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尔文献大展看当代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14 浏览:144052

摘 要:当代艺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说这个是艺术,那个也是艺术,难道艺术就没有准则么?卡塞尔文献展作为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已不仅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从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强调艺术参与和生命经验等重要理论使我们对于当代艺术关注和认知有了很深的经验.参观卡塞尔文献展也就成了一次文化艺术之旅,文化和艺术成为了生活的必然部分.

关 键 词 :卡塞尔;阿多诺美学;当代艺术

每个人都有何为艺术的概念,随便看到一件工艺品,都会说,“这不是工艺品么?这个工艺品如何跟美术馆的陶瓷作比较,怎么界定谁是艺术品谁是量产的工艺品?艺术感觉是非常抽象的.

笔者以前想象的艺术不是这样的,既然是当代人,必须了解当代艺术的走向是怎么样,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他的美学思想是以他独特的“否定的辩证法”为哲学基础的.他强烈反对自黑格尔到卢卡奇以强调“总体性”和“同一性”为特征的辩证法,认为“总体”、“整体”、“同一性”都是虚检测的,是对个体性、差异性、丰富性的粗暴干预与整合.对抽象、普遍、整体性、同一性的维护,实际上是对侵犯、消灭差异性、个体性的强制性社会结构的虚检测辩护.因此他与黑格尔“整体是真实的”命题针锋相对,提出“整体是虚检测的”的口号,以摧毁社会强加于个体身上的总体性枷锁,反抗社会对人性的禁锢.他的美学思想有理论要点主要有:


一、强调艺术的参与

如果讲艺术参与,观众本身有介入的意思,所以我们说很多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本人诉说自己,也涉及艺术作品能够让观者参与.西方的每个哲学家都是与前期思想家做对话.他们的关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但也存在分歧性.他认为艺术家透过经验或实践才能进行艺术,才能进行美学的分析,我们看当代艺术,也是很注重看经验和实践.所以他说:“你不能够从艺术家的生命经验抽离”,你可以创作这些艺术作品,但你感受不到其生命经验.例如梵高的作品,我们能看到很深的生命经验在那里.

可是现在很多的当代艺术作品,可以一直走工厂制造,这个与马克思的劳动的异化也有关系.艺术家变为劳动者,他在生产的时候,他没有把他自己的手、心、脑的东西加进去.而只是一个量产的过程,对于阿多诺来讲,可能不会认同这样的一个艺术, 他认为这是空城化的生产.艺术要有精神性、自律性.

二、生命经验

阿多诺讲究哲学基础的过程中,他引用美学中纯粹的哲学思考.他是驾驭在思想史、社会史和历史交错的人类经验上面.最重要的要有艺术家的生命经验,也要有人类的经验.其实所有的文献大展,双年展都是在做宣传.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也都是通过宣传,这些东西都是无法逃避的.

通过以上的理论 ,我们再来看卡塞尔文献大展的脉络,这就是为什么法兰克福学派或者说阿多诺的理论跟卡塞尔文献大展有关联.为什么卡塞尔文献大展会在德国举办?

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大展于大战结束后不久举办,是由艺术家、艺术教育家Arnold Bode创办.二战战败,文献展致力于让德国公众生活融入国际现代艺术生活,并同时得以走出战争的挫败.它真实地见证了欧洲的当代艺术历程.它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的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可以说卡塞尔文献展早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并且影响到未来几年的世界当代艺术发展方向,是西方文化艺术界关注的焦点,更像是一个当代艺术的风向标.

德国将要做这个展览,是想要回顾战前欧洲艺术家那个阶段被遗忘流失的作品.1955的用意,是恢复战前欧洲被遗忘的那个区域.1955提到了当代性的设定,战后新艺术的肯定,这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登上了欧洲的舞台.当时的中国比较注重社会写实,与西方社会强调抽象表现是不同的,很多人讲,笔者也认为抽象表现主义与犹太有关联,很多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是从德国纳粹手里逃到拉美再到纽约.这个也等于说,对纳粹艺术再一次的反扑.

当代艺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说这个是艺术,那个也是艺术,难道艺术就没有准则么?1997年,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一个女性策展人卡特琳娜·达维特(Catherine Did)作为20世纪文献展的一个总结,可谓寓意连连.曾经在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工作的卡特琳娜力排众议提出的“百日百人会议”理念,完全顺应了当代艺术潮流的发展需要从单纯的架上艺术,到新艺术形式(新媒体、行为、影像等)的兴起,到最后,艺术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的工具.它的主题是回朔的,60-90年代他另一个展览展示很多乌托邦城市勾勒的蓝图,从这里看出艺术本身不再是纯粹艺术绘画性的问题,它涉及的是30年间,各地的篆字历史、经济、人类文化的状况.艺术不只是绘画技巧上的,涉及到背后很多对话.2002年策展人是奥克维.恩维佐,他特别提到后殖民平行观,这或许太政治化,艺术这个东西好像偏离了主题,就是批判性的东西.而法兰克福学派强调批判性的东西.对于艺术界来讲,一直讲批判性,艺术性在哪里,好像被忽略了.展览好像就是这样,一届出现偏差,另一届就会补充,所以在2007年那一届就回到比较艺术的问题.

阿多诺对于文献大展的一个想象,他认为的德国是会崛起的.他还提出有关音乐的问题,新音乐的观念.其实在这一届很多跟音乐有关,你看很多是批判性的,其实它出现明示的语言,但不是那么直接,阿多诺认为艺术,还是要通过生活,而不是以暴制暴.艺术的东西跟正直不等同.

大家都去看展览,只看在场的作品,其实应该多了解,了解这个国家,了解城市氛围是什么样子,例如深圳有个双年展,你只到美术馆,只看展览,你就回去,其实你不见得会知道为什么叫深圳双年展,也许,你在这住一阵子,你就知道怎么一回事.