潮剧戏曲教学实践,试论基训课与剧目教学相互之间的教学关系,强调基训课与剧目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剧目教学选择的针对性.讨论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能做到基训课与剧目课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表演技巧.

[关 键 词 ]基础功训练;表演程式;剧目选择;示范教学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47-02

潮剧为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林林总总三百多种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同时,她也同我国其他戏曲一样,主要特征就是“以歌舞演故事”,而这里所说的“歌舞”又是有其特定的内容.“歌”是指潮剧表演中之“唱、念”而“舞”则是指潮剧表演中之“做、打”.我国戏曲理论家张庚先生说:“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戏剧形式”.任何一个潮剧演员,要想演好一出戏,要想刻画好一个人物形象,就必须具备上述的表演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表演技能,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学习潮剧的传统剧目.这在戏曲的专业教学中,人们称之为“剧目课”(也即“学戏课”).

在戏曲中专的专业教学中,只有形成以剧目课教学为主体,以各种基训课和戏曲表演理论课为两翼的戏曲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才能系统的、规范的、稳妥的教会学生掌握以唱、念、做、打的歌舞形式来表演故事、刻画戏曲人物的本领.下面,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潮剧基训课与剧目教学的关系,并就教学剧目的选择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抓好基训课,勤练基本功

“基本功”,《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里是这样注释的:戏曲演员表演程式和技巧的基本功夫.如腰、腿、台步、圆场、山膀、云手、毯子功、把子功等.《戏·典》说:基本功是戏曲演员表演程式和技巧的基本功夫,其间,最基本之基础就是:吊嗓、腿功、腰功和圆场,即“嗓、腿、腰、步”等四功.是谓“基训课”之内涵.我们的“基训”课应该理解为基本功课.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台下三年功,台上一分钟.潮剧表演的教学,在早期的基础训练,如嗓、腿、腰、步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将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开坯”“塑造”出来,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就四功中最为基础的唱念课为例,作为刚刚踏进专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而言,其对声音方面的理解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对唱腔知识的认识了.因此,作为基础课教学的老师就必须按照学生各自的声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得帮助学生解决在发声、音准等方面的问题.正如我们老一辈艺术家们形象的说法:唱念老师要教会学生会唱曲、唱好曲,就得懂得如何使用“开山斧”,用“开山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坯”(即让学生打开声音,放宽音域,大声歌唱,从而打破音高局限,准确寻找到发声位置)之后,再进行细心的“雕琢”,这样,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坯子”来.

戏曲的表演特点是“溶技于戏”,这一个“技”又必须是戏曲之技,它需要有扎实的腰腿功、小毯子功(小技巧)和“兼容身韵”等,如各种翻身,加上飞脚、扫堂、旋子,难度较大一些的单腿飞脚,旋子360°和组合小技巧.身韵的“兼容”是指戏曲基本功教学仿效专业舞蹈形体身韵课的部分肢体语言及自我感知来训练戏曲学生的.有的还“兼容”了“民族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等.如何抓好基训课教学,使学生勤练基本功,本人认为:首先要制订好教学大纲,科学的教学模式,尊重教学规律,潮剧戏曲教学确实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我们要认真对待和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做好基训课定性和定义的校正工作,完善它的教学设置.

二、剧目教学的重要性

多少年来,戏曲教育是以剧目传授的方式培养演员的.剧目中蕴藏着前辈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劳动,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手段和技术、技巧.通过剧目传授,把戏曲艺术的精华,继承下来,发展下去.剧目教学的方式,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职业教育手段,它是:传授一掌握一成熟一毕业一应用大社会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各个环节需要协调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剧目教学的效能.

剧目课在潮剧表演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剧目课能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戏曲中的表演程式和表演技能,并且学会运用这些程式与技能来刻画剧中人物的方法.就潮剧表演的程式来说,它虽然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既包含着具体的感性生活可以感知的一面,又包含着抽象生活需要想象的一面.

在剧目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外部技巧”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内部技巧”.什么是“外部技巧”呢?它是与“内部技巧”相对而言的,在表演中,一般把观众可以听到、可以看到的诸多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称之为“外部技巧”(所谓的“形体技巧”);又将体验人物思想感隋的方法称之为“内部技巧”.(所谓的“心理技巧”)剧目教学课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表现人物的外部技巧和体验人物的内部技巧,同时还要学会将二者巧妙结合的创作方法.以我校传统教学剧目《益春藏书》为例,该剧目的表演就要求具备内外兼修的技巧.如何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人物?首先就必须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基础.如戏中五娘简单的一句唱词:“哎等益春等”,其中就要求学生要走出台步、横步、前碎步、踮步及身段程式动作来.同时运用委婉的唱腔来勾划出人物此时此景的内心活动.作为剧目教学的教师,在学生上排练课之前就必须先备好课,理顺剧中人物关系及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分析人物,理解角色,从而一丝不苟地给予学生做示范.只有通过不断的示范、锤炼,才能真正的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戏”,“戏”该如何演的道理.

基训课教学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重要课程,以克服和解决学生的自然状态,训练学生的素质能力为目标.要使学生的肢体能力得到解放和彻底的释放,初步具备戏曲表演艺术所需要的“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稳定性”、“灵活性”等专门素质,但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个任务是在剧目教学课程中完成的.

三、教学剧目的选择 “剧目教学”课承担着塑造艺术人物形象的任务,以创造舞台角色为目标,是重要的表演实践训练课程.教学剧目排演,既是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检验,更是戏曲艺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所以,教学剧目的排演,实在是戏曲艺术教学中极为重要,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但给学生排戏与给成熟的演员排戏大不一样.它面对的是特殊的对象——“学生”;它必须遵循由这一特殊对象所决定的特殊的艺术规律进行操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排演的剧目

为学生选择教学剧目与剧团选择上演剧目不同.一是对象不同,演员是尚缺演出实践经验的学生;二是目的不同,剧团选择上演的剧目,是既要尽可能地发挥本团的艺术优势,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演出市场的需求,争取最广大的观众的欢迎,以实现其最终的目的: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选择教学剧目,则是为了使学生将学到的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应用于舞台实践,并通过舞台实践,巩固和提高艺术水平,培养舞台实践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怎么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适应能力.

从教学剧目的这一特殊性出发,我以为在选择剧目时,应尽量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健康,立意高尚,剧目排演本身就是对学生思想的净化和提高;二是要有好的戏剧性情节,有悬念、有跌宕、有冲突、有,才容易引学生入戏;三是人物个性显明,棱角突出,学生容易掌握;四是能发挥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特点,使学生学到的基本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应用和展现;五是要有独具的艺术特色,或唱、或念、或做、或打,能展现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无技不成戏”,富有表演技巧的剧目,是对学生基本功的一个检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而且能增强剧目自身的生命力.

(二)引导学生吃透剧情和人物

与成熟的演员不同,学生既没有丰富的演出实践经验,又缺乏独立分析剧情、掌握人物和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排导教师运用“讲解+启发”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和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剧情的解析,不但使学生对全剧情节的发展有了个整体的认识,而且他们的心灵被戏的主题所震撼,激发了强烈的创作欲.

其次,在分析全剧情节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梳理了各自所扮人物情感的发展脉络使他们对自己所扮人物的行动线及在每个发展层次上的情感把握有了基本的认识.

再次,不但要让学生对剧情和人物有个整体的认识,还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的关键性情节.紧紧抓住关键性情节,把戏剖透挖深做足,使人物个性明显栩栩如生,避免所有情节和表现平分秋色,把戏演“滑”、演“散”了.

(三)在表演程式上精雕细刻

程式化的表演,是戏曲表演艺术之所以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树一帜的主要特征之一.作为戏曲艺术来说,如果剧本既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又有感人的戏剧性情节,那么,能否以精美的戏曲表演程式将其艺术地表现出来,对戏的成败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教师示范,学生摹仿.对于学生来说,与成熟的演员不同,他们对表演程式的掌握,如同学书法的从描红到临摹到默写到自由挥写,独立创造一样,得有一个过程.初次上戏,教师示范,学生摹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务必要求学生在程式上一定要做得严整、规范、一丝不苟,首先达到外形美.二是将程式与“戏”相结合,给学生讲明戏中的每一个程式表现的是人物的什么行为,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塑造的是怎样的性格,然后反复锤炼,要争取把程式变成学生表情达意的下意识动作,遂心所欲而不逾矩,逐步进入“化境”.三是在有利于表现剧情的前提下,为展现学生的才艺,提高戏的观赏性创造条件.综上所述,针对“学生”这一特殊对象,选好剧目,讲透剧情,搞好示范,在人物个性表现的程式动作运用上精雕细刻,对排导教学剧目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基训课是潮剧技能基础课,剧目教学是在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赋予潮剧技能以艺术生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可以说,“剧目教学”课是课堂教学通向舞台实践的桥梁,是实现戏曲课堂教学与舞台演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