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时代的国王和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51 浏览:69351

白金汉王艺廊内的“第一个乔治时代:艺术和君主制1714~1760”展览现场
日耳曼小地主做了英国国王

说到王室的乔治,英国人最熟悉的大概是4月随父母剑桥公爵夫妇威廉和凯特出访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小王子乔治.他的六位同名祖先,有疯子国王(三世),有花花公子(四世),有参加过“一战”并将姓氏、国号改为“温莎”的五世,有克服口吃和羞涩并让柯林福斯戴上奥斯卡影帝桂冠的六世,但乔治一世和二世――汉诺威王朝的开朝国君,在英国人心目中总是面貌模糊,每个人都知道他们,但除了他们头上硕大的检测发,再也说不出更多,只能含糊其辞:德国人,脾气乖戾,不受英国臣民欢迎,泯然于众人.

今年是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300年周年纪念,白金汉宫正举办“第一个乔治时代:艺术和君主制1714~1760”(The First Geians:Art & Monarchy 1714~1760)展览,希望借300多件艺术品、家具、地图、图表向大众说明汉诺威王朝对君主立宪制、英国王室的重要意义.相关的还有BBC制作的三部纪录片和电影:《第一个乔治时代:德国国王造就不列颠》(The First Geians:The German Kings Who Made Britain)、《统治不列颠!18世纪的音乐、恶作剧和社会道德》(Rule Britannia! Music, Mischief and Morals in the 18th Century)、《孤儿院里的弥赛亚》(Messiah at the Foundling Hospital).

汉诺威王朝有六位君主,头四位是乔治一世至四世(1714~1830),接下来是威廉四世、维多利亚女王.“第一个乔治时代”确切指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二世(1727~1760年在位)治下的英国.Geian这个词,立刻让人联想到优雅的林荫大道、温泉小城巴斯的新月式联排住宅、社交场上贵妇们的检测发、喱糖、冰淇淋、金酒、咖啡馆、文学杂志、游乐园、讽刺写作等享乐的细节,还有两位肥胖的国王.因此英国人往往发牢骚说,“Geian”或多或少意味着“German”.在当时,父子俩被托利党戏称为“日耳曼小地主”,一个连英语都不会说,一个因便秘引发心脏病、猝死在马桶上,无人视之为英国历史上的巨人,他们的审美品位自然令人生疑.

乔治一世是德意志人,本来偏隅汉诺威优哉游哉地做着专权独揽的选帝侯(Prince-elector of Hanover.选帝侯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代称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在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此封号仍为德意志帝国所使用).1714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的最后一位君主安妮女王去世,引起了欧洲政局的震荡.安妮女王生了17个儿女,个个短命,只得另寻有王室血统的继承人.安妮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徒,并大力发展天主教势力,这违背了宪法,对此不满的议会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废黜詹姆斯二世,并提出《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由詹姆斯二世的新教徒女儿玛丽与女婿奥伦治亲王威廉共同担任君主,有效地阻断了天主教徒对王权的觊觎.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没有子嗣,夫妻二人先后去世,玛丽同父异母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安妮死后,国君人选难题再次摆在议会面前,因为1701年制定的《嗣位法》,王位必须由新教徒继承,未来的君主必须是英格兰教会成员.

斯图亚特王朝君主安妮女王(1665~1714)

血统纯正的君主候选人有50人,但他们都是天主教徒,要找出信仰新教的继承人,就追溯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任君主詹姆斯一世.他的女儿嫁给了德国帕拉廷选帝侯,此人后来做了波希米亚国王,他才统治了一个冬天,就被天主教徒撵下了台.夫妻俩有15个子女,大部分夭折或皈依天主教,只有最小的女儿索菲娅是虔诚的新教徒,嫁给了汉诺威选帝侯.索菲娅曾经被排在英国王位继承人的名单上,一旦无子的安妮去世就由她顺位继承,但她却早于安妮在同一年去世,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人(左倾的新教徒)提出王位由她的儿子乔治刘易斯继承.而乔治也有自己的算盘,他认为新王位的尊严能极大加强他在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中的威望,英国的人力财力也是他抵御法国等敌对力量的强大后援.

就这样,第51个顺位继承人、已54岁的乔治来到了伦敦,加冕后改国号为汉诺威王朝.其实在他20岁时曾来伦敦向安妮公主求婚,但婚事未果.乔治的继位,表明在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中,代表民意的议会战胜了代表君主绝对权力的王室,议会的权力大大得到强化.这意味着“议会选择君主,而不是君主选择议会”,用力拥乔治上位的辉格党的说法就是,王室乃怎么写作于人民的高级官员,如果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宪法,也可以被废除.

乔治一世在英国并不受欢迎,不过颇有些名气.他的臣民都知道他和妻子――波希米亚公主感情不和,他把妻子的婚外恋情人瑞典龙骑兵上校杀了,碎尸万段,又把王后囚禁在德国城堡里,到死共关了32年.他也喜欢英国,待在汉诺威的时间更多;因为英语不好,他更不出席内阁会议,在政治角力中敕命辉格党党魁罗伯特沃波尔为内阁首领,代替他主持内阁会议,从此开创了英国首相制度,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 汉诺威人的艺术品位

乔治一世加冕时已有儿子乔治二世、孙子弗雷德里克.此次展览的展品也是他们三代以及乔治二世王后卡罗琳的.在英国人看来,祖孙三人都是汉诺威人,一辈子都在追逐骏马、情妇、美食,有典型的日耳曼趣味.乔治二世有个著名的逸闻,他对弥留之际的妻子说,你走后我不打算再娶了,因为和情妇们在一起就很快乐.他们到底长什么样?没有代表性的肖像来确定他们的相貌.他们前后的君主都有大师为其绘制的著名肖像,查理一世有安东尼范代克,乔治三世有约翰佐法尼、雷诺兹和庚斯博罗,乔治四世有托马斯劳伦斯,乔治祖孙好像对此不以为然.乔治二世曾用浓重的德国口音抱怨:“我讨厌‘费画’(绘画),也讨厌‘雕像’(肖像).”当然,戈弗雷内勒(Godfrey Kneller)也画过乔治一世,但他的画风灰暗低沉;乔治二世的御用画师是约翰夏克顿(John Shackleton),此人直到临死之际才有了一点名声.乔治王们似乎有一种无趣沉闷的审美,好像也没兴趣购写有意思的艺术品.

如果历数汉诺威王朝的文化贡献,最重要的是乔治父子当了音乐家亨德尔的保护人和资助人.作为回报,亨德尔为乔治一世写了《水上音乐》,为乔治二世写了《皇家烟火》.他们对绘画艺术的支持鲜为人知.所以,当消息传出要做“第一个乔治时代”展览,一些艺术评论家都诧异,能找出高质量的作品来吗?看完这个展览会发现其中不乏令人意想不到的藏品,足以重新评价汉诺威王朝.

比如展览开始的一组乔治王们与家人的画像.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法国画家让-艾蒂安李欧塔(Jean-étienne Liotard)为小王子、小公主们画的三幅群像,画面鲜亮,非常生动.其中一幅画的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孙女们,一个小公主甚至还需要姐姐抱,身子在僵硬的绸缎袍子里扭着,脸转向一边,嘴好奇地张开.她长得很像她的哥哥――将在1760年坐上王位的乔治三世.孩子们的相貌还未定型,有着纯金色的头发、睫毛,或许能从中窥见那些汉诺威人的真实面貌.

汉诺威的面积和威尔士差不多大,但乔治一世留在汉诺威当诸侯的时间远远多过他在英国当国王的时间.英国大臣、随从们第一次跟他回汉诺威,被他富丽堂皇的宫殿惊呆了.房间里用了精美的陶瓷壁炉,比英国敞开式的炉火暖和、干净得多;宫里的人都说法语,法语也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外交语言;宫中有剧院,上演最新从巴黎传来的剧目;在严冬季节还能吃上菠萝,更别提宫里陈设的绘画、雕塑,使用的家具、银器.汉诺威人早就懂得“品位”.乔治一世的母亲索菲娅在神学、哲学、历史方面学养深厚,通晓五种语言,请来当时德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做宫廷教师.这种环境熏陶出来的乔治父子不会是愚钝的人.

在伦敦,乔治父子把亨德尔、霍加斯奉为上宾.此次展览,有长年生活在伦敦的法国雕塑家路易斯卢比里埃克(Louis Fran~ois Roubiliac)为亨德尔塑的胸像,也辟出一整间展室展出霍加斯的作品,有他为乔治一家画的素描,以及其他题材的油画、版画.展品中有小汉斯霍尔拜因、鲁本斯、范代克、卡纳莱托等大师的作品,题材五花八门,把乔治们的怪异品位与好品位交织在一起.宫廷外的生活在展览中也有体现.有卡纳莱托的风景画,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泰晤士河、圣保罗大教堂、萨默塞特宫、遥远的码头,伦敦宛如威尼斯.还有匿名画家的圣詹姆斯公园,绘于1745年.公园里云集了各色人等,有乐手、喝啤酒的人、两个穿格子裙的苏格兰人,有给孩子喂奶的妇女;有人在嬉戏打闹,一个可能刚做完生意撩起裙子下摆整理袜子,一个男人对着树撒尿等乔治王们还推崇建筑师、园林设计师威廉肯特(William Kent),延请他做圣詹姆斯宫的内装饰设计,了大量他设计的家具,此次展览也有展出.

有妻子卡罗琳,乔治二世就成了俗气的、缺乏常识的人.卡罗琳是公认的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聪明、最风趣、最胖的王后”,她很赏识德国画家霍尔拜因的作品,亏得她的支持,霍尔拜因的肖像杰作《亨利吉尔福德爵士的画像》(Sir Henry Guildford)才能进入皇家.她慧眼识珠,了微型肖像画家伊萨克奥利弗(Isaac Oliver)的微型画像、蜡雕、缟玛瑙和纯金的胸像.更令艺术史家称奇的是,她专注于都铎时代的艺术和建筑,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她委托著名雕塑家约翰莱斯布雷克(John Michael Rysbrack)用陶土烧制都铎王朝君主们的浮雕肖像,似乎这样就把他们请回了王宫.

另一个能代表乔治时代品位的艺术品藏家其实是乔治二世的儿子、早夭的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他本来可以活到1760年做国王的,但在1751年他被网球击中,伤口化脓引发肺炎死去.仆从们背地里讥笑弗雷德里克挑选情妇的眼光不怎么样,“美貌从不是必要条件”,但他的艺术鉴赏力却是一流.他的是此次展览的主要展品.他尤其热爱17世纪的罗马画派和波伦亚画派的作品,挑选作品时眼光精准独到,完全不会受误导、干扰,既写范代克的作品,也看好弗兰德斯画派艺术家大卫特尼尔斯(Did Teniers)的作品.那时弗兰德斯画派的黄金时期已过,特尼尔斯的风俗画不受重视,弗雷德里克却欣赏他描绘的市民、农民生活场景,此举在上流社会极为罕见.展览入口处有三幅色彩柔美的肖像,分别是乔治三世和他的两个妹妹,正是他和妻子委托李欧塔所绘.画中的少男少女精神饱满,散发着阳光般明媚的气质,不同于通常所见的王子公主肖像那么刻板,很有人情味. 崭新的启蒙时代 乔治二世继位后,提倡俭朴,所以“第一个乔治时代”的宫廷生活异常沉闷.一位贵族说:“没有哪一匹磨房的马像这样围着一个不变的圈子不停地转下去.”由于贵族的生活不再围着宫廷转,娱乐业在18世纪蓬勃发展.艺术品成为王公贵族们发泄压抑的另一个渠道,今天再看那些艺术藏品,可以看到社会变化的各种思潮,看到、性、消费主义、娱乐业、名人文化的萌芽.卡罗琳王后的微型蜡像,是乔治时代风华正茂、无所事事的小姐贵妇们的爱物,她们把著名演员的蜡像藏在胸衣里,是世界上第一批“名人粉丝”.

这一点在影片《孤儿院里的弥赛亚》中也有体现.这部电影以亨德尔、画家霍加斯等人创办的英国第一家孤儿院为背景,讲述亨德尔创作清唱剧《弥赛亚》,并用《弥赛亚》演出为孤儿院筹款的故事.片中有个情节,入场时女士不许穿裙撑,绅士们要摘下佩剑,这样剧场里可以容纳更多观众.“在那个年代,这很激进.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他们参与进去,表演的是慈善.”电影编剧说,他称这场音乐会就是“18世纪版本的鲍勃盖尔多夫组织的Live Aid慈善演出”.

白金汉宫的展览中有一尊意大利雕塑家乔凡尼圭尔夫(Giovanni Battista Guelphi)受卡罗琳王后之托造的牛顿大理石半身雕像,它表明乔治时代的人们开始接受牛顿思考宇宙的方式,认可他的天体运行学说,标志着英国进入了崭新的启蒙时代.英国国教对牛顿天体运行学说的态度,用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沙维-泰勒(Deond Shawe-Taylor)的话说:“天呐!不!好吧,那就不要纠结了!天空中没有天使推动诸个星球,那也没有关系,我们还有时钟――就是说我们还有顶尖的钟表匠.”沙维-泰勒认为,从这一点看,当时的英国从智识、政治、科学上都是世界上最富有革命精神、最先进的国家.尽管当时欧洲大陆掀起启蒙狂飙,但思想家们发现只有英国真正欢迎他们的学说.伏尔泰在1726~1728年流亡英国期间著有《哲学通信》一书,写出了他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的观察和思考,赞许17、18世纪英国政治和宗教的宽容.


本篇论文出处 www.eduxue.com/yishu/ds/393613.html

卡罗琳王后追捧牛顿,正是启蒙与进步在汉诺威人中的投射.牛顿去世后第三年的1730年,卡罗琳王后聘请建筑师威廉肯特在里士满宫的花园里设计建造了一座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圭尔夫为一众思想家、科学家创作的半身塑像,有牛顿、罗伯特波义耳、约翰洛克、塞缪尔、威廉沃拉斯顿等她对新兴科学表现出巨大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一个证据:她是第一个让孩子接种天花疫苗的王室成员,否则王子公主们很难活下来.她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亲自教育王孙乔治三世.她丈夫对此不以为然,讽刺她把时间浪费在“当女学监而不是王后”.

有历史学家客观评价说,乔治父子不管做国家元首还是军队统帅都很成功.他们在国内外的几次重要战争,都打得很漂亮,保证了英国国内政治格局的稳定和经济繁荣,连带着激活了艺术创作.英国第一次形成以霍加斯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出现了庚斯博罗、雷诺兹等巨匠,特别是肖像绘画上升到新的高度,艺术市场开始形成.所以,研究乔治王朝的历史学家苏西克莱恩(Suzy Klein)说,英国人应该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